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蔣廷錫《蟠桃圖》 133×66.6厘米 中國嘉德 2018年秋拍拍品
蔣廷錫(1669~1732),字揚孫、酉君,號南沙、青桐居士,江蘇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進士,雍正年間曾任禮部侍郎、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等職。然而,作為一個位高權重的名臣,蔣廷錫的畫名卻蓋過了官名。
官聲
蔣廷錫出身于常熟望族,祖父蔣棻為明崇禎朝進士,官南海知縣、禮部主事。父蔣伊是康熙十二年進士,先后任廣西道御史、廣東糧道參議,河南按察副史提督學政。
出身官宦世家的蔣廷錫,是一個有作為、富政聲的官吏,“事圣祖內直二十余年。世宗朝累遷擢,明練恪謹,被恩禮始終”,是有清一代位尊權重的名臣。
他才學出眾,博古通今,重輯《古今圖書集成》、總篡《明史》,顯示出深遠的學力;他又頗富詩名,他的詩 “機抒于子美而縱橫出入于香山、東坡、山陰之間”,宋犖推其為“江左十五才子”。
蔣廷錫因博學精敏,而頗得皇帝賞識,康熙末年充經筵講官,與皇帝談經論史,探討治國大略,給皇子講授經書史籍,也曾作過乾隆皇帝的老師。
畫名
常熟自古出畫家,如元季的黃公望、明代的周之冕、清初的王翬與吳歷。蔣廷錫的袓父即能詩善畫,父親蔣伊也精于此道。蔣廷錫秉承了家族的繪畫天賦,自幼喜愛繪畫。又與同邑花鳥畫家馬元馭、水畫畫家顧文淵等過往密切,經常在一起吟詩唱和,切磋畫藝,這對蔣廷錫畫技的提高大有裨益。
蔣廷錫花鳥蹤跡惲壽平沒骨法,變其纖麗之風,以逸筆寫生,自成“蔣派”花鳥畫而聞名朝野。

清代蔣廷錫《蟠桃圖》局部
畫史對他的藝術成就評價很高,稱其“或奇或正,或率或工,或賦色,或暈墨,一幅中恒間出之,而自然洽合,無不超脫,擬其所至,直奪元人之席矣。矣大夫雅尚筆墨者,多奉為楷模焉。” (雍正張庚《國朝畫征錄》)“從馬扶羲(馬元馭)游,即工寫生,堪與宋人爭躅‘ (嘉慶郟掄逵《虞山畫志》)。
蔣廷錫擅長花鳥畫,傳世的花鳥畫作品很多,《石渠寶笈》初編、重編和三編共著錄了70件;《中國古代書畫目錄》收錄了現藏于各博物館的79件,其中42件是康熙年間的作品。
他的畫也深受雍正皇帝賞識。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太監李進叫蘭花一盆,傳旨:“此花內有同心蓮花一朵,著怡親王交蔣廷錫照樣畫?!卑嗽露湃帐Y廷錫畫得。雍正三年,蔣廷錫隨雍正駐蹕圓明園,一直隨侍左右。雍正三年九月十八日,“奉上諭:圓明園后殿十月二十一日畫得雙圓窗內花樣兩張……奉旨:將尺寸傳與蔣廷錫畫花卉兩張,其點景石頭令伊著會畫石頭之人畫?!庇赫昃旁露兆嗍绿O劉玉交鮮紅蘿卜一個,傳旨:“交郎世寧畫一張,蔣廷錫畫一張?!?/p>
這么大量的作品能夠流傳下來,緣于皇帝喜歡他的繪畫,也是蔣廷錫希望通過繪畫來取悅皇帝。因為深厚的文學、史學修養,他的作品用筆細而不纖,用色艷而不俗,題材高雅、寓意祥瑞,獨具一種雍榮華麗的富貴氣。
《蟠桃圖》里的君臣情誼

清代蔣廷錫《蟠桃圖》之康熙題詩

清代蔣廷錫《蟠桃圖》局部
《蟠桃圖》舊藏重華宮,著錄于《石渠寶笈初編》, “臣蔣廷錫恭畫”款,應是貢御的應景之作。畫幅左端康熙御筆楷書唐人絕句一首“蟠桃一熟九千年,方朔偷來獻壽筵。才入口時甜勝蜜,頓教凡骨變成仙?!扁j“康熙宸翰”“保合太和”“佩文齋”三方御璽。

清代蔣廷錫《蟠桃圖》局部
九顆水蜜桃分四組綴于樹干,以沒骨寫出,隨形傅彩,白中透出粉嫩;桃葉翩翩,汁綠寫形,墨筆勾筋,簡潔凝練,生動超逸。康熙帝楷書端正博雅,題唐人《詠桃》詩一首與蔣廷錫相和,淡雅祥和。融洽相悅的君臣關系充溢畫面。
此作后經民國鑒藏大家汪士元收藏。汪士元(1877~1935)字向叔,今江蘇盱眙人。因藏有宋徽宗《晴麓橫云圖》立軸而得名齋號麓云樓,又號玉帶硯齋、清凈瑜迦館。清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進士,是近代著名收藏家、書畫家、政治家,著有《麓云樓書畫記略》。張伯駒在《北京清末以后之書畫收藏家》中對他推崇備至、言其“眼力既佳,選擇尤精,故所收少有贗跡”,又云汪氏收藏“共宋元明清書畫一百三十八件……均系紙本精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