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欣賓,1939年生于無錫,1945年拜無錫書法家張云耕為師學習書法,1953年拜名家秦古柳為師學習傳統中國畫,1958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附屬中學美術班,1962年入伍,1968年轉業,當印刷工人。1975年在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當中醫。1979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成為劉海粟院長的山水畫研究生。1982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班,曾任江蘇國畫院一級美術師,著作有《欣賓畫集》、《中國畫對偶范疇論》、《六法生態論》等。2002年逝世。

Lot 1461
董欣賓 (1939-2002) 夏林
紙本設色
49×70cm
估價: 40,000-60,000
“20 世紀 80 年代,董欣賓作為“新文人畫”的代表,幾為同義,名噪一個時代。雜樹的創造,揚棄了文人的高雅,而傾心於普通甚至低賤生命力的形象創造。”(栗憲庭)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栗憲庭就以“南線北皴”的中“南線”來概括董欣賓在線條上的開拓性成就,并直指其為“新文人畫”的奠基人之一?!八屏艘粋€局,立起來一個從傳統走出來的新格局?!?/p>

Lot 1462
董欣賓 (1939-2002) 行吟
紙本水墨
45×68cm
估價: 40,000-60,000
“他的畫,從創新角度而論,成功地融匯了西畫之長,包括西方現代派藝術觀念中的可吸收成分,使中國畫的面貌煥然一新?!保ㄠ嵠妫?/p>
董欣賓是江蘇畫壇一位重要畫家,他一生飽經風霜,激情滿懷,苦苦求索于“天地居”,堪稱傳奇。他曾用“冷抽象、熱表現”形容自己繪畫理念。八十年代董欣賓以中鋒長線大寫意手法建立起強烈的個人風格而震撼畫壇。九十年代上半葉他致力于用墨之創新,用線更為厚重堅實,輔之以潑墨、積墨,畫風厚重渾樸。九十年代末至新世紀初,則轉向于色彩之創新,以色為墨,以寫代潑。

天地居一角
董欣賓是江蘇畫壇一位重要畫家,他一生飽經風霜,激情滿懷,苦苦求索于“天地居”,堪稱傳奇。他曾用“冷抽象、熱表現”形容自己繪畫理念。八十年代董欣賓以中鋒長線大寫意手法建立起強烈的個人風格而震撼畫壇。九十年代上半葉他致力于用墨之創新,用線更為厚重堅實,輔之以潑墨、積墨,畫風厚重渾樸。九十年代末至新世紀初,則轉向于色彩之創新,以色為墨,以寫代潑。在南京南湖新村的老小區,有陋室兩間,被稱為“天地居”,這里是董欣賓曾經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有意思的是,這兩間一個中套在一樓,一個小套在頂層,無上無下,故稱之為“天地居”。兩個房子面積都很小,擺不了大畫案。董欣賓便在水泥地、墻壁、房門內側揮毫潑墨,幾十年來,成百上千件誕生于“天地居”,墻壁上遺留著厚重的墨跡和斑駁的色塊,述說著天地居主人當年的才情與嘔心瀝血。

Lot 1463
董欣賓 (1939-2002) 山居圖
紙本水墨
68×46cm
估價: 40,000-60,000
“他的畫事關美術發展的歷史,大江南北無出於右,二十年后將橫行天下?!保ê魏O迹?/p>
董欣賓出生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末,那是中國近代上最積貧積弱的亂世。然而出生于江蘇無錫張涇烏土壩黃泥溝的董欣賓,卻深得吳文化的哺育與熏陶,以及純醇之厚的家學滋養。
四歲時,董欣賓入私塾接受傳統文化蒙童教育。八歲,拜張云耕習書法,十五歲拜書畫兼古物鑒賞家秦古柳為師,學習傳統中國畫,以及金石、書法、音韻常識。經過幾年的系統學習,董欣賓在繪畫技法上得以提升并順利考取南京藝術學院附中,從而開始較為系統地接受西式美術教育,在校期間通過素描、速寫、色彩等課程打下了扎實的造型功底。
此后的二十年,董欣賓從軍、搞印刷、研習中醫,歷經坎坷。世人把董欣賓比喻成一位通才,董欣賓的友人回憶說,董欣賓凡遇經、史、釋、老、歧、黃、醫學、東西方古今哲學、文學、軍事、天文、地理、人體科學、現代科學方法論等等著述,必手不釋卷。數十年如一日,使他的學識達到了自成體系的境界,不同于一般的畫家。

