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曹星原
展覽空間策劃:佘文濤
開幕時間:2018年10月20日(周六)10:30
展覽時間:2018年10月20日—10月30日
展覽地點:太和藝術空間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798藝術區2號院B10

特邀嘉賓:雷頤、佘文濤、賈廷峰
藝術家:曹星原
對談題目:美術的靈魂在于對所處社會的思考與體現
活動時間:2018年10月20日(周六)10:30
活動地點:太和藝術空間
靈魂的場域 展覽前言
文 / 曹星原

什么是美術?幾十年前,本科學雕塑的我帶著這個問題走進了美術史論研究,幾十年后, 我以倉促準備的第一個展覽作為我的思考結果之一:
美術究竟是什么?
1、 美術最初是宣傳宗教信仰或者類似的原始崇拜思維的工具 (教化),也是美化裝點生活的手段。
2、 美術走向了宣揚權貴階層的精神的工具 (依然是教化),也依然是美化裝點生活的手段。
3、 美術成為為美術服務的手段 (“l‘art pour l’art”),這是向以往的美術功能論的宣戰,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功能:沒有功能,只有藝術自身。此時,作為美化和裝點生活的手段依然沒變。
4、 美術是藝術家個性的體現—除非你的作品引起我的共鳴,不然你的個性與我無涉。
5、 美術是干預社會的武器,同時也是美化和裝點生活的手段。
6、 美術是多元化的,多中心的。。。遠離對自然的模仿。。。。同時依然是美化和裝點生活的手段。
7、 研究了幾十年,我發現,作為美化和裝點生活的手段的美術功能從古至今沒有變化,但是美術,卻又不僅僅局限于美化和裝點生活,美術依然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在現代美術思潮下,美術的去功能化成為美術發展的口號之后,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藝術功能化的走勢依然強盛。但是,當代美術,給與獨立畫家一個獨立的空間:非功能化、非主流意識形態宣傳化的可能性。
當代的美術究竟有什么用?
我認為:當代美術的關鍵問題是美術與人生的關系的問題。這個關系不是簡單的畫家的個性大抒發和體現,也不是簡單的對社會事件的記錄描摹,更不是對客觀物象的盡可能真實地刻畫,而是找到我心中的社會和我的關系,表達出我在這個社會的觀察角度 (不是態度,而是想法)。
藝術形式走向呈現多元化。一方面,科技進步,人們有了更多元的表達新形式、科技手段、各種新材料,拓寬了藝術表現力 ; 另一方面 , 借助高科技 手段的藝術 , 越來越遠離對自然的模仿。當代也有些藝術家以科技手段作為藝術語言, 使藝術作品在高科技的媒介下把極度城市化了的人類體驗到回到自然懷抱。但是對于我而言,我相信藝術的感染力在于我們每個個體從自己的獨特的視角感受到的社會生活體驗和自己喃喃獨語的表達方式。
我在這個展覽中,以幾個不同的系列表達出我喃喃自語的生活體驗,并請設計師佘文濤在展覽空間中點綴幾件美化裝點生活的產品:
1) 服裝系列—衣服包裹的是靈魂不是軀體
人們常常以為穿衣服除了御寒防風雨日曬之外,就是包裹保護我們的軀體。但是我們也知道,同一款衣服,在有的人身上,瀟灑倜儻,在另外的人身上,卻黯然失色。這個系列的作品描繪的是同一件衣服,但是傳遞了不同的情緒,呈現了不同的表情。這個系列的作品在說:衣服就是你的靈魂的外在表現。
2) 青藏高原系列—魂歸何處
這個系列主要以藍白二色哈達和一些衣物的肌理和色彩為材料。我去了珠峰大本營,看到一路上色彩斑斕的哈達和經幡把高原點綴成一座座圣山。我以這些哈達、經幡、衣物,和油畫色彩,獻給那些從珠峰回來的與回不來的人們。
3) 寫生活之生命力
每次看到畫家拎著畫箱,我很眼饞。當我拎著朱乃正老師給我準備的小油畫箱出去寫生時,我發現我從內心深處渴望畫大尺幅的。最近的幾張寫生讓我體會到如何能夠不被對象死死地拖進細節,而卻能給畫面以靈魂、在畫面上營造出一個有靈性的場域,則是最最艱巨的挑戰。
光說不練幾十年,剛剛回到畫布上,感到心曠神怡、終于可以把我在理論上的思考慢慢地在作品中去尋找,我在藝術中尋找到的功能就是能夠通過藝術語言從靈魂的深度透視我們自己的社會存在體驗。一幅作品,一件衣服,是人生兩大要素:前者直言靈魂的追求,后者則泄露了靈魂的真相。
最衷心的感謝歸于太和空間和佘文濤!
2018年10月12日于門頭溝朱乃正藝術研究中心
展覽作品( 部分作品 )

表情系列.1 80 x 80cm 油畫 2018

表情系列.2 80 x 80cm 油畫 2018

高云 120 x 240cm 油畫 2017

郭日麻的陽光 120 x 90cm 油畫 2016

黃南的天空 120 x 90cm 油畫 2016

青海湖 120 x 90cm 油畫 2016

玉樹祭 120 x 90cm 油畫 2016

風竹(四聯局部) 80 x 80cm x 4 油畫 2018

廢墟 100 x 160cm 油畫 2016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