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 羅隸
作為八五時期的藝術家,羅隸依然對藝術保持著熱情與創作欲望,如同他從一而終地對表現“身體”無比癡迷一般。在羅隸近三十年的創作歷程中,堅守與“善變”并存:他堅信可以在“身體”背后發掘“存在”的意義與人性的溫度,運用多重媒介探索實驗,從架上繪畫、影像裝置到如今的新媒體綜合材料,他對人性、存在狀態乃至自然力量都保持敬畏與信仰。在他眼中,這一切都是關于“溫度”的一種體現。

《溫度》RX系列455 50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5
一直行走在自己選擇的藝術道路上
一些評論文章描述羅隸留著長發、不善言辭、沉默內斂、仿佛這成為獨行藝術家“標配”的形容詞。但其實羅隸在選擇藝術道路后,從未將生活拋之腦后,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停止了創作,跟隨本心、開始做生意、周游多國、交朋友。在我看來,羅隸作為藝術家非常熱愛生活,感覺他做藝術并沒有期望藝術能給他帶來什么名利。生活低調、不愛喧嘩;他回答問題極為審慎,需“認真考慮”,對提供的作品及文本資料都附帶備注,這對于采訪者而言,無疑十分貼心。

《溫度》RX系列421 66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5
采訪羅隸之前,我閱讀了幾篇有關他之前的訪談與一些文章。批評家陳孝信說:“羅隸一直是古都南京先鋒藝術圈中的活躍分子”(《月移花影——羅隸的一組書意影像》《藝術界》2007)。作家葛紅兵說:“他是國內最早一批玩現代派的畫家之一”。羅隸在八十年代時期一直堅持油畫創作,作品充滿表現主義色彩,多次參加國內展覽,代表作有《頭部》系列以及《上下左右的人》等系列作品;2000年之后,羅隸的藝術風格更加大膽,藝術創作具有實驗性意義。他喜歡藝術家博依斯,欣賞法國藝術家杜尚。在南京半坡村咖啡館期間,羅隸與藝術家羅輯拍攝了幾百張駐足在《杜尚與夏娃-貝比茲下棋》圖片下的不同身份的人,并命名為這個作品為《看杜尚下棋》,整個拍攝過程無意有意的發展成為一個行為藝術——《向杜尚致敬》。2010年,羅隸借助裝置、人體及影像拍攝等媒介創作了在外界看來帶有“色情”意味的作品《有意無意》,女性裸體與黑色的海綿填充物不斷互動、對話,“漂浮的欲望能指從快門的轟鳴中持續流出了大量的圖片,羅隸建造了一座與女性軀體有關的夢幻工廠”。

《溫度》RX系列473 66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5
2012年之后,羅隸的藝術觀念又發生改變,創作形態更加多元開放,藝術語言更加豐富獨特。他利用新媒體技術與拍攝的影像材料,更深層次的關注表現人性、自然與生命存在之間的關系,比起尖銳的人體影像更有溫度。批評家顧承峰說:“羅隸的創作對其他處于或苦于轉型的藝術家來說,都是具有啟示意義的”。(《讓“真理”更有力地呈現——對羅隸作品中“新媒體”以及女性問題的分析》2018)。羅隸在近三十年的創作歷程中,不斷挑戰自我,堅持自己的藝術思想,探索實驗,敢于放棄。我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藝術家對待藝術追求應有的品質,羅隸曾說:“生活就是感受,還是要有質量,活著的狀態就是一個存在的智慧”。羅隸對待藝術的熱愛已成為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相信藝術家羅隸將一直行走在他自己選擇的藝術道路上,為這個時代社會創作出更有力,更具“溫度”的作品。

《溫度》RX系列475 66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5
對“身體”的關注,是我創作藝術的開始
Hi藝術(以下簡寫為Hi):什么契機讓你選擇從事藝術創作?
羅隸(以下簡寫為羅):沒有什么契機,自然而然。我就是喜歡表現、喜歡表達,面對五顏六色有種特別的感受。也許是潛意識的一種欲望吧,我覺得藝術一定是件好玩的事情,是自由創造者的游戲,可以隨心所欲。現在看來,那個時候選擇藝術的方式生活應該是正確的,也是最理想的。我享受藝術的生活,更享受生活的藝術。
Hi:創作之初,你就對“身體”表現有極大興趣,能談談原因嗎?
羅:身體是社會屬性,它由自然、社會與文化所構成。身體的一切行為是人的精神狀態和社會文化形態的反應,自從有了人類,身體就被關注。我對于身體的關注也就是我創作藝術的開始。每個人都有一個身體,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對于身體有充分的了解,我認為身體應該是每一個存在者的問題。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過:“人的身體是人的靈魂的最好的圖畫”。

