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載鶴圖》和“青銅寧矢觥”,一件是清宮舊藏的書畫,一件是商晚期的青銅酒杯,似乎沒有交集的兩件拍品,卻因“龍”聯系在一起。“真龍天子”與“龍圖騰”都是曾經的遙不可及,而今,這兩件高級別的拍品將同時亮相2018年西泠秋拍,引起收藏界的廣泛關注。得遇雙龍同存,君家同覽的拍品,實為幸事。

2018西泠秋拍
方琮[清·乾隆] 扁舟載鶴圖
著錄:1。 《欽定石渠寶笈三編》,清嘉慶內府朱絲欄精抄本。
2。《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十P2445,P2460,上海書店,1988年。
3。《歷代著錄畫目》,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
4。《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石渠寶笈》,清文淵閣本。
說明:乾隆帝、嘉慶帝鑒賞。章保世舊藏并題簽。
202×112cm
打開方琮的《扁舟載鶴圖》,只見層巒疊嶂,云霧繚繞中,一葉扁舟搖曳而來。青衣船夫載著一人一鶴,似向岸而行。
正確解鎖《扁舟載鶴圖》需三把密匙。方琮、《石渠寶笈》以及清代兩朝君王。
說方琮,要先說郎世寧。作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御用畫師,他的地位毋庸置疑。而他去世之后,誰替代了他的位置呢?是方琮。乾隆中晚期,方琮成為宮廷藝術的重要擔當者,深受乾隆喜愛。《國朝院畫錄》記載,方琮在《石渠寶笈續編》和《石渠寶笈三編》中的著錄作品達到四十八件之多,而其實際在宮中作畫的數量要遠遠超過此數,可謂遍及紫禁城、中南海和圓明園。因為他還有一部分作品就直接裱貼在墻上,稱之為“貼落”,檔案中即有多處方琮奉乾隆皇帝之命繪制“貼落”的記載。
那此間提到的《石渠寶笈》又是何物?若要說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宮廷編纂的大型著錄文獻,它就是了。作為中國書畫著錄史上集大成者的巨著之一,《石渠寶笈》經過初編、續編和三編,收錄藏品計有數萬件之多。因其印證了“流傳有序”作為判斷藝術品價值的重要指標而被藏家看重。
方琮長期供職內廷的身份也決定了其畫作多深藏于皇家內府,民間流傳甚微。此次2018西泠秋拍所呈獻的《扁舟載鶴圖》,是為當前市場中尺幅最大且明確著錄于《石渠寶笈三編》的方琮精品巨作。
此幅《扁舟載鶴圖》,款署“臣方琮恭繪”,當為進呈乾隆御覽之作,鈐有“乾隆御覽之寶”、“寶笈三編”二璽。同時,又著錄于嘉慶朝所編《石渠寶笈三編》之延春閣,鈐蓋有完整的嘉慶鑒藏書畫五璽,即“石渠寶笈”、“ 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 嘉慶御覽之寶”、“嘉慶鑒賞”,與《石渠寶笈三編》著錄中的鈐印描述一一吻合。
方琮的這幅作品能夠得到乾隆、嘉慶兩位皇帝的御覽,并欽印收藏,實為罕見。后因清朝國運衰微,不少宮廷珍寶流出宮外,此《扁舟載鶴圖》被民國的大收藏家章佩乙重金購得,才有今日我們與之相遇之幸,識者當寶之。

2018西泠秋拍
商晚期 青銅寧矢觥
而另一件與“龍”相關的拍品——商晚期?青銅寧矢觥,是殷墟晚期王侯級禮器。
其珍稀之處有二:一是傳承有序。它原為英國倫敦柯爾(Cull)舊藏,出版于1939 年沃爾特·波西瓦·葉慈(Walter Perceval Yetts)所著的《柯爾藏中國青銅器(The Cull Chinese Bronzes)》,第三八頁摹寫觥之銘文并加以說明,圖版第九存留整器影像。1941 年,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下冊第三五二頁圖六七六號亦收錄此照,是書中為數不多的商代青銅觥之一,屬分類代表器。之后更多次見諸國內外金文、青銅器書籍,遞藏明晰。
二是數量極少。已知的考古數據顯示,青銅觥只出現在少數大型高等級墓葬中,例如殷墟婦好墓出現有八件紋飾精美的觥,充分體現了墓主顯赫的地位,彰別身份等級。
此件拍品,為橢圓體龍首蓋圈足式,是商晚期制式。蓋的前端作長頸鹿角龍首,龍角下闊,龍身淺浮雕,趴伏于蓋面之上。龍體另一邊,有一彎角龍紋,點綴空隙之間。器內底有銘文“寧矢”,為器主徽記。
目前已知的青銅觥存世量少,多數庋藏于國內外各個博物館、美術館中,鮮有流通,如寧矢觥帶有民國舊影之器更屬鳳毛麟角。
《柯爾藏中國青銅器》共刊載柯爾收藏精品三十件,寧矢觥為其中之一;青銅器權威之作《商周彝器通考》錄入商代青銅觥十五件,亦有其圖。蓋首龍頭圓雕,身軀自然轉化成淺浮雕,如真龍漸現,設計巧妙。龍形觥本為高級別禮器,一旁更輔配小型彎角龍紋,這種二龍同存在已著錄的青銅觥中甚是珍罕,極具收藏價值。
西泠印社二〇一八年秋季拍賣會
預展
時間:12月12日 9:30 - 20:00(周三)
12月13日 9:30 - 20:00(周四)
12月14日 9:30 - 18:00(周五)
地點: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杭州黃龍飯店(杭州市曙光路120號)
拍賣
時間:12月15日至12月17日(周六至周一)
地點: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