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象的邏輯——關于Charlie Sheard 的繪畫
文/莊伯五
抽象主義的美學觀念最早見于德國哲學家沃林格(Wihelm Worringer) 的《抽離與情移》,他認為藝術創作除了情移的沖動,還有抽離的趨勢,將客觀物象從變化無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來,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價值。沃林格是康定斯基的朋友,他的理論直接影響了康定斯基,使康定斯基在1910年創作出最早的抽象主義繪畫,抽象主義完全消除了古典主義、學院派強調主題寫實再現的局限。而后,蒙德里安的幾何抽象主義、俄國馬列維奇至上主義及與之關聯的構成主義、法國的關于光和色彩的俄爾普斯主義等陸續登場。上個世紀30-40年代,歐洲塔希主義是關于偶然涂抹、斑污、痕跡所形成的紋樣和質地的抽象流派,而今天在當代抽象中,依然有人在做相似的延續性創作。因為二戰滯緩了歐洲的抽象,使40年代中期美國出現本土化的波洛克、德庫寧的抽象表現主義,之后又在歐美出現硬邊抽象。現代藝術時期的抽象正是把藝術家從強調自然主義和刻板摹寫對象的具象桎梏中解放出來。
Charlie Sheard生于1960年,20世紀80年代,他在英格蘭工作生活了7年,期間,深入研究學習了歐洲藝術史和世紀末的英國繪畫。

Berserk Aristotle Manga, 2007 – 2018, acrylic and oil on sized linen, 215 x 198cm
上世紀60年代正是美國波普取代抽象表現主義之時,而后,抽象藝術也一直存在,并保持著低調發展,一直持續到今天,形成當代抽象藝術,其和抽象表現主義和歐洲二戰時期少數抽象有直接承繼關系,在學術上,它的延續性大于開創性。
1990年開始生活于悉尼的Charlie Sheard,在長達40年的創作實踐中找尋到了自己的抽象語言形式,他的作品得益于古希臘、拜占庭、文藝復興等傳統圖像的潛移默化,也從澳洲現實中獲取靈感,在眾多因素影響下的創作無疑是當代抽象的范疇,在歐美藝術史上下文的邏輯語境中是成立的,繼承了歐洲傳統抽象主義的線索,并在視覺語言表現上汲取美國當代抽象繪畫的明快、簡潔、清晰、樂觀,同時去除了歐洲抽象的深刻、凝重、哲理、悲觀。

Pure Abstraction # 8, 2006 – 2011, oil on linen, 198 x 214cm
在近15年中,Charlie Sheard開始喜歡中國文化,癡迷中國宋元時期的山水繪畫,并定期訪問中國,嘗試把中國一些傳統美學因素融匯入畫,希望從自己作品中淬火中西、并觀照于宏觀自然的感性認知。
Charlie Sheard的抽象創作過程,其實更類似于波洛克的方式,忘我的把身體置于繪畫行動中。其時,產生或情緒、或詩意、或潛意識、或自然洪荒等等的偶然沖動啟發,在意識和畫面間進行繁復置換,甚至感性和理性的交錯,既有色彩的飽和張力,也有細節的精心刻畫,在數次嘗試和調和中找尋到一個心理的平衡支點,而這個支點就是架構著Charlie Sheard抽象的邏輯,也是他對抽象繪畫在藝術史延續實踐中的個人價值所在。

Body of Fire 2, 2017 – 2018, acrylic on raw linen, 120 x 150cm
在抽象藝術發展至今的一個側面中,或許我們對式微的當代抽象認識還不夠,忽視了其落寞之后的諸多新的可能性。
2018年10月6日午夜于北京
藝術家作品

IMGAP [ version 2 ], 2011 – 2018, acrylic and oil on polyester, 215 x 198cm

Pure Abstraction # 2,2006 – 2010, mixed materials in acrylic on raw linen, 214 x 198cm

Tableau #3, 2015 – 2016, mixed media on linen, 215 x 198cm

Body of Fire 1, 2017 – 2018, acrylic on raw linen, 150 x 120cm

Pure Abstraction, from the body, #179, 2018, charcoal on handmade paper, 66 x 51cm

Pure Abstraction, from the body, #180, 2018, charcoal on handmade paper, 66 x 51cm

Pure Abstraction, from the body, #183, 2018, charcoal on handmade paper, 66 x 51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