《溫度》RX系列484 66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5
Hi:“身體”只是媒介,“存在”才是你終極關注的東西,你對“存在”如何理解?
羅:“存在”是精神的、是一切身體行為情緒的感覺、是一個生命內心的哲學。其實本無“存在”,這是存在的悖論,因為人的最終歸屬就是死亡,存在根本沒有什么意義。但人們為了存在、為了意義,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創造,發現、造就、感受存在。幻想一切可能實現的意義存在,讓有限生命在存在中留下印記,讓活著的每一個時刻感受存在的慷慨與無情。
Hi:從藝術上升至哲學,觀念會更加被強化,形式反而會淪為第二位,你如何在創作中平衡二者關系?
羅:藝術與很多領域都有著直接的關系,比如政治、宗教、科學等等。當然藝術也離不開哲學,藝術與哲學二者之間應該是相互聯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為藝術家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我想更多的還是關注如何去表現、完成藝術家對于作品的各個方面的要求,考慮更多的應當還是作品本身的一些問題,畢竟我不是哲學家。當然在創作中強化藝術觀念是藝術家實現創作意圖的關鍵,如何把思考的問題通過創作體現在作品中,是需要自己在創作過程中不斷調整完善的,它是一個智慧的游戲。

《溫度》RX系列484 66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5
Hi:“身體”只是媒介,“存在”才是你終極關注的東西,你對“存在”如何理解?
羅:“存在”是精神的、是一切身體行為情緒的感覺、是一個生命內心的哲學。其實本無“存在”,這是存在的悖論,因為人的最終歸屬就是死亡,存在根本沒有什么意義。但人們為了存在、為了意義,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創造,發現、造就、感受存在。幻想一切可能實現的意義存在,讓有限生命在存在中留下印記,讓活著的每一個時刻感受存在的慷慨與無情。
Hi:從藝術上升至哲學,觀念會更加被強化,形式反而會淪為第二位,你如何在創作中平衡二者關系?
羅:藝術與很多領域都有著直接的關系,比如政治、宗教、科學等等。當然藝術也離不開哲學,藝術與哲學二者之間應該是相互聯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為藝術家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我想更多的還是關注如何去表現、完成藝術家對于作品的各個方面的要求,考慮更多的應當還是作品本身的一些問題,畢竟我不是哲學家。當然在創作中強化藝術觀念是藝術家實現創作意圖的關鍵,如何把思考的問題通過創作體現在作品中,是需要自己在創作過程中不斷調整完善的,它是一個智慧的游戲。

《溫度》RX系列541 66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6

《溫度》RX系列566 66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6
通過“溫度”,關注生命
Hi:2012年起你采用新媒體方式創作“溫度”系列,靈感來源于哪?
羅:采用新媒體創作的靈感來源與我放棄架上繪畫沒有直接的關系。藝術家的創作思想是有連續性的,我運用新媒體創作這是媒介的改變以及創作方式的改變。我創作的靈感一直來源于我對人的存在狀態的感受,對不可變化改變的迷戀,對呈現看不見的好奇。長期的藝術實驗積累,為我的創作留下了很多無法舍棄的東西。它們是存在的溫度,社會的溫度、我的溫度、精神的溫度。我的創作靈感就在那個地方存在,就在這里一觸即發。我相信沒有一個靈感的出現是無緣無故的。
Hi:新媒體形式會使你藝術觀念的表達更加有效嗎?
羅:藝術家運用什么方法技術手段,運用什么媒介創作,是根據藝術家當時的狀態,和他們當時的思想觀念相一致的。大神畢加索不也經歷過幾個不同時期嗎?本世紀藝術開拓者杜尚玩到最后把下棋的行為也成為了他老人家藝術的一部分。他最經典的一句話是說:“藝術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藝術”,向大師們致敬。

《溫度》RX系列559 66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6
Hi:在《溫度》系列中,標題“自然”與“人性”如何與主題相對應?
羅:自然是純粹外在客體。然而,一切存在都是自然存在的一部分,自然與人的關系密不可分,人棲棲自然之中,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我們的身體。只有自然才是人存在、分享的理想國,是構成生命維護生命必須的組成部分。對于自然饋贈人類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溫度,通過溫度的連接我們領悟自然、敬畏自然,成為我們凝視的理想對象;通過溫度連接喚起生命可以被分享的情感,感受自然賦予生命本質想象的真實。敬畏生命,是每一個個體對于生命自身的覺悟,也是對于生命溫度的預想,通過溫度作品關注生命,使人得到一種共同的生命體驗。從藝術的視角觀看自然,觀看感受生命意義,通過藝術的方式感觸自然與人性的溫度,給予生命生長帶來的精神慰藉。這應該是我以身體的名義,自然的名義創作作品溫度的理由。
Hi:在作品背景中出現的排線或網格線,有種版畫或布料紋理的感覺,你是刻意表現這種形式嗎?為什么?
羅:網格與排線圖像生活中隨處可見,它本身并沒有什么意義。但是信息時代線行與網格化是當下人們生活與存在狀態的真實處境。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集體被格式化、固態化;人的大腦被插卡分割、被分裂、被安裝的各種軟件硬盤所操控,我認為這應該是時代的過錯,也可能是人們對這個時代的誤會。它打開了存在生活的另一個窗口,瘋狂而殘酷,在光彩絢麗漂亮存在的背后隱藏著一顆顆潮濕孤獨的心。用這樣的形式表現是文化現象,是我觀念的抽象感覺,也可以說是對創作溫度作品的刻意表達。

