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任時光自流,即使良材,也終為仲永之傷;苦心經營,荒土也能變成美田,呈鐵柱成針之美談。因此,時光既可以腐朽竹木,也可以雕琢玉石。時光印跡下有許多故事,其中精彩而鮮為人知的是藝術家如何利用時光把手下的不同器材,創造出具有他們精神活動的藝術形象。

張 沈 醉花陰
漢白玉 雕塑
簽名:張沈 2014 4-1
54×32×16cm 2011-2014
華藝國際2018秋拍拍品
出版:《張沈雕塑作品》,2014,P8-11
張沈的雕塑是有溫度的,在他的精心雕琢下模擬出如綢緞般柔潤細膩的肌膚感,這不僅改變了大理石冰冷堅硬的屬性,更使之化作活生生的生命現實。《醉花陰》有意回避臉部的刻畫,抹去了塑像人體的特性,從而討論著一種社會共性上的美感與孤獨感。婀娜多姿的體態下凝練著青春身體上的最美瞬間,好比米洛斯的維納斯,歌頌著最美的年華。而四肢上的殘缺就如將要流逝不復回的青春,為之留下“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的唏噓。

潘 鶴 珠海漁女
漢白玉 雕塑
簽名:珠海漁女 潘鶴
20×21×45cm 2011
華藝國際2018秋拍拍品
說明:附贈作者親筆簽名的收藏證書一份,合影一張。
珠海漁女是珠海市的象征,大作品位于珠海風景秀麗的香爐灣畔,漁女領戴珍珠,身掮漁網,褲腳輕挽,雙手高高擎舉一顆晶瑩璀璨的珍珠,帶著喜悅而又含羞的證書神情,向世界昭示著光明,向人類奉獻珍寶。潘鶴于2011年12月17日創作此件白玉雕塑,且類似尺寸的漢白玉作品僅有三尊。

余東江 星夜
青銅 雕塑
簽名:余東江 N 1/8
44×21×34cm
華藝國際2018秋拍拍品
出版:《余東江雕塑作品集》,中共沈陽市委機關印刷廠,2016,P46-47
余東江的藝術里沒有投機取巧,沒有浮華障目,卻有著內斂的含蓄,有著朦朧般的詩意。《星夜》一作,精于形,長于神。少女的舒適地倚在靠座上,坦蕩自適中有宋朝造像之遺風。舉頭遙望星辰,眼眸帶著一份思念。這份思念延續到星海的另一頭,我在這頭,你在那頭。

黃永玉 雨來了
鑄銅 雕塑
簽名:黃永玉 2005
42×27×37cm 2005
華藝國際2018秋拍拍品
2005年,黃永玉為故鄉鳳凰古城特別創作了一件雕塑《雨來了》。刻畫了大雨滂沱之際,青年急忙脫下外套奔跑的場景。青年揮臂,仿佛在追那將要離岸的船。人物造型生動,動作夸張而形象。后來,放大鑄造后一直擺放在江岸,與離岸已久的小舟相守,尤有趣味。

王梁益 夢中家園
鑄銅 雕塑
簽名:王梁益 2018 1/8
43.5×23×78.5cm 2018
華藝國際2018秋拍拍品
發表:藝術中國,2018/8期
獲獎:新絲路——2017中國青年當代雕塑·裝置藝術展,入圍作品欣賞
新生兒充滿了萬千的可能性,他代表著未來。酣甜入睡,夢境如影隨至。使得眼前萬象慢慢被融化化作肥沃的土地。一只樹苗慢慢成長,最后變成一只托著孩童的手,周遭也隨之長成一方綠土。綠土之上流過溪河,滋養生靈。日升月落,草木豐茂;云過星馳,蟲鳥爭鳴。《夢中家園》刻畫精細,新生兒的光潔膚色與植物部分粗糙的質感相互呼應。作品通過豐富的藝術語言和超現實的手法闡述了王梁益對新生事物的態度,愿予之保護,讓他有棲息與成長的空間。

楊學軍 夢不醒的季節
青銅(熱著色工藝) 雕塑
簽名:楊學軍 2/9
65×40×40cm 2016
華藝國際2018秋拍拍品
《夢不醒的季節》用天然絕妙的奇石與銅雕造型相結合,并采用美國現代青銅熱著色技術工藝,在銅表層上表現斑點紋理,讓立體藝術在呈現上介入繪畫性語言。其中采用了現代意象主義的藝術創作風格,通過不被形役的姿態來訴說著對自由的渴望,求一種悠然自得的心境。從另一角度來說,它也在抒發人生似夢,夢有醒分,人生卻無法夢醒的落寞。

楊學軍、李雄 朝朝暮暮
青銅(熱著色工藝) 雕塑
簽名:楊學軍、李雄 2/9
80×45×65cm 2017
華藝國際2018秋拍拍品
一對男女相互依偎,其中一只雙手緊握。在有生之年,兩人狹路相逢,手心之間似乎長出糾纏的曲線。人世間的真情不能止步于一見鐘情,還需要年年歲歲之間的相依相守。此外,女子光滑細膩的肌膚與婀娜多姿的美麗、男子凹凸起伏的肌肉與壯實的體型都非一日天成,而是經過朝朝暮暮的堅持與苦功換回來的。

王曉琳 錦婉·守
青銅(化學著色) 雕塑
簽名:王曉琳 2018 4/8
39×27×75cm 2018
華藝國際2018秋拍拍品
王曉琳在新的系列作品大量結合人與動植物的元素,不僅包含了人類社會成長產生的文化符號,又賦予之人格化的一面。在《錦婉·守》中,高立的貓頭鷹、柔韌的藤蔓都是能度過凜冬的動植物。它們靜穆的外表下是用情至深至專的守護,為我們帶來披荊斬棘的勇氣與妙不可言的幸運。此外,王曉琳在作品上多處使用了中國傳統紋樣,這是她對本土文化的眷戀,也是屬于她自己的藝術語言。

盧躍飛 雞公欖
鑄銅 雕塑
簽名:2/10
60×40×88cm 2016
華藝國際2018秋拍拍品
獲獎:第二屆廣東雕塑大展優秀獎
收藏:德勝美術館收藏1/10號,廣州雕塑院特藏
作品以廣東當地民俗題材“雞公欖”為表現對象,通過對人物以及道具的形象加以概括和變形的藝術處理,在表現手法上融入了剪紙以及皮影的造型特點,使得本就濃郁的民俗雕塑煥發出新的藝術生命,人物神態以及肢體動態生動夸張,趣味盎然;作品表面色彩沉穩統一且變化豐富,賦予銅材更感人的表現力。

蘇錦駒 王與馬系列一一馭
鑄銅 雕塑
簽名:蘇錦駒 1/8 2017
98×14×73cm 2017
華藝國際2018秋拍拍品
在許多語境里馬都象征著自由與希望,而在《王與馬系列一一馭》中,人與馬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辯論關系。 一方面,如果被生活中的茍且所蒙蔽,人就看不到遠方。因此,作品之中馬比人高,或許該由馬(自由)“駕馭”著人前進。而另一方面,有人曾道“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而溫柔與純良又應為愛與自由的前提。換言之,自由(馬)又該由人來“駕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