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宋鳳翔,筆名鑒其,號靜心齋,當代書法家。
1957年出生,山東諸城人,198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居北京。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書畫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

對聯《愛國創新龍獻瑞 包容厚德鳳呈祥》33×135cm×2 2012年
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宋鳳翔的書法藝術
作者:常青
《易傳 系辭》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圣人之意,豈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集中體現的書法藝術,以漢字為載體,吸取自然之物和人生命精神的要素,傳達著書法家對生命直觀的體驗,宋鳳翔的書法作品,便以肈于自然之本心,展現著書法家自身的藝術魅力。

毛主席《沁園春·雪》96×188cm 2012年
宋鳳翔,筆名鑒其,號靜心齋。山東諸城人,198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現居北京。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書畫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海峽兩岸書畫聯誼會理事。

毛主席詩《五律·看山》85×108cm 2009年
《論語·庸也》有云:“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在書法中,和諧是美的實質,宋鳳翔深研書之義理,在筆法中注入“沖和之氣”以肈天地。其書筆力勁挺,神氣暢然,轉意迭出。觀其作品,一字:八面靈通氣韻流暢,一篇:章法照應挺拔剛勁,正如蘇軾所說:“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

劉昚虛《闕題》50×188cm 2015年
宋鳳翔的書法,展現著“澄懷靜慮,臨池志逸”的澄明心境,其行草作品點畫的飛揚與凝結,都來自書法家內心情感的節奏。他用筆墨濃淡干濕的姿意游移、用筆法、結體、章法的無限寫意,記載著其內心“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淡泊。中央美院教授、中國書法院院長王鏞先生題詞贊揚他:“心境雙忘”,在其流暢穩重的行筆中,體現著“取法乎上,不蹈時俗”的高雅格調。

《奮進》48×108cm 2009年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在古人高潔淡泊的心境陶冶下,宋鳳翔的楷書端莊雄偉,爽爽如有神力,觀之賞心悅目,足可見其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氣骨。他的字,不論書體,只論精神,在筆墨蒙養中,心隨境化,物我雙忘。

《人杰地靈》68×68cm 2015年
“學書不過一技耳,然立德是第一關頭”,蘇軾云:“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宋鳳翔的書法作品,意和筆調,行云流水,外師造化,如其為人,因而得到了啟功、董壽平、王遐舉、劉炳森、楊仁愷、侯一民、歐陽中石、李鐸、王鏞等大師級人物題寫“靜心齋”堂號。通過多年的修習,宋鳳翔在自然中“默與神遇”,其書只為“一己之意趣”,遠追魏晉,中師唐宋,近學明清諸家,博采約取,終成自家面貌。

《翰逸神飛》49×173cm 2015年
英國思想家藹理斯說:“中國藝術能以最真實和最明確的方式把生活的各種形態轉換成美好的形式。”宋鳳翔的書法藝術,正是以無聲的形式,表達著一種博大、神妙的思想情感,他在“自韜晦,行于簡易閑淡之中”忘懷萬慮,向觀者打開一扇心靈的窗戶,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

《觀海聽濤》68×68cm 2015年
張懷瓘云:“書者,法像也”,元郝經《陵川集》云:“書法即心法也。”宋鳳翔在創作中,心靈與道同體,其書莫不隨其性情,平和簡靜,遒麗天成,镕古鑄今,呈現出一派天真爛漫的和諧盛世之風。他將自己的書法藝術,煉造成一種永恒的語言,在現當代藝術紛繁錯綜的大背景中,開啟一段清麗高雅、與世無爭的藝術表達,遂觀其書,知其挺然忠義禮義之人也。

《造化鐘神秀》50×188cm 2009年

《積健為雄》68×68cm 2008年

《福海壽山》49×173cm 2009年

《惠風和暢》68×68cm 2015年

蘇東坡詩《鷓鴣天》68×138cm 2009年

杜甫詩《春夜喜雨》50×188cm 2012年

褚朝陽詩《登少室山》50×188cm 2012年

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52×180cm 2015年

王維詩《漢江臨汎》52×160cm 2012年

張繼詩《楓橋夜泊》 杜牧詩《泊秦淮》35×133cm 2009年

杜牧詩二首《山行》《泊秦淮》35×133cm 2009年

王維詩《山中》《山中送別》52×160cm 2015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