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貿圣佳2018秋拍精品巡展
上海站
2018/11/13
花園飯店(上海)·2樓茉莉花廳
上海市黃浦區茂名南路58號
杭州站
2018/11/15
杭州香格里拉飯店·東樓2樓蓮池廳
杭州市西湖區北山路78號
中貿圣佳2018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預展 Preview
2018 / 11 / 22-23
拍賣 Auctions
2018 / 11 / 24-25
地址 Address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9號)
中貿圣佳精品拍賣會第23期
預展 Preview
2018 / 11 / 22-23
拍賣 Auctions
2018 / 11 / 25
地址 Address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9號)


Lot3075
明 掐絲琺瑯瑞獅戲球圖賁巴瓶
H:22.5cm
Ming Dynasty
ANENEMAL CLOISONNE 'LION PLAYING THE BALL' VASE
RMB:4,000,000-4,800,000
掐絲琺瑯獅戲球紋賁巴瓶賞析
文丨故宮博物院 楊勇
中貿圣佳2018 年秋季拍賣會上出現一件掐絲琺瑯賁巴瓶,通體施天藍色釉為地,腹部描繪獅戲繡球,頸部裝飾蓮花,外底裝飾葵花,肩部鑲嵌鎏金銅螭虎一對。
01
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是中國的傳統工藝之一,其制作流程是:先在金屬胎體(多為銅胎)上掐細銅絲構圖,然后根據裝飾需要,在掐絲輪廓內填入不同顏色的釉料粉末,再經燒制、打磨、鎏金諸道工序才能完成。將掐好的細銅絲圖案固定在胎體上,需要經過900度左右的焙燒。釉料粉末由固態轉化為液態的加熱溫度必須控制在800度以內,否則會令銅絲從胎體上脫落。當釉料冷卻,固著于胎體表面時,原本填滿掐絲輪廓的粉末會低于銅絲的厚度,因而需要再次填釉焙燒,該過程一般重復三至五次,才能達到燒結的釉料與銅絲輪廓齊平的效果。可以想象,掐絲琺瑯器的制作過程非常復雜、繁瑣,除了原料(銅、釉料),還要耗費大量時間本。

掐絲琺瑯器不但利用各種釉色表現紋樣,還結合了鎏金工藝,具備艷麗、耀目的視覺效果,其華貴、大氣之特質,恰好與統治者的身份相符。《新增格古要論》認為“內府作者,細潤可愛”?!洞好鲏粲噤洝酚涊d,景泰御前作坊琺瑯器同永樂漆器、宣德銅器、成化瓷器一樣,在明末清初已經成為富裕階層競購之物,用以彰顯自身之雅致與時尚。
02
然而,由于標準器的嚴重匱乏,明代掐絲琺瑯器的斷代,除了宣德和萬歷兩朝以外,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爭議。就中期而言,正統至正德這八十多年(1436-1521)的文化面貌則一直較為模糊。實際上,這一時期的瓷器也只因具備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年款,才得以辨識,空白期同樣有待進一步探討。除此之外,無論琺瑯器、漆器、玉器,還是金銀器等,宣德以后,嘉靖之前的文化特點皆不甚明晰,目前只能勉強將特征介于宣德與嘉萬之間的器物定為明中期。

圖1 樂從堂藏宣德掐絲琺瑯賁巴瓶(左)
圖2 故宮藏成化-正德時期掐絲琺瑯摩竭纏枝蓮紋燭臺(右)
?明代皇帝大都崇奉藏傳佛教,對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區采取“廣行招諭”、“多封眾建”的統治政策。洪武—永樂時期,崇奉較為節制,宣德朝開始大量封授、供養藏僧,克制漸少,肆意日增。這種“肆意”體現于掐絲琺瑯器,就是出現典型的藏式風格器物—僧帽壺(西藏博物館藏)和賁巴瓶(樂從堂和瑞士ULDRY 各收藏一件),(圖1)但數量極少。正統—正德諸帝對藏傳佛教極度癡迷,成化和正德兩朝甚至達到頂峰。皇帝對宗教信仰的態度,反映在琺瑯器上,大概是成化- 正德時期流行摩竭紋,及與之共存于同一件器物上的獅戲球紋、海馬紋、如意云紋、蓮紋、仰覆蓮瓣紋等。蓮紋乃中國掐絲琺瑯器上最流行的裝飾紋樣,成化—正德時期整體呈扁體橢圓形,中間的一瓣或為錐形,其兩側各分布細長的五瓣。蓮瓣內部的花蕊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五裂,近似甲骨文的“自”;下部為八瓣花座。制作工藝方面,此時期掐絲末端回鉤的做法非常流行。(圖2)