《溫度》RX系列570 66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6

《溫度》RX系列721 66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7
我理解的色情是權力的,文化的
Hi:利用女性軀體來創作,很容易被誤認為“色情”,你有沒有受到過類似評價?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羅:人體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女性體,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出現,都會引起人們對身體的幻想。這不難理解,不同文化觀念的人對于身體的理解自然會產生不一樣的心理反應、或緊張、或焦慮、或喜悅、或癲狂。其實社會中每一個身體與社會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色情與人的關系自然也是相互纏繞的關系,女性身體成為社會討論與關注問題,就沒有什么大驚小怪了。我希望通過我的作品呈現出人性多彩的精神空間,聚焦特定時刻的生命狀態。至于我的作品是不是“色情”的?我最愿意聽到不同的聲音。并不是作品里一出現身體就與色情相聯系,這種觀念傳統、保守、狹隘。我理解色情是權力的,文化的,色情是每個存在的內心。
Hi:你如何看待藝術中的兩性沖突?
羅:這是兩個不同觀念的社會問題,在男權主導下的社會,兩性問題不僅在藝術中產生激烈矛盾沖突,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是矛盾重重。主要體現不同的思想觀念與不同價值理念之間的針鋒相對。我尊重兩性關系,多元文化允許有爭論沖突,有不同的觀念不同的思想碰撞是社會進步文化開放的表現。藝術發展不可能只出現一個思想一種觀念一種價值觀,只有匯聚各種聲音才是文化藝術多彩的時代景象。

《溫度》RX系列574 50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6
Hi:你一直這么低調,看起來有些不合群,這種“關起門來搞創作”是否適合當下的選擇?
羅:這是一個集體造群建圈的時代,每個人好像都必須要建立各自的群,玩自己的圈。在我的生活中的確沒有那些群,也沒有圈,我說這些并沒有嘲諷的意味,這是每個人的生活選擇,也是這個時代游戲。我選擇了安靜,沒有想那么多無關我生活的東西,自由自在,但這并不代表我就是一個異類,不食人間煙火。的確,多年一直在創作中生活,享受藝術給我帶來的精神快樂,這樣的狀態對于我來說是一種很奢侈的生活方式。雖不常常外出,也常會有三五朋友約茶聊東南西北,談論大小天下事。對于是開著門搞創作還是關著門繪畫那是藝術家的方式,只要藝術家有了好的作品,自然會有很多選擇。你看,我就選擇了《Hi藝術》。哈哈。
Hi:最近在創作什么作品?是否繼續采用新媒體形式?
羅:《溫度》系列應該是我這個時期重要的創作方向,因為我覺得還有很多我關注的東西在里面,表現的空間還很大。有很多一直吸引我的東西,技術的,精神的等,而且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在創作過程中處理解決。

《溫度》RX系列575 50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6

《溫度》ZR系列1-133 50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4

《溫度》ZR系列1-144 66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4
藝術家羅隸個人簡介:
羅隸1962年生于南京,現居住南京,職業藝術家。
從八十年代至今藝術家羅隸一直從事當代藝術研究,藝術家思想敏銳,追求崇尚精神價值理念,對當代藝術有著獨特的見解與認知。作品多關注人的精神世界與人的存在狀態。作品多次發表于國內重要藝術刊物,多次參加國內外藝術展覽,作品被私人與機構收藏。
藝術家羅隸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的作品多運用表現主義創作風格。代表作品有《上下左右的人》、《頭部》與《這些人》系列作品。
進入二十一世紀,羅隸通過裝置結合人體與拍攝等綜合手段開始研究影像藝術。代表作品《有意無意》與《痕跡》系列作品。
2012年至今羅隸堅持研究新媒體藝術并同時創作作品《溫度》系列。藝術家利用各種可為創作所為的一切可能性元素,通過新媒體手段自由綜合運用多種藝術形式進行創作。多角度、多視角表達人與自然的關系,全方位闡釋藝術家的藝術思想觀念。藝術家全新的創作理念具有非常高的當代性與藝術價值。

《溫度》ZR系列1-310 50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5

《溫度》ZR系列1-356 50cm x 50cm 新媒體綜合材料 2016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