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基文先生收藏李俊作品
最近,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前哥倫比亞總統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納?阿朗戈等政要先后會見了素有“紫藤王子”美譽的李俊,并收藏了他的中國畫作品和文創之品“紫儀美境”;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也于今年上半年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李俊的文創藝術分享會。李俊心儀紫藤、擅畫紫藤,又畫出了自家的味道,“紫藤王子”應該是如此得名吧。
看李俊筆下的紫藤,既不是古代某大家的翻版,也不是對傳統花鳥畫的生搬硬套,而是蘊含了作者獨特情感體驗的人生境界。

春和景明圖
著名美術評論家馬鴻增認為,李俊的中國畫紫藤“具有多重性的審美價值,抓住了‘春’‘紫’兩大要素,同時與徐渭、李鱔、吳昌碩、齊白石、陳大羽諸前賢拉開了距離,是一種以清雅、清逸、清潤、清新為靈魂的美”。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左莊偉也十分欣賞李俊的紫藤畫,曾評價道:“李俊從司空見慣的現實紫藤中發現特有的美,創造特有的圖式和筆墨色審美效果。他運用藤條的屈曲穿插變化,書寫自己自由放達的思想感情,以濃密、聚散有致,彰顯有別,具象雜抽象的造型點寫花朵,布勢于咫尺畫幅之中,在空白無限的背景襯托下顯得博大深遠。”研究書畫的人都知道,這樣的評價出自馬鴻增、左莊偉之筆下,可謂分量不輕。
2014年4月,李俊精心組織的“泰州十二花神晉京展覽”受到了廣泛好評。鑒賞家蔡國聲看了李俊的作品后,稱贊他擔起了振興泰州藝術的重擔,提升了泰州藝術的影響力。不過和許多了解李俊的朋友一樣,蔡先生并不僅僅是為李俊的紫藤畫和組織能力點贊,更是看好他的繪畫前景。李俊出生于泰州,受家庭影響,自小便顯露出非凡的繪畫天分。
早在1990年在南京藝術學院學習期間,他有幸拜陳大羽教授為師,學習花鳥畫和書法。后繼續深造學習投師于徐培晨教授,同時得到了李羅、陳顯銘的面授;在書法、刻字的學習中得到過馬士達、王志安等名家的言傳身教,其高起點和藝術涉獵之廣,為他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也許是受陳大羽獨擅畫雞、徐培晨獨擅畫猴等的啟發,李俊在書法、刻字、山水、花鳥研究皆有所得的前提下,將紫藤作為了專攻。
誠如徐渭的墨菊、齊白石的蝦、李可染的牛、徐悲鴻的馬,他要以這些名家、大師為楷模,既在山水、花鳥、書法方面兼能,又要獨專紫藤并有所造詣。著名雕塑大師羅丹說過“生活中不缺少美,缺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紫境美儀真絲系列之一
李俊之所以將廣泛分布于我國大江南北的紫藤作為主攻對象,一方面是因為自古雖有名家擅長此法,但無細究者;另一方面,紫藤還有它獨特的現實意義和文化內涵。紫藤以紫色為主,意態氤氳,極具裝飾價值,歷代詩人常將其比作身著紫衣的女子,又采用諧音之法,賦予其“紫氣東來”的吉祥寓意,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畫出富有個性的紫藤,多年來,李俊一邊對齊白石、陳大羽的畫理、畫法、創作道路以及美學追求進行深研細究,一邊就個人風格走向做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不僅如此,他還潛心臨習鄧石如篆書,并重師《石門頌》以及趙孟頫的經典名作,做到碑帖結合。如此,不僅為他能夠以書入畫以及對各家各派筆墨技法相融互滲提供了充足的營養,還使得他的眼界更為開闊,技法和藝術素養得到了全面提升。品賞李俊的紫藤,我們不難發現,李俊的理論思考直接影響、指導著他的創作實踐。他的書法在畫法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在用筆上,他既堅持了陳大羽的雄健、豪放,又融入了自己的筆法——點花如墜石,藤條時而狂草品賞李俊的紫藤,我們不難發現,李俊的理論思考直接影響、指導著他的創作實踐。他的書法在畫法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在用筆上,他既堅持了陳大羽的雄健、豪放,又融入了自己的筆法——點花如墜石,藤條時而狂草、時而行書、時而楷法,出枝時而篆、時而隸,作品氣勢雄邁。中國畫之外,李俊亦工刻字,其刻字的布局在紫藤畫的章法中也得到了運用。
李俊認為,作畫如同音樂,要起伏有度,還要有音律之美。體現在墨色上,便是用色奇險,明艷而清新,色中蘊含墨的機趣,墨中顯露色的意蘊,色墨交融。令人敬佩的是,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李俊筆下的紫藤,彰顯出了獨特的個性面貌:既不同于明代大書畫家徐渭那種枯瘦縱放、逸筆草草、重在抒寫文人野逸意趣的風格,也有別于齊白石運筆清健、沉著生動,葉花光潤秀美的形象,同樣和近代嶺南花鳥畫大家高劍父借西方透視法表現出空間立體感的紫藤畫也拉開了距離。
另外,由于受徐培晨的影響,李俊的紫藤畫作中,常常出現靈猴的身影,“不僅與其紫藤相配,而且與其筆法、水墨、色彩以及署款印章等相得益彰”。李俊的紫藤畫,不但具有濃厚的抒情性,而且還有對現實生活的關切之情。他以藝術家的眼光,將樂觀豁達的人生觀和熱愛生活的情感體驗傾注其中,希望通過畫筆營造的美好世界帶給人們一點心靈慰藉。

紫境美儀真絲系列之一
李俊的紫藤畫,洋溢著激越的詩人氣質。創作時,他以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幻化出一個獨特的審美世界,畫面生機勃勃、欣欣向榮。李俊的山水畫,也有一種別樣的飄逸。他畫山水多以村落、鄉野景致為題材,輕松放筆、取勢自然,筆筆有來歷卻又筆致松脫,飄逸間可見石濤,其章法、結構,虛虛實實,畫面看似隨意勾勒,實則苦心經營。難怪中國國家畫院魏廣君先生評曰:“在李俊筆下雖少見名山大川的氣魄,卻有以小見大、以少見多、以小搏大的膽略和氣魄。他抓住了中國畫的元素,又從現代藝術構成的角度高度提煉,再經過嚴謹的構思,將打散的點、線、面按照一系列新的方式重新排序,形成了具有極強現代意識和傳統精神的符號化的中國格式。散淡間,頗得古人從容不迫、悠游自在之趣?!崩羁槿酥t和、純樸率真;聽他談話,見解獨特,豁達大度,如他畫幅中的紫藤一般清新。
李俊與蘇州絲綢有過一次邂逅,靈感一觸即發,又經過無數次的實踐,他獨創了在蘇州絲綢的輕柔材質上呈現出水墨紫藤圖案的“紫境美儀”系列絲巾。這一文創品,不僅時尚炫美深受國人喜愛,還得到應邀來華訪問的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以及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等國際友人的青睞。由此,李俊也向各國政要和國際友人推介了他的家鄉——泰州。一路走來,正是良好的心境造就了李俊在書法、繪畫領域的成就。縱觀繪畫史,徐渭、吳昌碩、齊白石、陳大羽,每一位都是書畫雙絕的藝術大師,以此觀照,李俊的繪畫實踐和藝術追求,也正是向著大家走去的一種表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