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劉艷會,河南省開封市人。1990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開封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河南省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委員,河南省書畫網藝術顧問,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國韻文華書畫院特聘畫家,李可染畫院特聘畫家,第十一屆河南省人大代表。作品先后多次參加由國家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七屆、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等全國美展,日中友好文化交流展,中韓日文化交流展,在日本、韓國、以色列、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30余次獲全國和省美展一、二、三等獎,優秀作品獎,500多幅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藝術機構及藝術收藏家、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工商界知名人士收藏,作品在《美術》雜志、《中國書畫報》《文藝報》《畫界》《美術報》《中國國際航空》等國內百余家報刊發表專版,多家知名網站開設繪畫作品網頁。先后在北京、鄭州、武漢、蘭州、安徽、山東、廣東等地舉辦個人畫展或聯展。出版有《劉艷會作品選》《當代中國美術家——中原畫風·劉艷會卷》《中國美術家——劉艷會青綠山水作品選》《中原水墨印象——中原畫風領軍人物-劉艷會卷》《當代中國山水畫二十大家——劉艷會卷》《中國美術六十年杰出藝術家文獻叢書——劉艷會專輯》《當代中國畫實力派畫家作品集——劉艷會專輯》《當代國畫大家——劉艷會》等多部畫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個人辭條被收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錄》《中國當代美術家辭典》等10余部辭書。

回望北宋系列作品之《春泉鳴壑》
熔古鑄今開新境清風攜詩入畫圖——劉艷會新青綠山水畫探微
張本平
天空是藍色的,云朵很 白。地上長滿青草,開著野花。河水很清,風很溫潤,樹木蔥蘢,紅色的房子靜靜佇立在綠色的山中,峰巒挺秀,云光翠影,意境清新。這是新青綠山水畫家劉艷會 “桃花源”系列作品給人的感覺。凝視他的作品,給人一種久違的藝術震撼與獨特的美的藝術感受,恍惚間夢回千年。時光的馬蹄踏過古道紅塵,陽光在青藤上歌 唱,花草在春風中舒展憧憬、浪漫和希望……

回望北宋系列作品之《疊翠泉聲》
品讀劉艷會代表作《湖山 幽居》,筆者認為他采用的是平遠構圖法。畫面的房屋后面是起伏連綿的高山,峰群綿延無盡,云煙繚繞,觀者仿佛置身千巖萬壑之間,空曠、雅逸、靜遠、纖塵不 染;《碧溪春曉》、《紫氣東來》、《春和景明》、《翠嶺秋天外》、《秋江浮野色》等作品,構圖深遠壯闊,筆墨蒼潤,色彩清麗。巖頭水邊,古樹叢生;畫中人 物,勾勒簡明,形神兼備。其用筆簡中見工,清新如早晨的太陽,清幽、含蓄、曠遠、朦朧,抒情詩般的意境,是劉艷會心中的詩情畫意,與中國傳統文人畫一脈相 承。其作品無論是筆墨還是線條,都寄托著他豐富而深刻的思想藝術內涵。他的作品在穿越歷史、人文傳統、縱橫自然感受所煥發出來的時代氣息,以其內蘊深沉、 格局博大、筆墨沉雄,對中國歷史與人文精神的敬畏與重構,彰顯出他是一位開風氣之先的里程碑式革新大家。

回望北宋系列作品之《碧波翠峰》
青綠山水,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淵源的山水畫種,從唐朝李思訓、李昭道父子開創大青綠山水畫、金碧山水畫,后人借鑒并演繹出小青綠山水畫,到近代張大千開創的潑墨青綠山水畫,青綠山水畫種經受了歷史的考驗,迸發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當代更是發展出了新青綠山水畫。劉艷會深諳新青綠山水畫之道,又具有深厚的傳統學養,于“變”、“化”之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開一代新風,令國內藝術界矚目,成就了他作為“當代新青綠山水藝術的領軍人物”和“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新標桿”的現實地位。

