
個人簡介

楊鎏漩
2004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現為職業畫家,長沙正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長沙市美術家協會理事、長沙市天心區美術家協會主席、長沙畫院畫家、湖南省瀟湘書畫院副院長、湖南省真卿書畫院副院長、湖南省九歌書畫院院聘畫家、湖南省財苑書畫院藝術研究員、揚州八怪書畫院特聘畫家。
水墨興會寫靈性—讀楊鎏漩繪畫作品
文/黃鏡源
鎏漩的繪畫創作,構圖有奇思而不險怪,筆墨揮灑而不爛熟,注重當下,不拘格套,氣脈通暢,元氣淋漓。他將其中一個作品系列取名為“水墨心情”,顧名思義,用中國水墨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與內心的境況。《文心雕龍》中說“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黃公望在《寫山水訣》中說“畫不過意思而已”,皆旨在強調文學藝術是人類心靈情感的外在物質表現。鎏漩繪畫創作的出發點顯然是與古人之心相契合,與此同時,他在傳統的中國畫圖式與筆墨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新的嘗試,用自己對中國畫獨有的理解和審美意趣,探索如何運用水墨的語言有效地表達自我。可將其稱為“當下興會”。“興會”是指“因忽有所感觸,而發生的興致”,就是創作時尊重自己的當下感受,講究“即目”“所見”,妙觀逸想后進而追求自然之真美與內在性情的共鳴。
作品《即將暴雨》表現著暴雨即將到來的瞬間,整個畫面切分為三個部分,左邊布滿雨水痕跡的玻璃窗,中間陽臺開得爛漫也有些憔悴的盆花、窗外的建筑,與右邊的墻面,三個部分形成鮮明的“點、線、面”組合;窗外風景的“虛化”與陽臺外風景的“寫實”形成對比,以及水墨的黑白關系處理,在他這里運用得自然巧妙。玻璃窗上雨水有力地拍打、滑落下來,這是我們生活在城市尋常可見的一幕,雨水使畫面充斥著音樂鼓點的節奏,這生動的場景正如一首著名的詩歌中描述的那樣:“突然間黃昏變得明亮 /因為此刻正有細雨在落下/或曾經落下。下雨/無疑是在過去發生的一件事。這蒙住了窗玻璃的細雨/必將在被遺棄的郊外/在某個不復存在的庭院里洗亮架上的黑葡萄”。
對雨好像有著特殊的情結與偏愛的他,每次落雨的時候,仿佛也落到了他敏感的內心,他感到心情有些憂郁,彷徨,躁動和不安,在思索著或是回憶著什么,他享受這樣的情緒,用畫筆將這些觸動一一記錄下來。作品《雷雨》《等待雨來》《第三十五次雨季的到來》等,都在捕捉雨即將來臨或者正在落下的瞬間,畫面或表現都市題材或田園山水,既有許多傳統繪畫的表現技法也有新的圖式與符號。在他多幅畫作中,躁動而濃重的樹下總有一池清潤寧靜的水,用濃墨和淡墨帶來“靜躁”對比,在極動中越發顯得靜謐,體現出一種生命節奏,因此他的畫面透出的氣息是安靜的,抒情的,高蹈的。
另一方面,鎏漩從事中國畫創作的時間其實并不長,進步的速度卻日新月異,這自然是得益于他深厚的家學淵源、良好的寫形能力和多年從事藝術設計的經驗,在創作中既強調詩境,又注重運用構成關系讓畫面具有形式感,同時表達了自己當下對生命的沉思,如作品《陽臺上叫不出名字的花》和《被雨點打濕的窗臺》,明顯也是構成關系的運用。更耐人尋味的是,如果不看題款,觀賞者的注意點也許是畫面道路的延伸或是窗外風景,而他關注點則落在偏安一隅,在陽臺上靜靜開放的盆花。生活在當下鋼筋水泥城市中,人與自然的疏離,這花或許是他自身的隱喻,也許也是我們現代人共同的隱喻。
作品《樹蔭下》,將西方繪畫的光影表現帶入畫面,在這里,他的落墨大膽,筆觸歡快,心情愉悅。同樣是尋常可見的路邊轉角,樹蔭下光影流轉,在都市生活的倦怠與荒蕪中遇見渾然的生命力,他敏感地捕捉到這陽光、樹影和蟬鳴帶來的自然喜悅,產生了通感與共情,并用抒情的筆調寫著“樹蔭下,尋找太陽直射過來的方向,那里定有只蟬兒在鳴唱”。類似這樣的沉思和細膩的詩情在他的作品還有許多,他不引用古詩詞拔高立意或是刻意炫耀才華,只用平實的語言將感受寓意其中,用畫境印證生命感覺。
筆墨當隨時代,在不同的時代的浪潮中,傳統筆墨就如渡海的航船,因此我們需要很好地掌握駕船技術,目的是駛向藝術的彼岸。而很多時候,有些人會過于迷戀自身嫻熟的駕船能力,樂此不疲,不斷地在浪潮中間展示著自己的技巧,無法棄船登岸,落入“法執”的困境。鎏漩清楚自己目的地的方向,因為年輕,在面對傳統這艘船的時候,或許他還不那么安分,還不時地跳到水里,里外地打量這艘船的全貌,他在探索技法的種種可能性,必然要勇于嘗試,敢于突破,尋找新的經驗,新的表達,畢竟時代不一樣,航船和大海也在發生著新的變化。
寫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博爾赫斯在他的文集中的一段話:“1950年前后,赫爾曼·巴爾斷定說:‘具有現代性是唯一的責任’。二十多年后,我自己也承擔起這個完全多余的責任。具有現代性就是具有當代性,和時代共脈搏、共呼吸;事實上我們都是這樣,無一例外。”我們都很清楚傳統筆墨的重要性,而身處文化多元化的當下,我們很難對當代性做一個準確定位。但文心千古同,對自身的追問,對時代的思考,對回歸自然的向往以及詩意表達的渴望也是相同的。鎏漩已經具備許多優秀的特質,同時也一直在自我挑戰,砥礪前行,相信不久后,他又會帶給我們新的驚喜。傳統或當代性這對他來說,這也許并不是一個難題,又或許對于藝術來說,有的時候硬幣的正面和反面,是一回事。作為當今的80、90后,我們比任何時代的人都更期待完成自己使命,期待更多的奇跡。
部分作品賞析

68cm x 138cm 古詩意

68cm x 138cm 夏日山居圖

68cm x 138cm 無事閑來揮塵墨 微蹙眉兒思悠悠

40cm x76cm 沒有風,一片樹葉落下的速度,每秒該是幾厘米

42cm x 76cm 我想,想捧手星輝送給你

42cm x 76cm 樹蔭下,尋找太陽直射過來的方向,那里定有只蟬兒在鳴唱

42cm x 76cm 還記得嗎,窗外那被月光染亮的池塘

54cm x 76cm 路障

76cm x 44cm 路過樹影婆娑的日子

76cm x 44cm 圈不住的樹蔭

68cm x 68cm 天正等煙雨

68cm x 68cm 云物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