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藝、水墨和陶瓷,并稱為中國三大傳統藝術。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漆的國家,浙江跨湖橋遺址出土的漆弓是世界上迄今發現最早的漆器,距今約八千年。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漆文化和漆文明,也對世界文明史做出了巨大貢獻。

漆是指從漆樹上割取出來的一種液汁,俗稱“大漆”。生漆經過過濾、提煉等程序加工精制后,可以被應用在各種胎體的器物上,或制作漆畫。一經干固,就非常堅固,能耐酸、耐熱、耐堿、防腐。俗語稱“滴漆入土,千年不腐”。
漆器,曾以實用型器物為主體,以豐富的漆藝技法呈現出多樣的美感。漆器作為工藝美術中的一朵嬌艷的奇葩,在中國文化中曾經燦爛輝煌,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上傳遞著中華民族美的理想,也曾激起西方世界對東方世界的無限遐想。在古代,擁有漆器即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一件好的漆藝作品,無論是漆畫還是漆立體都會呈現出材料美、工藝美和藝術美。藝術品帶給人們的是一種無法替代的精神享受。
隨著時代的進步對于藝術家的創作就會提出更高的要求?,F代漆畫有著廣闊的包容性,其不同的技法給與了風姿:描漆似工筆之美,畫漆似重彩之美,刻漆似版畫之美,堆漆似浮雕之美,刮漆似油畫之美,潑漆似水墨之美,皺漆似漢磚的肌理,潑漆似窯變的天趣,描金如云錦般富麗,蛋殼開片如哥窯。既可縱橫揮灑,潑金如水,也可雙勾重彩,綿密絢麗,又可淡擦干敷,雅致清逸。也可以用水砂紙或木炭磨出埋伏在漆層下面的隱約畫面。各畫種的長處,被漆畫兼收并蓄,豐富著自己。
部分參展作品
漆畫

蘇星《假想的森林22》24×30cm

李致宏《小站》60x79cm

梁小貞《花開.紫荊(四)》40x40cm

劉飛《永恒之三》60x60cm

韋潞《消夏圖之四》40x40cm

蔡雨桐《慈碑》80×60cm

洪乙棟《冬天就要過去系列三》60×40cm

龍國東《綻放》42×42cm

楊向東《皇帝魚》18×26cm

曾祥優《即如如佛之一》 40x40cm

張曉江《水仙一、二》25x45cm
部分參展作品
漆器

楊學軍(工藝制作:張俊培)《十二生肖·雞》

潘華文《鎮尺(木胎)》

潘華文《鎮尺(木胎)》

那米星《日式蓋碗》

潘華文《脫胎手鐲系列》

凈土工作室《漆藝兔》

蔡友林《茶盤·朱雀玄武》

那米星《手繪漆盒》(三層)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