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時間:2018年10月25日到11月4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五號廳
開幕時間:2018年10月25日上午10:00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 桐鄉市人民政府 上海黃浦區豐子愷研究會
承辦單位:中共桐鄉市委宣傳部 桐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桐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桐鄉石門鎮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豐子愷國際文化交流協會 杭州師范大學弘一大師·豐子愷研究中心 桐鄉市豐子愷紀念館 上海豐子愷舊居陳列室 桐鄉市子愷畫院 桐鄉市博物館桐鄉市君匋藝術院 桐鄉市豐子愷研究會 杭州子愷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展覽將于10月25至11月4日在中國美術館隆重呈現,這是豐子愷誕辰120周年系列展的第三站,此前第一站的香港亞洲協會[詩·韻——當豐子愷邂逅竹久夢二]與第二站浙江美術館[此境風月好——豐子愷120周年回顧展]反響轟動,因參觀人數眾多,浙江美術館甚至延展至11月11日結束。與前兩站不同的是,[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集合了中國美術館、浙江博物館與豐子愷家族及個人藏家收藏的豐子愷150余件套作品、手稿、實物,將展示其畫家、散文家、藝術理論家、音樂教育家、裝幀設計家和翻譯家六個身份,全部作品均首次在京展覽,力求全面還原豐子愷多樣的藝術人生。據悉,此次豐子愷誕辰120周年系列展由獨立策展人王一竹女士與南京博物院研究員萬新華先生共同策劃。
浪漫主義情懷的無聲之詩
豐子愷首先是一位畫家,主張“藝術的人生化”“人生的藝術化”。展覽將通過“古詩新畫”“大樹畫冊”“恩狗畫冊”與“護生畫集”四個系列的作品展現作為畫家的豐子愷,本次展覽以浪漫主義情懷的無聲之詩開篇,表現豐子愷一生鐘愛的創作內容,表達古詩新畫的意境雋永。他以真誠平易的熱情將“藝術”融入到尋常生活中,情趣豐盈,內蘊精粹。他在遵循傳統詩畫觀以水墨線條為本質的前提下,融會西方的速寫與中國的詩意化,涉筆成趣,形成了既有寫實性又有抒情性的繪畫風格。
現實主義中的家國之情——大樹畫冊

豐子愷 《大樹畫冊》(共24開)之一 水墨紙本冊頁

豐子愷 《大樹畫冊》(共24開)之一 水墨紙本冊頁
《大樹畫冊》系豐子愷于1939年客居廣西宜州時所創作。1937年豐子愷于抗日戰爭時期寫下了“寧當流浪漢,不做亡國奴”的立心之言,開始長達八年的藝術逃難之旅。他胸懷祖國大地,心系貧苦百姓,一路走、一路寫、一路記、一路畫,把逃避時所見、所聞、所感繪諸于紙上。正如豐子愷在大樹畫冊自序中所言“邇者,蠻夷猾夏,畜道橫行于禹域,慘狀遍布于神州,觸目驚心,不能自己,遂發為繪畫,名曰大樹”。這是《大樹畫冊》的成因。《大樹畫冊》開篇的“大樹被斬伐,生機并不絕。春來怒抽條,氣象何蓬勃”。是豐子愷書寫中華兒女自強自立,保家衛國,生生不息的寫照。這套冊頁無疑是抗戰時期美術作品的一座豐碑,更是豐子愷繪畫作品中有著深遠意義的重要篇章。
現實主義中的赤子之心——恩狗畫冊

豐子愷 《恩狗畫冊》(共48開)之一 設色紙本冊頁 1942年作

豐子愷 《恩狗畫冊》(共48開)之一 設色紙本冊頁

豐子愷 《恩狗畫冊》(共48開)之一 設色紙本冊頁
一套48開《給恩狗的畫》,是豐子愷為幼子豐新枚(小名恩狗)所創,里面的畫不是記錄恩狗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小故事,就是用桐鄉話記錄家鄉的兒歌、童謠……豐子愷教育兒孫從不是死板地講道理,而是記錄現實的生活,寫下有趣的文字、畫出生動的畫面。生活中的小樂趣、孩子的天真、父親的慈愛、家庭里濃濃的親情在小小的畫冊傾瀉出來。
宗教人道主義的矜恤之愛——護生畫集

