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爾純(1930~2015)
驅動藝術的“三駕馬車”
羅爾純十六歲考入蘇州美專,師從顏文樑,期間打下了深厚的素描根基,亦深得顏氏色彩之長。1951年畢業后,他在人民美術出版社任編輯八年,但因天性自由,坐不慣辦公室,心心念念想著畫畫。1959年至1964年,羅爾純調為北京藝術學院講師。時任油畫教研組長的吳冠中教授,反對“教學中只教技術不教藝術”,其對梵高、塞尚、莫里斯·郁特里羅(Maurice Utrillo)等人的推介,拓展了羅爾純的視野,使他開始關注并思考印象派、后印象派等西方藝術的發展。

蘇州美專校友會合影(前排左三為羅爾純)
1964年,羅爾純經歷了職業生涯的第三次變動,進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任教,同時也真正開啟了藝術創作的大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羅爾純被借調至歷史博物館、國務院等部門畫歷史畫,大量的藝術創作使他對構圖和色彩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也得到吳作人、李苦禪等名家的指點。此后,羅爾純創造出構圖新穎、造型簡潔、設色明麗、筆意大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第三代油畫家中獨樹一幟。
熱烈的鄉土表現風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羅爾純的作品逐漸擺脫灰暗,一躍成為清麗明亮的色彩交響,這與他濃厚的鄉土情結不無關系。1970年代末的家鄉之行,讓他和滋養自己生長的紅土地重新聯結起來,此后,飽滿響亮的朱紅、橘色一直是羅爾純作品的主旋律。

羅爾純 《紅土地》 紙板油畫 50X61cm.
本幅《紅土地》正是鄉土表現風格的佳作,橘紅的土地點燃了整個畫面,細長的樹枝點上幾片樹葉,配上藍白的背景,既熱烈又寧靜。畫中的樹造型奇特,這一形象源于1982年羅爾純湘西、洞庭湖寫生之行,畫家曾說:“我喜歡從它們的縱向造型和紅土丘陵的橫向起伏線條中去找尋形式和情感的交匯點。”

羅爾純 《鄉村秋色》 布面油畫 47X60cm.
羅爾純畫畫很“快”,創作素材不夠,他就去寫生,帶回來厚厚的一本速寫,待胸有成竹時便一氣呵成。有時候他也邊畫邊思考,《鄉村秋色》附水彩稿,兩者差異不大,足見藝術家在正式創作之前已經過深思熟慮。此作使用了大面積的黃色、紅色、綠色,以平面的方式概括樹、房子、風景等,讓人聯想到馬蒂斯略帶裝飾意味的造型和梵高的田野風格,但羅爾純這種多色階、多層次的和諧與對比,又和西方表現主義不盡相同;對黃色系的大膽使用,也發展成他自己獨特的藝術符號。

羅爾純 《鄉村秋色》 紙本水彩 13.5X16.5cm.
多樣性統一的色彩
羅爾純自八十年代起對肖像題材頗感興趣,他筆下的形象色彩紛呈,活靈活現,每一道筆觸、每一種造型都能恰如其分地“得其貌,傳其神”。色彩在其藝術中主要用來塑造形體,通過冷暖色對比表現體積,顏色互相滲透、影響,構成多樣性統一,給人“舒暢怡悅的美感”。

羅爾純 《綠衣女子》 1987年
布面油畫 72.6X60.7cm.
此幅繪于1987年的《綠衣女子》屬其“塞尚式”藝術成熟期作品,畫中人物面部以綠和粉表現明暗交接,變化極為細膩微妙,厚薄適中的圓潤筆觸具有強烈書寫性,領口圍巾用黑白灰概括,其余衣物、手、背景則以各色平涂。整幅畫面洋溢著天真爛漫的氣氛,隱約可以看出人物活潑開朗的性格特征。羅爾純對色彩和造型的表達已臻化境,無愧水天中盛贊的“當代中國油畫的色彩大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