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與物游
李倍雷油畫寫生展
主辦單位:東南大學藝術學院
承辦單位:南京蒼潤齋
展覽地點:九華美術館(南京市北京東路77號)
開幕時間:2018年11月11日下午15:00
展覽時間:2018年11月11日至11月18日

李倍雷(本名李蓓蕾)
1960年生,重慶人,中共黨員。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藝術學博士后流動站合作導師,先後任東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藝術理論系主任,任全國藝術學研究生教育聯盟副主席,中國當代雕塑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美術創作、藝術原理、中外美術史、中西美術比較等研究。油畫作品獲全國省市美展等獎項,并被日本、香港、臺灣等地收藏。主持國家課題教育部課題多項,主持江蘇省藝術創作基金課題,專著獲教育部、省政府獎。

張道一 題《心與物游——李倍雷油畫寫生展》
心與物游——李倍雷油畫寫生展
《淮南子·精神訓》:“故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寶也。”以生命為對象說心與形、心與神的關系。《淮南子·精神訓》又云:“體本抱神,以游于天地之樊,芒然仿佯于塵垢之外而消搖于無事之業。”《淮南子·精神訓》再云:“容身而游,適情而行。”形、心與神的這種關系中以“游”的方式來體現的。《文心雕龍·神思》:“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

層林浸染 布面油畫 70cm x 60cm
我們可以看著是劉勰對《淮南子·精神訓》“神游”的一種藝術性的闡釋。因此“游”也是中國繪畫的核心思想,所謂“游于藝”。“山行面面觀,山行步步移”“遠看取其勢,近看取其志”(《林泉高致》)是具體實施的寫照,于是這個路徑便是中國繪畫藝術通過“象”再到“心象”最后達到對“意境”的營造,而“心象”便是“心”與“物象”的圓融,是心中之物象的呈現,故此自然萬物皆于心。“心”與“象”呈現母題的方式是將“風景”作為意象性的主題結構,這種結構多是以“心象”的圖式顯現,不僅僅是所見之物,而用筆則以書寫性的方式構成母題的陳述范式。

勁草 布面油畫 50cm x 60cm
我認為風景油畫要建構一種新的表達方式并為未來藝術史提供技術、語言和思維等方面的貢獻。一幅作品需要有建構性的元素才具有史學的價值,建構性元素所指的是藝術思維、藝術語言與藝術技巧的透明式拓展并與它前所未有的方式進入長期的實驗性的探索或對藝術終極本質的追問,在油性材料規約著藝術語言的陳述方式的時候,力圖找到一種“融通整合”的途徑所形成的要素。這些建構性的“要素”是我必須考慮的。

竹廬山房 布面油畫 60cm x 50cm
油畫寫生一般是以固定的視點而為之,與“山行步步移”來營構中國山水畫的方式不同。但如果我們以“心與物游”的方式便可以將固定的視點轉化為移動的心覺,如此便不存在“以物還物”,同樣能夠將自然之物化為心中之物,轉化為“意象”。也就是說將視覺化為心覺,這就如唐人朱景玄說的“揮纖毫之筆,則萬類由心”。(《唐朝名畫錄》)正因為如此,我油畫寫生更注重油畫心象的因素,不止于完全呈現一個絕對的自然之物,更多的是強化對自然之物呈現為“心象”的理解與闡釋。譬如《向晚時分》一幅作品刻意表達的是一個時間的概念。

山林 布面油畫 50cm x 60cm
時間是一個很有深意的概念,它稍瞬即逝,尤其在黃昏,它的價值在于引起人們對生命的刻意眷念,也因此我特意將桔色呈現為黃昏意象的圖像表達,將其灑落在樹林叢中,與由天色的所反映在地面的冷藍紫灰色不僅構成了視覺色彩的對比更是形成了時間的心象,從色彩關系構成的“心象”中強化了對黃昏這個“時間”意境的解讀。類似強化時間心象概念的作品還有《紅宅門》。

初秋 布面油畫 50cm x 70cm
同樣我把著力點放在清晨的陽光上,透過樹林將晨暉灑落在房瓦屋頂、灰色的墻面和紅色的大門的視象轉化為心象,力圖早晨陽光溫潤清新的時間概念,并給觀看者一個想象的空間。其它的寫生作品都是一種心象的寫意表達,重點訴求的是繪畫不同季節時間的意境,這就會在對象的“形象”方面有較多的“放松”,使用一些看似率意性的筆觸實則為心象的繪畫語言,是將物象置入胸中之意更迭為心象。這種情境下有時筆觸會顯現為一種率性的真誠而不局限在自然的物象上的真實,自然景物成為心源之象,不拘泥于細節,其“物象”變得不太重要,心源的本質投射在景物中融匯為深層意境的心象最為重要,將對自然景物融于心的心覺感悟表達出來,在油畫寫生中實踐“心與物游”,讓視覺視像成為視覺心像是為我油畫寫生的目的。
李倍雷
2018年10月于九龍湖

梁玖評語:
當我的心與目逐一漫步過倍雷教授的幀幀件件油畫近作時,不僅被倍雷君畫作那澤潤身心的“五感”元素——恬靜感、有氧呼吸感、美好向往感,以及心性超邁升騰感與自我執守沉醉感一一所滋染,而且還深深地感知和體悟了其沉穩和自適的繪畫主題、式勢、語言、張力與意蘊,以及作為一個學者型油畫家外化闡釋的藝術理解力與獨到表達方式之格。誠祝“朋君”李倍雷教授油畫展榮光獨照。
梁玖: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8年11月1日于北京

落葉 布面油畫 60cm x 50cm
劉宗超評語:
觀賞倍雷先生的寫生作品圖片,由衷贊嘆他嚴謹的寫實能力和藝術表現力。他是藝術學理論界著名專家學者,對中西藝術比較有精深研究。難能可貴的是,他兼通藝術學術與實踐,作品有扎實的寫實能力和中國藝術寫意的韻味,出手不凡。朱光潛先生曾言“不通一藝莫談藝,實踐實感是真憑”,了解倍雷先生的藝術實踐,讓我更欣賞他的藝術理論。
劉宗超:河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校園小徑 布面油畫 60cm x 50cm

晴 布面油畫 40cm x 60cm

向晚時分 布面油畫 50cm x 60cm

紅宅門 布面油畫 50cm x 70cm

林間小路 布面油畫 70cm x 60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