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偶兄在中央美術學院(微博)的時候是我的同事也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他在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任院長時期,雖然學院的管理和教學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依然創作了很多尺幅巨大的黑白版畫。他的版畫不僅關注黑中之空白的節奏,還通過對看似書法微觀局部的剪裁,結構出充滿張力的畫面。他通過復制書寫的枯筆試圖凝固書寫過程中速度的痕跡,給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我認為好的藝術是從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生長出來的,從仲偶兄的藝術創作中可以深切體會到這一點,在他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中國傳統藝術深厚的積淀,領略當代藝術語言的視覺沖擊,更能感受到來自他內心的創作沖動和激情,令人欽佩。
在此預?!皻w去來兮”展覽圓滿成功!
譚平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創作中的徐仲偶教授

《由外爆轉入內爆—搭接的效應之二》,2009年,122*366cm,黑白木刻
欣聞《歸去來兮—徐仲偶作品巡回展》將在四川美術館舉辦,我謹代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向徐仲偶教授致以熱烈的祝賀!徐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版畫家,他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期間,分管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做為城市設計學院的院長,肩負著大量而繁重的管理任務,把一個學院辦的有聲有色,井井有條。就是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他始終沒有放下藝術創作,利用一切工作之余的時間創作了大量的版畫,一年間竟刻了一百幅的大尺幅版畫,這是讓人十分感動的。
徐教授的藝術創作注重媒介交融和形式語言的錘煉,擅長線條、塊面等畫面元素的布局構成。這或許跟他幾十年的版畫創作實踐有關。獨特的版畫平面思維使他敢于打破不同畫種的隔閡,并以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統攝各類西方現代藝術符號,將傳統書法、水墨的理趣美學進行當代的圖式轉換,具有較強的實驗性和學術性。無論在版畫或國畫、油畫、綜合材料等領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就,對于我國當代版畫家進一步拓寬思路、完善創作發展規劃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祝展覽取得圓滿成功!
蘇新平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
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主任

《借書法的名義-山水的啟示之三》,2004年,195*200cm,木刻版畫

《船》,2006年,90*60cm,布面油畫

《只是為了愛》,2000年,120*30cm,綜合材料
在當代藝術家中,我認為仲偶是一位睿智的畫家。表面看仲偶很像一個老實巴交的“棒棒軍”,而實際上他卻是一位多才多藝,才思敏捷,情感豐富的人!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日夜兼程地拼命爬在板子上刻木刻,堪稱當代的一位拼命三郎!
在藝術上,我與仲偶經常進行深度的藝術對話。我們經常討論中國藝術的核心話題——“順應天意”,“天人合一”,并用東方的“天意”與西方的“天意”對話,以中國人的身份走向世界,這是我們的追求。
幾十年來,仲偶不僅作品的產量巨大!變化也很大!常常給我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但我發現在這巨大的變化中,唯一不變的是他作品中那永遠揮之不去的詩性乃至神性!
王煒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版畫院院長

《山水一》,2017年,138*69cm,水墨

《山水二》,2017年,138*69cm,水墨

《山水三》,2017年,138*69cm,水墨
思接千載 視通萬里——徐仲偶印象
印象之一:他是一個思想深邃智者。無論是對中外歷史上的文化思想和觀念,還是對當下的文化現象和形式,他都全方位的思辨觀照。
印象之二:他是一個不知疲倦的藝術教育的拓荒者。他從成都到北京,又從北京到寧波,他一方面忠誠華夏民族藝術教育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他不斷去變革那些滯后的傳統藝術教育的觀念。
印象之三:它是一個學術復合型的藝術家。他把對文化思辨的觀念或現代藝術教育的使命都融在了他的藝術創作實踐之中。
徐仲偶先生在藝術探索上是一個虔誠的苦行僧。他耕耘藝術教育園地花去了他大量的時間,但他以對藝術的真誠信仰和對藝術勞動的驚人的毅力向行政工作的間隙要時間,像夜深人靜的睡眠要時間,向有限生命的緯度要時間,終年孜孜不倦,默默無語地拿著畫筆、蘸著濃墨、涂抹揮灑,拿著刻刀,屏著呼吸,一刀一刀地鏟刻。就像一個墾荒的老農一鋤一鋤地掘著腳下春播的大地,當我們站在他的作品面前時,仿佛聽到了那曠野里傳來的一聲一聲的回響,那藝術感染力的回聲在一下一下地叩擊著我們震顫的心靈。
呂中元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