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報
展覽名稱:《文明的骨骼——熙方方》新視覺藝術展
展覽時間:2018年10月20日-10月30日
開幕時間“2018年10月20日15:30
展覽地點:山水美術館
北京市朝陽區西大望路與弘燕東路交叉口東200米
藝術家簡介:
熙方方,北京人,滿族,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現為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研究生導師。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會員,北京美協會員,北京油畫學會會員。創作方向為當代繪畫與視覺藝術。曾多次于國內外舉辦畫展。
《視覺搖滾:文明的骨骼》
文/甄巍
視覺是感性的,也是會思考的。觀看后,依靠直覺的視覺表達,可以穿透時代的表皮,深入文明的骨髓。這種視覺的考古,可以是一個人的,也是全部人的。
誠實的藝術家,在努力做一個敏感的人,保持批判和探索的態度。這樣的藝術,是有力量的。
視覺和聽覺不可分割,仿佛搖滾樂,自由和樂感能夠讓形象變成生命的形態,視聽、影像的媒介是神經元和導體,與身體,與感知一起,去往該去的地方。
“酷”是一種年輕的資源,是生命的年輕狀態,讓荒誕成為幽默,讓壓力得到釋放。
真實是藝術的本錢,沒有了真實,做藝術還有什么意義呢。
在無法定義的時代,無法看透的時代,文明的考古,是還原真實的游戲。無論是打腫臉充胖子的文明;或者自圓其說,博文儒雅的文明;或者無所顧忌,原形畢露的文明;或者炫耀的文明、實用的文明、欺負人的文明、溫善的文明,愛的文明或者恨的文明,物質文明或者精神文明,無論何種文明,在視覺的照射下,像一頭魯莽的巨鯊,被感知的浪花送上海灘,然后擱淺、等待、侵蝕、腐爛、氧化,曬成標本,風化成石頭,直等到虛幻的表皮毛發全都散去,只剩下擱淺者巨大宏闊的錚錚白骨,在藍天下交錯伸展如圣廟的建筑構件,直接被看穿了無奈和孤獨。
那只剩下骨骼的文明,才是現代藝術中的個體文明,才不是人云亦云的集體文獻中的文明,是每個人的真實的文明。
熙方方的藝術世界,就是這樣一個敞開的真實的海灘。
我很高興地看到,她的創作格局越來越大,創作性情越來越真誠、放松而自然。她的作品貼近自我和人性,裝得下困惑、孤獨、歡喜、寧靜、游戲、隨意,以及很重要的:帥和酷!
只有創作者賦予心性充分的自由,才能讓作品具有真實且炫酷的力量。
不建議解釋作品。進入視覺搖滾,只需要跟著作者體驗音色、旋律和節奏,感受從理所應當轉化為不得而知的趣味,沒有答案,唯有感覺,難得的年輕。
藝術的對話總會讓人變得年輕。
2018年10月6日。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展覽現場

《北海生物》95x170cm 交互繪畫 2018

《大涼山的信號》180x200cm 布面丙烯 2018

《思考》100x120cm 布面丙烯 2018年

《呆》140x100cm 布面丙烯 2018

《科隆大教堂》熙方方 講師200cmX150cm布面丙烯2017年作

《遠古的聲音》95x170x3cm 布面丙烯 2017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