圖3 鳳凰城藝術博物館藏成化- 正德時期掐絲琺瑯魚紋盆
CLOISONNE—Chinese Enamels from theYuan,Ming,and Qing Dynasties,圖44

圖4 北京故宮藏宣德款掐絲琺瑯瓶(左)
圖5 北京故宮藏掐絲琺瑯纏枝蓮紋尊(右)
嘉靖皇帝鑒于武宗崇佛之弊,采取一系列措施禁絕佛教,倡導道教。隆慶至崇禎朝的諸位皇帝盡管依舊信奉藏傳佛教,但由于經濟匱乏,政局震蕩,不得不再次轉為節制。這一時期琺瑯器上的摩竭紋、獅戲球紋等消失,蓮紋由單瓣變為重瓣。本次拍賣賁巴瓶腹部的蓮紋同圖2 幾乎完全一致,仰覆蓮及填充獅戲球場景的如意云紋亦非常典型,外底的葵花同美國鳳凰城藝術博物館的魚紋盆近似(圖3),圖案的掐絲末端回鉤明顯,因而,可以將其腹部的制作年代定在成化—正德時期。頸部的蓮紋略呈方形,而非橢圓,掐絲末端未見回鉤,青金藍釉顏色較為純正,皆與宣德蓮紋的特點接近(圖4),暗示該部分制作于宣德年間,或稍晚。換句話說,此件賁巴瓶由兩個時期的典型琺瑯組合而成。不同時期琺瑯的組合件在掐絲琺瑯器上并不罕見,例如北京故宮藏掐絲琺瑯纏枝蓮紋尊(圖5),腹部屬元代作品,頸部于康熙年間制作。將不同時期的掐絲琺瑯重新組合,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對該種材質的珍惜。
03
傳世的琺瑯賁巴瓶并不多見, 已知明宣德有兩件, 一件系瑞士藏家Uldry 所有(Chinese Cloisonne: THE PIERRE ULDRYCOLLECTION,圖9),另一件由臺灣的樂從堂收藏。成化- 正德時期有三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屬清宮舊藏,其中的一對亦裝飾獅戲球紋(圖6),原存養心殿;一件裝飾纏枝蓮紋(圖7),民國時期,先由遜帝溥儀帶出紫禁城,抵押給了鹽業銀行,之后又交還故宮。

圖9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晚清賁巴瓶(左)
圖6 北京故宮藏成化-正德時期掐絲琺瑯獅戲球紋賁巴瓶(右)
清代的琺瑯賁巴瓶有三件,一件系雍正款銅胎畫琺瑯,裝飾牡丹紋,現藏臺北故宮,原存干清宮端凝殿。(圖8)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五年傳旨琺瑯作,景泰款掐絲琺瑯瓶“上螭虎款式好,爾等照樣燒造琺瑯瓶,其螭虎亦照樣做。欽此”。七個月后做得呈進的,應即此件畫琺瑯牡丹紋瓶。一件系乾隆掐絲琺瑯器,裝飾獅戲球紋,收藏于楓丹白露宮中國館,顯系仿照圖4 制作而成。另一件屬晚清作品,裝飾花卉紋,現藏北京故宮,原存養心殿。(圖9)由是觀之,如果清代帝王不是對明代的賁巴瓶情有獨鐘,恐怕不會多次仿制。

圖7 北京故宮藏成化- 正德時期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賁巴瓶
圖8 臺北故宮藏雍正銅胎畫琺瑯賁巴
本次拍品與故宮的兩件同時期的賁巴瓶相比,無論獅子或螭虎的神態,還是蓮花、仰覆蓮瓣的設計構圖,皆非常近似。需要藏家格外留意的,主要有三點:1. 本次拍品的外底有掐絲紋樣,而故宮的兩件都是銅鎏金光素底刻景泰款;2. 賁巴瓶的存世量很少,且多由世界知名的公立博物館所壟斷,中貿圣佳令中國藝術的癡迷者、品鑒者能夠參與競逐,實屬難得的機緣;3. 瓶底殘留的黃紙條上墨書“九十”,很可能原本是“(× 字)九十(號)”,類似的黃紙條常見于故宮藏品,系清朝為管理宮殿內存放物品所貼,亦暗示本拍品出自清宮。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