董欣賓(左一)與研究生導師劉海粟及夫人合影
1979年,董欣賓考取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成為劉海粟先生唯一研究生,至此,他正式回歸了藝術之路。在劉海粟、陳大羽、張文俊等先生的指導下,董欣賓重新找到了他靈魂的棲息之地并全身心投入,1982年進入江蘇省國畫院工作,邁入嶄新的藝術階段。

Lot 1464
董欣賓 (1939-2002) 泛舟
紙本設色
68×45cm
估價: 40,000-60,000
“作畫易得其形,至不易者無形。天下應物之法,象形一義而已,象形者非形,而實象心之謂。心為何物,形乎?境乎?均是,均不是,一氣而已。故作畫之至高境界,是寫氣之韻。故韻為氣之機,研機于筆端,為繪畫藝術始生之處?!保ǘ蕾e)
藝術家鞠慧表示:“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國畫界展開了對藝術創作前途的自發性思辨。董欣賓置身其中,以自身的創作實踐探索著中國畫的現代轉型,提出了回歸本體、立本推進的觀點。他認為筆力是毛筆蘸水墨之后對宣紙的作用力,筆力的變化可以分為提按、疾徐、轉折、頓挫與搶鋒五種,這五種力形成了一個基礎組合,在靈活變化中實現“骨法用筆”的最終目的。不同的筆力會產生效果截然不同的線條,而線條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執筆的姿勢、運筆的動作、走筆的速度及繪畫主體的綜合學養等。在董欣賓這里,用筆不僅可以造型,還可以抒情,線條本身已具備了獨立的審美價值?!?/p>

Lot 1465
董欣賓 (1939-2002) 太陽魔語
紙本設色
68×68cm
估價: 80,000-120,000
“即通過對線的理性分析而取得自由,獨立的制控高度,我的線的語言抽象價值具有我文化性格的托命意義。”(董欣賓)
九十年代,董欣賓的作品走向更加自在和超脫,不再拘泥于具體的形式和元素,傳統技法和現代語言皆為他的畫面需求所用,既有西方現代繪畫的強烈感,又不失東方藝術的神秘幽微。他自我評價為一個東西方藝術主動交流互滲型畫家,具有“冷抽象、熱表現”的鮮明風格。
董欣賓主張先破后立,擅長大亂大整,轉驚為喜。在色彩方面,他大膽使用青、黃、赤三原色及黑、白兩種極色,突破西方色彩學講究環境色、光源色、固有色三者關系的再現,兼取中西色彩理論之優點,拓寬了古人“隨類賦彩”的界限和內涵。為了實現融合,他將皴、擦、點、染等傳統用筆手法與色彩顏料渾然相融,變“筆墨”為“筆色”,以傳統文人畫筆法去“寫”色,兼具毛筆的痕跡情趣和色彩的視覺美感。

Lot 1466
董欣賓 (1939-2002) 江南雪霽
紙本水墨
138×68cm
估價: 150,000-200,000
同樣也是董欣賓弟子的藝術家鞠慧認為,董氏理論體系以縝密的邏輯、系統的分析、科學的論證,闡述了魏晉以降直至現代的中國畫本體論思辨,整合海量的文獻史料,結合個人多年的創作體驗,揭示出中國書畫的筆墨堂奧,并訴諸法理實踐。他用了72對哲學范疇,把中國繪畫的表象與內在規律,梳理得清晰明辨、言簡意賅;運用現代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從物種生態和“漩流上文化”的宇宙觀,闡明了白文化、黃文化、黑文化的成因,進而闡明中國繪畫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展軌跡。
畫壇前輩劉海粟、何海霞評其畫曰:“能致力于化古為新,所作運線遒挺,有北碑風采;濃墨透光,淡墨生澤,情韻脫俗”、“董欣賓的畫內蘊很深,畫風潑辣自如,大江南北無出其右,二十年后橫行天下必為此子”竟然給予這樣高的評價!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