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銀錠受到越來越多藏家的喜愛,市場行情今非昔比,珍稀品種于拍賣會的成交價屢創新高。與此同時,各種贗品也如影隨形,花樣百出,造成真偽辨別之困惑。
是次秋拍,銀錠部分的拍品分別由不同專業評級機構鑒定入盒,他們以深厚的專業知識、多年的鑒定經驗以及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為拍品提供了嚴格、客觀的專業評判,并封裝入盒。鑒定評級機構一旦將銀錠評鑒入盒,即承擔相應的真實性和品相等級保證。這一服務,無疑將會為銀錠收藏市場營造更加客觀公正、更加專業、更加誠信的良好環境。以下特選精品若干,以展示經評級入盒后的各類銀錠,更平添了一份令人心儀的美感。

Lot 1222 清代吉林“光緒三十一年 寬城同順成 匠高明”五十兩銀錠
清初,吉林被視為“龍興之地”,朝廷長期采取封禁政策,嚴禁百姓開墾,經濟極度落后。嘉慶、道光年間,廢止禁墾,經濟逐步發展,商業貿易隨之興旺。但是,吉林銀礦匱乏,上繳稅銀及市場流通所需白銀幾乎全靠關內供給。
吉林周行銀錠多為“大翅寶”,因寶面呈45度角傾斜,雙翼一厚一薄、高聳逾常而得名,是東三省特有的形制。寬城,即寬城子,今長春舊稱。1905年中日簽訂《北京條約》,將其開放為商埠,也是中東、南滿、吉長各鐵路的交會處。此枚寬城大翅寶,面有完整的錢莊花碼“〥〣〩”(539)編號墨跡,另蓋“辛未”干支小戳,雙翅完美,蜂窩亮麗,是東北大翅寶銀所見最高等級品相,十分少見。

Lot 1227 清代四川光緒“三十三年捐輸 漢州肉厘 匠凃裕盛”三戳十兩圓錠/華夏評級 極美
“川省之食豬,較南北各地為盛”。肉厘是清末開征的新稅種,屠宰稅的前身,始于光緒初年。當時四川總督丁寶楨整頓各地三費局時,“奏請抽收肉厘以資常費”,從此“肉厘”開始進入稅收行列。據《蜀海叢談》記載:“……至光緒甲午,中日和議告成,川省每年攤解賠款銀六十余萬兩,除飭各邑共增解契稅銀十萬兩外,每豬一只,加收肉厘錢二百文,是又為肉厘躋入國稅之始。”肉厘開征之初,只限于售肉者依照納厘,可將厘錢轉嫁于食肉之人。自飼之豬殺以自食者、婚喪祭與祝生辰或得科第及伏臘度歲等事,概免納厘。隨著肉厘逐次加重,到了光緒末年,將冠婚喪祭等事自殺之豬,一律照收半厘。
由于肉厘屬正稅之附加稅,征收數字并不巨然,加之上解后大多重新熔鑄,留存至今極其罕見,目前發現共約五枚。其中“漢州”地名兼打“捐輸”者僅二枚,此枚之外,另枚見載于孫永亮著《中國銀錠貨幣史》第199頁,公開拍賣尚屬首次,位川錠名珍之列。

Lot 1178 清代河北“順天兵餉會源足銀”三兩銀錠/華夏評級 近未使用
出版:李曉萍著《金銀流霞》第103頁
來源:馬定祥舊藏
紀錄:2006春北京拍賣會“馬定祥收藏中國歷代錢幣”專場,拍賣品第4259號

Lot 1179 清代河北“順餉足紋 會源銀號”二兩銀錠/華夏評級 極美
出版:李曉萍著《金銀流霞》第103頁
來源:馬定祥舊藏
紀錄:2007春北京拍賣會“馬定祥錢幣收藏”專場,拍賣品第3524號
順天府是明清時期北京地區最高行政機關,轄區范圍含北京城及周邊縣。清兵有滿兵旗營與漢兵綠營之分。兵餉銀,顧名思義是發放給士兵的餉銀。目前市面順天府兵餉銀贗品較多,傳承有緒之真品一物難求。以上二枚皆為馬定祥舊藏,品種與品相均極其罕見,必令藏家為之解囊。

Lot 1228 清代四川“富榮鹽厘”單戳十兩圓錠
據清《鹽法志》記載,四川鹽厘始征于咸豐五年(1855年)十二月,官府在鹽場集中區域設置鹽厘局,抽收各場銷售正鹽和余鹽之厘金。射蓬、犍樂、富榮、云安是四川鹽產量最大的四大鹽場。其中,富榮鹽場位于川東南,由富順縣自流井與榮縣貢井組成。咸豐年間,川鹽濟楚極大地促進了富榮鹽井的發展。光緒三年(1877年)丁寶楨改辦官運,進一步推動其產量迅速超越其他三地,成為四川第一大鹽場。此枚“富榮鹽厘”即為富榮鹽厘局所征收富順縣、榮縣鹽場上繳的鹽稅厘金,品種稀少,品相殊為難得。

Lot 1230 清代四川“光緒十九年 彰明縣 匠張恒益”三戳十兩圓錠/大唐評級 完全未使用92分 珍稀度★★☆
彰明縣歷史上曾是今江油市的一部分,位于市中心南部,“詩仙”李白故里。唐前期先后稱昌隆縣、昌明縣,后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年),因避諱改名為彰明縣,此后歷經宋元明清,沿襲至1958年,與江油縣合并。打有“彰明縣”銘的川錠目前僅發現數枚,此枚為該縣委托銀匠張恒益傾銷之年度稅銀,錠面分別打地名、紀年和銀匠名,以便上解省庫驗收。

Lot 1246 清代四川“寧遠府 寧遠府”雙戳十兩圓錠/大唐評級 完全未使用83分 珍稀度★★
出版:孫永亮著《中國銀錠貨幣史》第340頁
寧遠府,清雍正六年(1728年)設,府治西昌,民國二年(1913年)廢。此枚“寧遠府”銘錠,是用于行政開支的地方存留銀,所見無多。錠面另蓋“喜”字吉語圓戳更為難得。

Lot 1218 清代湖北“江陵 謙吉”雙戳五兩圓錠
此種五兩圓錠為漢口開埠前鑄行,主要用于荊州、沙市等地民間商業交易,故又稱“荊沙錠”,錠面加蓋地名為其特色。此枚荊沙錠以品相取勝,字口峻拔,通透淡彩光澤,柔和溫潤,保存完美無瑕,十分罕見。

Lot 1180 清代河南“會鎮 萬順”三兩槽錠/中乾評級 完全未使用++
會鎮,即會興鎮,位于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北郊,自古以來即為豫、陜、晉三省邊界地區的商業和軍事要地,也是潞鹽的重要行銷集散地。此類打有“會鎮”戳記的商錠,與潞鹽交易關系緊密。此錠鑄造整飭,品相超群。

Lot 1185 清代陜西“三十二年 乾州 地丁”四兩槽錠/中乾評級 完全未使用+
陜西官鑄槽錠以數字紀年者較為少見,且通常為六字銘文,字數多達八個者,目前僅見“乾州 地丁”此一種,好品頗為難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