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于2018年9月20-23日回歸上海展覽中心。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自2014年推出以來,以國際化專業標準和成熟的中西方交流平臺建設,見證中國攝影市場的迅速成長。
中國當代藝術家傅文俊多次受邀隨各大國際畫廊參與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呈現了樣貌多元的數繪攝影藝術作品,傅文俊對攝影藝術的研究和創新一直在持續。本屆藝博會期間,我們有幸采訪傅文俊,就其最新攝影藝術創作、對當前攝影藝術市場的思考等問題進行了訪談。

傅文俊在2018年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接受采訪
記者:攝影的魅力之一便在于它是一種特別多樣且靈活的媒介載體。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當代藝術家將攝影作為創作媒介。
傅文俊:攝影發明一百多年來,它的功能已經遠遠超過了記錄和紀實,而且攝影早已被公認為一門藝術,與繪畫、雕塑這些藝術形式等同。而與此同時影像幾乎無所不在,數量龐大,傳播迅速,同質化也非常嚴重。對于攝影藝術的發展,藝術家必須要拓展創新,盡可能地豐富攝影藝術的表達內含。
記者:您個人在攝影創新方面有什么獨到的想法嗎?
傅文俊:我從事攝影藝術三十多年,對傳統的紀實攝影游刃有余,但正基于此,我卻認為攝影不能夠止步于此,被傳統紀實攝影所約束,這樣便不可能有新的東西出現。因此,經過多年的實驗性創作之后,我找到了可以使攝影創新的路徑,那就是我提出的數繪攝影,這樣一種全新的當代攝影藝術風格,它完全不等同于人們普遍認知的攝影樣貌,它擁有豐富多變的表現樣式。

傅文俊數繪攝影在2018年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的個展
記者:那可以說,您在相機拍攝之外,還有其它“獨門技藝”?
傅文俊:在我看來,技術并非核心,理念才是關鍵。我的數繪攝影,在相機拍攝的基礎上,通過技術手段多次拍攝同一客觀物體,而后將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的特征植入其中。攝影不僅僅是單一的圖像,而是可以包含裝置藝術、視頻影像以及雕塑作品的元素。我的數繪攝影確實挑戰并發展了人們對攝影媒介及其相關可能性的理解。在此次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上展出的作品,我更加強調空間感在二位平面中的融入。從不同的觀看視角會帶來完全不同的視覺體驗,從而讓思考豐富起來。
記者:據我了解,您曾兩度受邀參加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這是您的第三次參展,而且每一次的作品都不盡相同,這有什么特殊的緣由嗎?
傅文俊:的確三次參展,三次的作品都是不同。因為每次展出什么作品,需要從多方面考慮。重要的一點是,每一年我都不斷在創作新的作品,而隨著人們對影像藝術認知與了解的深化,我想以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為契機,讓人們延伸了解的很多,也就希望看到越來越多具有創新、表現獨特的作品。我也會盡可能帶來一些最新的作品與大家分享。

傅文俊數繪攝影個展展位
記者:五年以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的作品日趨多樣化,隨著攝影藝術價值的不斷提升,已有不少藏家與藝術品投資人,認為攝影也是一種很好的投資,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傅文俊:2014年我第一次受邀參加這個藝博會時,中國的攝影市場相對不算成熟。之后,各種類型的攝影展覽、攝影雙年展、攝影藝術節越來越多。這樣的現象就是對博覽會本身價值的證明,同時也說明在中國,人們對攝影是越來越感興趣的。攝影作為一種新的藝術收藏類別,其勢頭明顯突出,會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張婷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