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懷古——古龜茲壁畫摹制特展”
2018年11月20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首爾中國文化中心聯合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藝術研究院承辦的“絲路懷古——古龜茲壁畫摹制特展”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開幕。

中韓雙方嘉賓合影
此次展覽中,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文化參贊兼首爾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忠華、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呂品田、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張見、首爾藝術大學副校長李康雨、韓國敦煌學學會會長徐勇等眾多中韓文化界知名人士出席開幕式。

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文化參贊兼首爾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忠華致辭
張忠華指出:“中韓兩國地理相近、文化相通,兩千多年前的古絲路不僅溝通了東西方的地理、人文與商貿,而且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文化藝術的傳播與發展,在中韓兩國文化發展歷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呂品田致辭
呂品田提到:“中國藝術研究院是中國唯一的一所集藝術科研、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為一體的國家級綜合性學術機構。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與改革的縱深發展,為契合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挖掘與發揚中國壁畫、國畫等藝術寶庫,凝練文化藝術水準,提升文化藝術特色,中國藝術研究院一直積極致力于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藝術資源的開發、學習和研究。

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張見致辭
張見談到:“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藝術研究院承辦了此次展覽。壁畫研究與推廣是我部門’一帶一路’五年科研規劃的重要內容。我們與新疆龜茲研究院正式簽訂聯合開展研究基地合作項目的框架性協議,并同步開展了‘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壁畫摹制及推廣’項目。

首爾藝術大學副校長李康雨致辭

韓國敦煌學學會會長徐勇致辭
本次展覽共展出44幅龜茲石窟壁畫的摹制作品,展覽旨在完整呈現古絲路沿線壁畫圖像系統、風格樣式、造型語言和色彩演繹變化的邏輯脈絡,以深化的歷史和審美認知促進壁畫藝術在絲綢之路上繼續互動交流,產生跨越時空的深遠影響。

展覽現場
工筆畫藝術研究院近年來培養了一批具備壁畫摹制能力的優秀人才。通過對筆畫臨研究、學習和創作,用一系列壁畫摹制作品串聯起絲路藝術風貌,解讀東西方文化藝術的交融與借鑒。

展覽現場
開幕式前,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杭春曉做了主題為《西部的發現——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重建》講座,以幫助現場觀眾了解龜茲壁畫的歷史背景以及繼承創新等相關知識。

杭春曉講座現場
本次展覽是“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壁畫摹制及推廣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這一項目于2018年7月在龜茲石窟啟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工筆畫藝術研究院承辦,到現在已經完成了超過百余幅壁畫摹制作品。

展覽現場
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藝術研究院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為古代壁畫的保護和研究搭建重要的交流和研究平臺,通過這次展覽增加觀眾從藝術的角度了解古絲綢之路文化藝術的深刻內涵,更好的推動壁畫藝術的保護和研究。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將持續展出至2018年12月5日。
(撰文:劉卉元,攝影:單宏)

展覽海報
展覽信息
絲路懷古-古龜茲壁畫摹制特展
展覽名稱:絲路懷古-古龜茲壁畫摹制特展
主辦單位:首爾中國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
承辦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藝術研究院
展覽地點:首爾中國文化中心2層
展覽時間:2018年11月20日至12月5日
開幕式:2018年11月20日15:00
部分展覽作品

飛天(局部)·克孜爾尕哈石窟第30窟

供養比丘像·克孜爾石窟第175窟

金翅鳥·克孜爾石窟第171窟

金剛力士·克孜爾石窟第175窟

立佛·克孜爾石窟第188窟

菱格本生故事·克孜爾石窟第14窟

菱格本生故事·克孜爾石窟第38窟

菩薩立像(之二)·庫木吐喇石窟第21窟

天宮伎樂圖·克孜爾石窟第38窟

聽法菩薩·克孜爾石窟第38窟

藥師琉璃光佛·阿艾石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