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文樑與徐悲鴻、林風眠同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shù)教育的奠基人,一生致力于中國油畫的開拓和傳播,早在1922年就創(chuàng)辦了蘇州美專,即使抗戰(zhàn)期間也堅持辦學,其影響可謂深遠。他自幼對藝術(shù)懷有極高熱情,但直到二十歲才開始學習油畫,無論材料還是技法,多是自己摸索實驗,創(chuàng)造出很多獨特的繪畫效果。顏文樑的作品以寫實著稱,在赴法國留學前就曾被徐悲鴻譽為“中國的梅索尼埃”,在法國留學的幾年間,顏氏得以進一步學習純正的學院派繪畫,作品曾入圍巴黎春季沙龍并獲榮譽獎。

Lot.655 顏文樑 《上海豫園》 1964年
紙板油畫 18 × 25.8cm。
出版:《現(xiàn)代美術(shù)家·畫論、作品、生平:顏文樑》,學林出版社,上海,1982 年 12 月,圖版77
《顏文樑》,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5 年 5 月,圖版 54
《名家精品叢書·顏文樑油畫集》,上海畫報出版社,2002 年 2 月,圖版 7
《上海顏文樑藝術(shù)促進會成立十周年紀念集》,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2006 年 12 月,第 49 頁
《二十世紀中國西畫文獻:顏文樑》,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北京,2009 年 12 月,第 176 頁
《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顏文樑》,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 年 7 月,第 98 頁
《誠軒拍賣十周年精品圖錄》,北京誠軒拍賣有限公司,2015 年 11 月,第 6 頁
來源:私人藏家得自畫家家屬
北京誠軒拍賣《中國油畫雕塑專場》,2014 年 11 月 20 日,拍品編號 859
現(xiàn)藏者得自上述拍賣
顏文樑以小尺寸的風景寫生畫最具代表,本幅《上海豫園》正是其中佳作,不僅收錄于最具權(quán)威性的《現(xiàn)代美術(shù)家·畫論、作品、生平:顏文樑》一書中,亦另見于多種出版物,傳承有緒且著錄完整,十分難得。多年的教學和創(chuàng)作使顏文樑積攢了大量經(jīng)驗和豐富理論,無論是透視、構(gòu)圖、光影、色彩還是筆法技巧,他都能得其精髓并靈活運用于藝術(shù)實踐中。《上海豫園》構(gòu)圖考究,用色精巧,對光影的刻畫生動準確,筆法上粗細結(jié)合,張弛有度,是教科書般的典型顏氏作品。

本幅出版于多本顏文樑畫集
畫中所繪豫園位于今上海黃浦區(qū),是明朝始建的私人園林,現(xiàn)已成為中外聞名的游覽勝地。《上海豫園》繪于1964年,正值豫園整修開放后不久。畫面左邊的建筑是被譽為 “豫園絕景”的仰山堂、卷雨樓,右邊則為著名的大假山景。仰山堂和卷雨樓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底層為仰山堂,因其為觀賞對面大假山的絕佳之處而得名,上層為卷雨樓,取唐詩“珠簾暮卷西山雨”之意。

上海豫園實景圖
《上海豫園》中,顏文樑分別取仰山堂、卷雨樓和大假山的一角,二者隔水相望,池中倒影可鑒,畫家使用大量垂直線和水平線,彰顯建筑物的雄偉端莊,同時襯托出飛檐的曲線之美,營造出了一種靜寂平和的氛圍。顏文樑曾說:“畫好陰面陰影之處,加上一些稍淡顏色(要與原色相近者),可有空氣感覺。”這幅畫中,仰山堂和卷雨樓的主體皆處于陰影之中,若仔細觀察則可發(fā)現(xiàn),顏文樑正是通過“掃掠”暗部之法敷灰綠色,并點以零星的寶石藍色,營造出陰影的透明感和空間的縱深,同時通過灰色和偏弱的色彩對比,刻畫出靜水中的倒影,實景與虛景層次分明,足見其深厚的寫實功力。在構(gòu)圖上,畫家巧妙地“經(jīng)營位置”,使本來體量相差懸殊的仰山堂、卷雨樓與假山在畫面獲得均衡之感,假山上向斜出的樹枝雖只有寥寥數(shù)筆,卻起到與飛檐相呼應的重要作用。可以說,在這幅畫中,沒有任何一筆是任意為之,皆是畫家精心安排的結(jié)果。

Lot.655局部
顏文樑以寫實為本,卻并不排斥、輕視其他流派,雖從不以印象派自居,但對印象派的光色理論也十分熟稔,更不憚承認受其影響,這幅《上海豫園》的色彩交融和寫意筆觸都頗具印象派的風味。顏文樑曾說:“使人開心的風景畫是真正的美的。”他的風景畫正是如此,沒有夸張的顏色和表現(xiàn)方式,歷經(jīng)歲月洗禮,畫中流露出的真誠與平和更使人感動。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