豐子愷 《護生畫集》第一集之一 水墨紙本冊頁

豐子愷 《護生畫集》第六集之一 水墨紙本冊頁

豐子愷 《護生畫集》第六集之一 水墨紙本冊頁
為了使觀眾深入了解豐子愷先生,本次展覽特別從浙江省博物館的重要藏品《護生畫集》六冊中遴選二十三開原作到北京,這是浙江博物館入藏《護生畫集》以來,首次進京展覽。反映宗教人道主義的《護生畫集》,是一個前后跨越50年,超脫生死,與弘一法師師徒間關于承諾的故事。作品溫馨敦厚、勸人為善、護身護心的精神境界,體現了豐子愷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獨特人格力量。
豐子愷豐富的藝術人生和多元身份

豐子愷 春日杏花 設色紙本冊頁
作品的版塊呈現了豐子愷獨特的藝術創作風格,但豐子愷不僅僅是一位畫家,豐子愷先生在書法、散文、翻譯等文藝領域同樣卓有成就。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他寫下大量隨筆,出版過《緣緣堂隨筆》《隨筆二十篇》《車廂社會》《率真集》《緣緣堂續筆》等多本散文集,在現代文學史上自成一格。正如郁達夫所說:“人家只曉得他的漫畫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靈達處反遠出在他的畫筆之上。”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豐子愷開始涉足書籍裝幀藝術,為大量書籍、期刊設計封面、插圖或扉頁等,成為中國現代裝幀史上最為重要的設計家。豐子愷早年更致力音樂教育,長期執教于中小學、師范學校和大學,培養了一大批藝術人才,也為當時的音樂教育培養了師資。1925年12月,他出版第一本音樂讀物《音樂常識》,編譯《音樂入門》《生活與音樂》《音樂十課》等三十余種音樂理論書籍,對普及和提高新音樂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翻譯家的豐子愷一生翻譯著作達三十多部,涉及文學、美術、音樂等方面,譯自俄、英、日等語種,包括英國史蒂文生《自殺俱樂部》、俄國屠格涅夫《獵人筆記》、日本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征》、紫式部《源氏物語》等文學作品十四部。
做為一生追求“一個像人”的人,“教惟以愛”的精神境界貫穿豐子愷一生。以愛心、詩心、佛心、童心,傳播真善美,則是豐子愷解讀漫畫人間的至高境界,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豐子愷大展匯集豐氏一生中重要的作品,散文集、音樂教材、創作手稿、翻譯著作及藝術理論著作等,相信觀眾走進中國美術館,通過精心布置的展品,將全面的了解豐子愷的藝術世界與人生。

豐子愷簡介:
豐子愷(1898-1975),中國現代文化藝術史上杰出的大家。浙江省桐鄉市石門鎮 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后改為子愷,筆名TK。青年時期師從李叔同學音樂、繪畫,師從夏丏尊學習國文。豐子愷的一生始終致力于藝術創作和中國藝術教育,對中國美術及人文歷史的發展具有獨創性的貢獻。豐子愷的個人藝術風格在中國獨一無二,特別是他的繪畫作品中所體現出的現實主義的批判精神,有著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他的許多作品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他貼近現實又充滿生活情趣的漫畫作品,深受國人喜愛,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成長。豐子愷先生在書法、散文、翻譯等文藝領域同樣卓有成就。他的筆觸生動而富有韻味,質樸而又明亮率真,時常娓娓道來,于細微處探究人生,反 映世態人情。被稱贊為‘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其他參展作品:

豐子愷 春風欲勸座中人 設色紙本鏡心

豐子愷 夜詩故人 設色紙本冊頁

豐子愷 醉倒 設色紙本冊頁

豐子愷 小松植平原 設色紙本冊頁

豐子愷 雙燕 設色紙本冊頁

豐子愷 人散后 設色紙本冊頁

豐子愷 靜看薝蛛結網 設色紙本冊頁

豐子愷 賣花聲 設色紙本冊頁

豐子愷 貧女如花 設色紙本冊頁

豐子愷 游春人 設色紙本冊頁

阿Q遺像 設色紙本冊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