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地點:中國政協文史館
展覽時間:2018年10月21日上午10點
展覽地點:北京市西城區太平橋23號
主辦單位:藝藩藝術館、中國商學文化(EMBA)專業委員會
承辦單位:正大美術館
協辦單位:海投國際投資公司、北京衛視先鋒文化公司、廣東京平投資有限公司、四川大學EMBA校友會、密貼夏國際影視公司、北京雍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百嘉文化傳媒藝術機構
序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潮,隨著書法熱的興起,一大批青年投身到書法學習創作的隊伍中,且堅持不懈,日課不輟。歲月荏苒,轉眼四十載,回眸一望,他們有功底,他們有恒心,他們有收獲,他們已逐漸成為當今書壇的骨干精英。何育就是其中一位。更可貴的是何育曾經有過近八年的軍旅生涯,這是一個磨練意志的大熔爐,應該說他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何育的字就如他人一樣,儒雅含蓄,謙遜平和。他的字里行間飽含著幾十年來養成的文人素養,確如古人所云,字如其人。他出生于陜西咸陽,少年時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感召,鐘情于書法藝術的修煉,數十年臨池不輟,樂而好學,回報則亦是成績斐然。
何育曾經的軍旅生涯也融入了他的書法之中,挺拔,堅毅,果斷。長期的國企工作經歷又給他的書法藝術注入了嚴謹認真負責的元素。他熱愛書法不是表面的,他95年專門進入首都師范大學書法專業系統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極大地開拓了審美視野。師古人,亦師造化,在何育的書法學習和創作當中,歐陽中石、李鐸等許許多多前輩也給予他極大的指導和幫助。觀其字看得出來何育對東晉王羲之、王獻之,宋代蘇軾、米芾,以及明清之際的王鐸等書壇巨匠有著深刻理解和詮釋,清新爽利,自然流暢。準確地把握了二王以來的文人傳統書法氣息,并且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創新。既輕靈飄逸,筆墨精致,流暢自如,又平易近人,雅俗共賞。在當代浮躁的環境中,如同吹來一股新風,確實難能可貴。
他平時也注重字外功夫的提升,自己也創作了詩詞歌賦。并能把這種情懷寄托到謳歌新時代的責任中,做一個歌頌新時代的藝術工作者。
藝無止境,希望他在以后的創作的道路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喜聞何育將近些年的作品精選出版,并大展于世,為之高興,為之祝賀,故添幾言,以為序。
(文/陳洪武 作者系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何育
何育簡介:
1970年出生于陜西咸陽,先后就讀于解放軍廣州通信學院、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專業)、四川大學(EMBA),現就職于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學書始于少年時,1995年進入歐陽中石先生創辦的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系統學習。之后又受李鐸先生指導,追求書法藝術“工與意”的理解。多年來,一直疏于外化所負累,潛心硯田,力求碑帖,循此未妄。
部分展覽作品:

《跋楊凝式帖》44x33cm,2018年

《春行即興》68x68cm,2018年

《東成南通聯》136x33cmx2,2018年

《浣溪沙》44x65cm,2018年

《江南逢李龜年》34x46cm,2018年

《題唐解元小景》34x68cm,2018年

《舞春風》68x45cm,2018年

《自識學書錄》68x45cm,2018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