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姜雪雁
策展人:賈廷峰
展期:2018.11.03-2018.11.18
開幕式:2018.11.03, 15:30
展覽地點:太和藝術空間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798藝術區2號院B10
縱觀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宗教之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從圖像學的起源論起,亦不可脫出宗教之藩籬,而藝術作為圖像學的支脈,在漫長的演化軌跡中,也始終和宗教保持著親密的聯姻關系。但遺憾的是,自中世紀西方大師們以虔誠的傳教士精神掀起了一場長達幾個世紀之久的宗教美術風潮之后,繪畫其自足的審美意義在狂熱的宗教崇拜之下被逐漸消減,淪為懺悔禱告等實用功能的附庸。更為讓人憂慮的是,近年來隨藝術市場之勃勃興起,諸多藝術創作者試圖借助宗教的名義以迎合受眾擴大收藏群體,漸已遠離內心的明覺。
面對這種怪象,同為佛像繪畫藝術家的姜雪雁心中怒意沸騰,她意識到必須用自己的作品立鏡一面,回到內心體證菩提。憑著一股執拗脾氣,閉關潛心繪事,期間畫禿毛筆不知凡幾,畫廢宣紙堆積如山,畫到手腕嚴重腱鞘炎,畫到胃出血,畫到背脊勞損粘連開九刀手術,所歷肉身之苦難,心力之交瘁,實非大毅力者不能及,而雪雁這一行,已近三十年!
發乎于內在需要的繪畫,自然顯露真誠。雪雁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佛國里踽踽精進,以一種苦行僧的堅韌叩開了智慧之門,提筆即修行,運筆入禪定,身心不再被世俗的過往牽絆,無分別心地于平靜中感應佛性召喚,筆下之佛菩薩往往同其身性合一,中正祥寧,莊嚴慈悲,全然不似那些充斥于市里行間逢迎世俗的空洞木偶,雪雁的佛教造像,兼具極高的美學造詣和信徒般虔誠的精神旨歸,以至于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觀其作品后,大為贊譽“我從來沒看到過畫這么好的佛菩薩像”。
雪雁明了,凡人與覺者,不可一以概之,欲畫佛菩薩,必先凈化內心,去感受來自神性的普世關照和豁達智慧,在此過程中淡化小我,體證佛意,方可于筆下方寸間得獲神助,一氣呵成。雪雁將繪畫視作心性歷練,落筆凝神屏氣,物我兩忘,任心緒在線條的流動中進入空冥狀態,由潛意識去牽引畫面的演化,這種精神上無雜念無動機的自在游走,恰恰契合了自然而然的藝術境界——不著痕跡而盡得神彩,達成直指大道本源的真妙,個人學養、文化厚度、審美層次、心靈沉淀反而透過質樸的畫面得以無聲言說。
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雪雁筆下的金剛,威猛可畏,舉止夸張,猙獰的面目中又隱現天真的諧趣之感;佛像身披袈裟、右肩袒露,寶相圓潤,敦厚中見溫良;菩薩則首戴天冠,身披瓔珞,華美靜穆不失莊嚴威儀。畫中著色,層次分明,精微細致;線條行云流水,行至舒張處,衣曳飄帶;結構布陳,森然有度,堂皇中不乏疏密變化。更為難得的是,雪雁通過對佛菩薩真切的書寫,畫面彌散出一種帶有虔誠向往的莊嚴之感,使得駐足于前的觀者不自覺地進入到另一個場域,去接受內心深處一直渴望卻未曾被施與的靈魂洗禮。
濁濁紅塵中,雪雁以怒目相視種種人間百態;藝術佛國里,她以大慈悲心滌蕩靈魂道場,于修行中精煉生命的質感,怒目與慈悲——姜雪雁的佛菩薩系列作品,正在讓藝術重新富有溫度,貫穿于其中的人性光輝,正在讓藝術回歸久違的崇高正覺。
(文/賈廷峰)
部分參展作品:

姜雪雁 八大金剛 紙本設色 131 x 65 cm 2013

姜雪雁 伽藍觀音(局部) 絹本設色 2005

姜雪雁 觀音寶相 紙本設色 56 x 56 cm 2018

姜雪雁 觀自在 紙本設色 130 x 65 cm 2018

姜雪雁 寒山拾得圖 紙本設色 130 x 66 cm 2018

姜雪雁 哼哈二將 紙本設色 135 x 70 cm 2014

姜雪雁 千手千眼觀音(局部) 絹本設色 2009-2012

玄奘負笈取經圖 紙本設色 160 x 65 cm 2017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