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信息
開幕式:2018.10.16 15:00 / Opening:October 16th,2018 15:00p.m
策展人:吳維佳
Curator:Wu weijia
展覽時間:2018.10.16-10.20
Exhibition time:October 16th — October20th
主辦:南京師范大學美院美術館
Sponsor: Art Museum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協辦:瑞峰藝術空間
Co-sponsor:Ruifeng Art Space
特別支持:山頂藝術空間、南京藥藝術館、南京和錦繪文化藝術公司
Support:Summit Art Space
展覽地址:南京師范大學美院美術館(仙林校區)
Exhibition site:Art Museum Of College Of Fine Art,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Xianlin Campus)
劉紹雋個人簡歷

劉紹雋
1964年出生于江蘇南京,1984年始熱愛并從事藝術,自1985年美術新潮至今,參與并見證了中國現當代藝術30年來由啟蒙到發展的過程,一直秉承個人在社會中的獨立性及存在感的真實表達,使用表現主義真實、直接、有力、批判的手法,力求呈現出真實的個人在“惡”的社會中被極度扭曲的靈魂現狀。藝術語言上,后期作品觀念及新媒體的進入使表現主義的藝術有了新的發展可能,并以此推進中國表現主義藝術。著有《內傷:一個表現主義畫家的心靈史》,2014年獲約翰。莫爾(中國)繪畫獎。
存在與真實(節選)——論劉紹雋繪畫
現代藝術的發展總是伴隨著一個生命成長對自身環境的不適感。“八五精神”在南京的元老和中堅力量之一劉紹雋,把自己在現實生存中的掙扎和沖突一直帶到了今天。他找不到一種先安置好藝術,然后再與現實妥協的方式,因此他只能用生活的分裂來維護藝術的同一。。。。。。。藝術的初衷是藝術對世界生活表征的絕對征服,知道了這樣一個使命,藝術也就把自己的需求凌駕在了生活之上,而現實的卑劣只是意味著對藝術精神的削弱或背離。在這里,即使劉紹雋對自己最后一點點生活資料的看守,都是為了最后一點點藝術自由的可能,從而使自己盡可能推遲被世俗的幸福所踐踏。除了聽從自己內在精神的聲音之外,沒有一種更好的活著的方式,藝術就這樣把一個人的生存變得殘酷起來,如果這不是畫布上那一個分裂至崩潰的人的模樣,它還能是什么?在藝術與生活相互激進化的時候,它們都達到了對方的真理,而一塊畫布是對這種無限緊張和對峙的深淵狀態的記錄。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在劉紹雋的繪畫中出現了像五角星這樣的力性符號與人的身體對抗的結構性暴力場面。色場波動的精神強力更多地被轉移到一個冰涼的地下室里去了 。。。。。。在這里,由觀念的理性所致的色彩衰弱被認為是虛無情緒的出現,但創傷作為記憶仍然在場著。這是劉紹雋在當代藝術語境下的一種觀念性選擇,但他對符號放射性張力的色彩運用,仍可看出表現主義影響的最后余波,使觀念進入了表現主義。。。。。。在后現代的社會的景觀中,真正個體性已經作為絕望的原子不再能被圖像學的符號化,視覺所捕捉,但仍在生存著的個人并未減少他的困惑,因而也就有了劉紹雋繪畫施之于符號統治的一種反動。。。。。。。劉紹雋通過與身體的各種對抗關系,對五角星這樣的符號做了系統研究,。。。。。。盡管他只能把破碎的符號當作破碎的鏡像,從中認出一個布滿了裂痕的自我形象;這些裂痕曾是過去精神的內傷,而現在成為了對人的形象進行拼接的公開線索。 ??
周理農
劉紹雋作品

倒在水中 ? 亞麻布丙烯 ? 尺寸 200x200cm ? 2007

水中飄移 ? 亞麻布丙烯 ? 尺寸 200x200cm ? 2007

站立 ? ?亞麻布丙烯 ? 尺寸 240x150cm ? 2008

穿越 ? ?亞麻布丙烯 ? 尺寸 220x165x3cm ? 2010

兩把斧子 ?亞麻布丙烯 ? 尺寸 220x165x2cm ? 2015
劉冰個人簡歷

劉冰
1977年生于南京
2006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
現工作生活于南京
作品收錄發表于《當代藝術家工作室》,《鐘山》等刊物
近期主要展覽
2018 ?瑞峰藝術空間 ? “有紙”紙上作品邀請展
2016 ?南京先鋒當代藝術中心 ?“多維度第一回當代藝術邀請展”
2015 ?南京明畫藝術館 ? ? ?“后金陵紙上作品展”
2014 ? 上海多倫多美術館 ? “杜茲肺魚當代藝術展”
2013 ? 南京明畫藝術館 ? ?“重視風景南京青年當代藝術展”
最后的人—— 論劉冰的繪畫 ?
當一個人凝視著他的時代的黑暗時,他就是當代的“(阿甘本語),這意味著當所有時代的黑暗穿過他,并被部分地捕獲時,這一黑暗就成為他自已生命中的黑暗,成為他的時代的黑暗,他因指認這一黑暗而成為當代。打開黑暗的光,就是在對黑暗的凝視中稍稍來遲的闡釋。劉冰在佛教藝術洞窿的黑暗中,看到蠟燭照在彩塑上的光線,是穿過所有時代,所有地點,與出現在倫勃朗自畫像中的光線,是同一道光線,這一光線就像最古老的光暈,包含了時間、死亡、所有人的語言,以及時間之外的東西……,佛教洞窿藝術在大地的內部保存的正是這一從人性的無限悲苦中提升出來的視覺幻像。每時每刻,當光被帶入到這里的黑暗,這里的一切既是古老的、又是當代的,因為在這有著最古老的時間的光暈里,我們無法更新的人性還在,我們的意識不得不把自已的光芒重新帶入其中的那種黑暗還在,正是在這里,劉冰把佛教洞窿中照亮厚重黑暗的蠟燭的光,當作唯一的光源,打在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身上,這就是他打開他的時代的黑暗的方式,并讓自已的藝術成為一種當代。
出于人與動物生命同構的原則,同時劉冰又接受過西方強力意志的思想和圖像的訓練,最后他選擇東方傳統中非暴力的市井生活形態,作為自已的藝術表現內容。實際上,在現代主義藝術的條件下,劉冰把佛教洞窿中的光用于對我們亙古未變的本能進行透視處理,而不是恢復佛教訓戒的場面,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出現的都是沒有皮膚、沒有清晰形狀的身體,而那就是作為我們本來面目的“本我”從不暴露自已、只能呈現為一個動物化的身體的方式?!氨疚摇北砻髁艘粋€人自已對自已“無知”的方式,但劉冰意不在此,他尋找的是在我們動物化身體的敞露中,呈現一個生命暗自契合的共在和共謀的基礎,而這就是欲望的實現,不過在東方壓抑性的文化中,欲望的真正實現只能是一個反升華的場面,也就是一個人與動物可以互為表征的領域,就像東方各種民間傳說中的情形那樣,這也許就是劉冰選擇東方傳統的生活形態的原因。
周理農
劉冰作品

致敬馬奈 ?110x110 ?布面油畫 ?2018

致敬戈雅 ?100x100 ?布面油畫 ?2017

夜叉 ?100x100 ?布面油畫 ?2015

吸血蝠 ?110x110 ?布面油畫 ?2008

按摩 ?150x120 ?布面油畫 ?2018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