回望北宋系列作品之《江上清風》
劉艷會的新青綠山水畫注 重繼承和創新。他在學習研究宋代繪畫的同時,對元、明、清歷代的繪畫進行了認真學習和研究。他宗法沈周、文征明、“元四家”和董源、巨然,兼學北宋李、郭 和南宋馬、夏,在畫面布局、語言運用、物象描繪、風格追求等方面繼承了傳統山水的高古、清幽、曠遠,逐漸形成自身風格,筆力峭拔、墨色濕潤、層巒疊嶂、丘 壑深邃,格調蒼勁秀雅,布局含蓄嚴謹,帶著淡淡的禪意詩情,使古典的青綠山水畫面貌為之一新,具有時代的審美特征,可居、可游、可賞,意趣盎然。他認為, 畫家的“變化”是能在畫壇立言、立法、立境的必然要求,是畫家的精神生命。縱觀劉艷會近些年的作品,經過了一個積累到突變的過程。其新青綠山水畫作品中具 有清晰的“變”之脈絡,這些“變”,以現代美術理論關照,則稱之為“創新”。經典是一種正面的啟示力量。這些創造出來的“新作品”,居古而開今,令當代同 行觀之叫好。

回望北宋系列作品之《湖山春曉》
劉艷會認為,當代畫家在 創作實踐中,應該認真學習研究傳統,而不應固守傳統,應該對它進行發展和創新。筆墨應隨時代,畫家們在自己的創作中應既有傳統,還要有所創新、有所發展、 有所提高。只有如此,作品才能體現當代性、時代性,才能使作品不同于別人,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受到大眾的喜愛。他開創性的新青綠山水畫,旨在表 現哲理精神,雖不是自然的真實景觀,但又合乎天道和美的規律。他以獨特的山水畫的形式語言表達現代人的哲學思想與審美思考。他在詩思與哲思方面都達到了時 代的新高度。他把山水畫詩化了,他在審美領域開拓出一片新的精神綠洲。

回望北宋系列作品之《湖光山色》
工作和生活在八朝古都開封市,劉艷會深受古老深厚中原文化的影響。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上,北宋涌現出宋徽宗趙佶、王希孟、郭熙、范寬、張擇端等眾多繪畫大家, 對中國美術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濃厚的文化氛圍影響著劉艷會的山水畫格調,造就了其基調高古、意境明快的時代特色。其高雅、清幽、曠遠的作品受到廣大讀者 的喜愛,也為他贏得很多榮譽。

回望北宋系列作品之《春江曉景》
石濤云:“意動則情生, 情生則力舉,力舉則發而為制度文章,其實不過本來之一悟。”劉艷會的新青綠山水畫讓人們在心靈深處找到了安逸、靜謐的“武陵源”,意往神游。置身在劉艷會 營造的山水氛圍中,愉悅之情發自心底,引得無限遐思。畫家在筆墨的千錘百煉中求得人與自然的融合,人們欣賞畫家的青山秀水,從而達到自我心靈的解脫與藝術 的升華。

回望北宋系列作品之《江山平遠》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是劉艷會在創作中力求達到的境界。他的作品《春日瑞景》、《桃源別景》、《溪山無盡》、《湘水浮春》等,水色山景,色調幽雅,意境曠遠,將古典的表現形式 與現實生活中對山水的感受和諧統一起來,在傳統的繪畫意趣中,注入了西方藝術造型手法,豐富了中國畫的藝術語言和表現力,賦予了青綠山水畫這一古典畫種新 的生機,體現了畫家充滿時代氣息的審美情趣。

回望北宋系列作品之《湖山幽居》
而今,劉艷會的畫風日漸 成熟、穩定,并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的藝術創作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山水畫的“創新”,不應是單一的新技法的創造及視覺效果的不同,而應該回 到能夠理解、掌握、變化具有濃郁中華文化的傳統山水語匯上。劉艷會于繼承傳統與理性創新兩端深入,探索成就了當代新青綠山水畫的新意境,將成為中國山水畫 寶藏中的又一典范。正如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著名藝術評論家翟墨所說:“劉艷會將以一種全新的、積極向上的姿態去迎接新的挑戰,并進入自我 更新的階段,我們應該為此而高興,也有理由期待這一天的到來?!?/p>

回望北宋系列作品之《江山平遠》

回望北宋系列作品之《疊翠泉聲》

武陵源系列之《湖山清曉》

武陵源系列之《春日瑞景》

桃花源系列之《春和景明》

《湖色春光》

《湖山平遠》

《晴江春色》

《湖山清曉》

《一曲瀟湘萬里秋》扇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