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現代史上的中國花鳥畫,已不是古代畫史上狹義的一門,而包括了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鱗介、四君子(梅、蘭、竹、菊)等以動、植物形象及其相關物為題材的各種作品,在20世紀中國畫壇上,與人物、山水成三足鼎立之勢。花鳥畫以表現鮮活的動植物生命,藉以寄托人的品性、情懷、靈魂、精神為旨趣,被畫家視為“心畫”,此即“花之魂”之謂也。
中國的花鳥畫以親和萬物、天人合一的意識表現人與自然的關系,以比、興之義表達人的審美理想,因此,它又是象征的藝術,實際上不以表現客體為鵠的,更把花當人來畫,是以表現人為終極目的的藝術,花之魂乃人之魂也。正緣于此,工筆和簡筆都有寫意的追求,甚至得意忘象,將余韻留于畫外。
花非花,亦是花。畫非畫,仍是畫。花鳥畫既和人類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又是文化的結晶,被視為“文中之文”。無論在它的丹青時代,還是水墨時代,都證明了藝術技巧本身的重要性,同時證明了詩、書、畫、印乃至宗教、哲學、武術、氣功、戲劇、舞蹈、音樂、醫學的綜合文化修養是其藝術質量的雄厚基礎,而“遷想妙得”的機智、幽默思維使之成為有趣味的美學花園。
對當代中國花鳥畫的考察,其中一個重要側面是花鳥畫與當代人精神生活的關聯性。當今世界,物欲的泛濫有可能破壞人與自然的諧和,也有可能改變藝術的初心。正是在這個時代風潮里,日益顯得大自然的可貴,親和萬物的可貴,純正的自然觀和藝術觀的可貴,美學意義上的“自然者為上品之上”的可貴。
本展覽以“花之魂”為題,正是基于對中國花鳥畫的美學傳統和當代現狀的關切與思考,著眼于當代花鳥畫家訴諸筆端的文化理想和美學境界。欲招花鳥畫之魂,當招天人合一之魂,物我兩忘之思。“花之魂——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曾在北京、太原、重慶、廣州、山東、西安、南昌多地隆重舉辦,均受到業界關注。今在福建面世,更邀請當地名家參展,其意義在促進全國花鳥畫藝術之交流,進一步深化花鳥畫之美學境界。期望有更多的精品問世,期望觀眾留賞之后的批評。
劉曦林 丁酉初夏于 北京里仁書屋
福建站
花 之 魂 · 中國花鳥條屏扇面作品專題邀請展
學術主持| 劉曦林
展覽時間 | 2018 11月4日一11月12日
展覽地點 | 福建畫院
開幕時間 | 2018年11月7日上午10:00
學術主持| 劉曦林
策展人| 周建平
主辦單位| 福建省美協 福建省畫院
承辦單位| 北京畫館
協辦單位| 福州東方書畫社 言墨堂文化 壹號文化
展覽地點| 福建省畫院
參展畫家
(按年齡排序)
魯慕迅(1928年)祝 燾(1933年)
齊辛民(1935年)張立辰(1939年)
曾賢謀(1941年)劉曦林(1942年)
郎 森(1945年)郭石夫(1945年)
陳永鏘(1948年)方楚雄(1950年)
鄧遠坡(1955年)老 圃(1955年)
李 暉(1964年)陳 林(1968年)
王來文(1968年)朱衛新(1968年)
陰澍雨(1974年)羅玉鑫(1982年)

祝燾 42x48cm《沙岸相聚》

秋海棠 軟片30x96cm2016年

羅玉鑫 《誰說風過無痕》33x138cm 2016年

張立辰 扇面 《辣椒茄子》2018年

齊辛民母子情46x38cm2019年

方楚雄 《樹熊》20x53cm

朱衛新 花鳥四條屏二

劉曦林 可食山楂 22.5x60cm 2017年

陳林 澄懷 月 30.5x30.5cm 2017年

王來文 清香卷捲 34x136cm 2017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