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換為油彩新,剪裁紅紫萬年春,十年讀畫江南北,纖手推君當一人。
——橋本關雪

(左一)唐蘊玉(1906-1992)與柳亞子家人在日本
唐蘊玉是畫壇少見擁有日本和歐洲雙重留學背景的女性藝術家,被譽為上海“油畫四女杰”之一(其他三人為潘玉良、關紫蘭和蔡威廉),曾與著名藝術家劉海粟、王濟遠、倪貽德等同臺競技,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留下了別樣的風采。

Lot.650 唐蘊玉 《日本風景》 1927年
木板油畫 23.5 × 33cm。
出版:《中國油畫研究系列:唐蘊玉》,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年7 月,第 65 頁
1926年起,唐蘊玉赴日本交流、游學,彼時正值日本洋畫發展重要階段,印象派等新興藝術潮流紛紛傳入,舊派和新派藝術涇渭分明,相互碰撞。在此期間,唐蘊玉受畫家石井柏亭、滿谷國四郎指點,首次近距離地感受印象派的光和色,緊跟時代前沿,打開了藝術表現的“眼睛”。《日本風景》(拍品編號650)即是這時期的作品,筆觸奔放恣意,以色彩明暗對比表現樹的體積和前后關系,粉色的小路點亮了整幅畫面,與綠葉交相輝映,具有典型印象派風格,小女孩悠然漫步,這一生意盎然的瞬間被藝術家定格,情趣十足,是唐蘊玉1920年代風格探索期難得一見的佳作。

Lot.649 唐蘊玉 《花卉》 1940年
布面油畫 55 × 46.5cm。
出版:《中國油畫研究系列:唐蘊玉》,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年 7 月,第 29 頁
1930年,唐蘊玉赴法國巴黎繼續深造,得以深入接觸更多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現主義等藝術流派原作,逐漸擺脫日本時期的面貌。此時,唐蘊玉常以抒情性靜物、風景為創作對象,豐富了對色調和筆觸的理解,同時保有獨特的東方情調,實現東西方藝術的辯證統一。《花卉》(拍品編號649)繪于1940年,是目前所知1940年代唐蘊玉靜物題材尺幅最大的一件作品,畫家以平涂色消除景深,花卉與環境融為一體,是典型的后印象主義風格;畫面色彩互相覆蓋交融,但筆觸極薄,既有西方的繽紛絢爛,又有東方的清新典雅,既有西方的實感,又不失東方的空靈。李寓一曾評價:“唐蘊玉女士……亦非注重于細微之描寫,而獨能得大部之統調,回互周到,殊不易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