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海報
2018年9月12日,“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1700-1980)”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作為迄今國內最大規模的英國風景畫展,展覽將全面追溯英國風景畫歷時三百余年的發展歷程,并向英國對世界視覺藝術所作出的重要貢獻致敬。展覽此前曾于今年早些時間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亦引起媒體熱議。
從庚斯博羅、斯塔布斯,到透納、康斯太勃爾,以及惠斯勒、尼科爾森,英國藝術幾乎是由這些偉大的風景畫家來定義。作為國際最具影響力的美術館之一,泰特擁有豐富的英國藝術收藏。展覽將精選泰特不列顛美術館一批極富美學價值和獨創性的英國風景畫館藏作品,對風景藝術為何成為“英國視覺想象的核心”作出詮釋。展覽由理查德·漢弗萊斯(Richard Humphreys)策劃,將從十八世紀偉大的古典畫家和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開始,歷經拉斐爾前派和印象派畫家,直至二十世紀先鋒現代主義藝術家作品,以期全面追溯英國風景畫跨越三百余年的發展歷程。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介紹,泰特不列顛美術館是英國泰特四座美術館中建館最早的展館,以收藏和展示15世紀以來的英國繪畫和各國現代藝術著稱。作為中國級別最高的美術殿堂和國家對外藝術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國美術館與泰特美術館的友好交流關系由來已久。2009年,“泰特美術館藏透納繪畫珍品展”于中國美術館展出,引起巨大反響,深受中國觀眾喜愛。此次展覽既是泰特美術館與中國美術館的再度合作,又是中國美術館國際交流系列的重要展覽項目,該系列致力于用文化經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藝術無國界,交流無終點,相信此次展覽將為中國觀眾帶來又一場視覺盛宴。
泰特美術館館長瑪麗亞·巴爾肖(Maria Balshaw)表示:“展覽萃取泰特無與倫比的英國藝術收藏,囊括了不同時代藝術家多種類型的作品:油畫、水彩、素描、版畫和攝影作品。中英兩國均擁有深厚的風景畫傳統,能與中國美術館合作,并和廣大中國觀眾分享館藏,我們感到十分自豪。”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理查德·漢弗萊斯表示:“從康斯太勃爾筆下柔和的景致,到約翰·馬丁所做(宗教)啟示性的作品,從透納的雪山風暴到納什的超現實風景,風景畫在過去三個世紀中成為英國對藝術史最重要的貢獻。這次展覽將呈現英國最偉大的風景畫家們的杰出成就,揭示一個關于自然世界變遷與人類思考延續性的豐富故事。”
在為觀眾獻上視覺盛宴的同時,“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1700-1980)”還將用藝術作品編織出英國歷史文化發展的絢麗篇章。近三個世紀以來,塑造英國國家精神的文學、哲學、政治和社會背景,這些偉大的作品因此也被置于其中。正是通過對風景的揮灑描繪,英國藝術家找到了理解國家命運的關鍵所在。
展覽題為“心靈的風景”,不僅僅是對自然山水的描繪,更深入探索了幾百年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我們得以看到迄今為止一些最杰出的藝術心靈對自然的感知。在環境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對經典畫作的重新審視也必將引起人們對當下和未來的思考。
展覽信息
中國美術館國際交流系列展
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1700-1980)
開幕:2018年9月12日
展期:2018年9月13日-11月6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三層 13至 17號展廳

揚?希勃瑞茲 Jan Siberechts 泰晤士河畔亨利鎮的彩虹風景 Landscape with Rainbow, Henley-on-Thames
約1690年 布面油畫 819×1029mm
泰特:1967年泰特美術館之友贈送
篇章介紹
第一部分——凝望與夢想
這一部分展示了英國風景藝術的兩大主題——描繪特定地點的風景和創造心中理想的景致。
在17世紀科學革命的推動下,藝術家們開始極度細致地描繪自然世界,從樹木到山丘,從云朵到彩虹。在英國度過藝術生涯的荷蘭藝術家揚·希勃瑞茲是采用這種表現形式的先驅,而斯塔布斯則在他杰出的馬匹風景畫中,將這種科學方法發揮到了極致。

喬治·斯塔布斯 George Stubbs 奧索與騎師約翰·拉金 Otho, with John Larkin up
1768年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1013×1270 mm
泰特:1979年保羅·梅隆通過英國體育藝術信托基金贈送
這種科學方法的崛起體現出一種對風景歷史意義的癡迷,反映出英國——這個經濟和政治力量迅速擴張的國家——對其過去和現今的新生自豪感。塞繆爾·斯科特和托馬斯·格爾丁的作品便呈現了對城市和鄉村地區的這一關切。

托馬斯·庚斯博羅 Thomas Gainsborough池塘邊趕牛的少年 Boy Driving Cows near a Pool
約1786 布面油畫 584×762 mm
泰特:1847年羅伯特·弗農贈送
與此相對的是,在另一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風景畫能夠深刻表現出人類在自然當中的地位。比如,約瑟夫·賴特就為一位地主畫過肖像。畫面中,這位地主斜躺在夢境般的樹林里,手中拿著一本哲學書。托馬斯·庚斯博羅是英國風景畫的開創者之一。在他的畫作中,整片風景彌漫著田園氛圍。19世紀,塞繆爾·帕爾默和約翰·林內爾進一步發展了這一以沉思冥想為主題的風景畫類型。

理查德·威爾遜 Richard Wilson阿佛納斯湖和卡普里島 Lake Avernus and the Island of Capri
約1760 布面油畫 470×724 mm
泰特:1847年羅伯特·弗農贈送
第二部分——古典與浪漫主義
“古典”風景畫最初是指17世紀在羅馬進行創作的兩位偉大法國畫家克勞德·洛蘭和尼古拉斯·普桑的作品。他們的作品通常為拉丁和圣經主題,構圖和諧,具有深刻的文學和道德意義。
17-18世紀,英國游客們從意大利帶回了許多二人畫作的樣品,而后他們的作品便在上流社會中流行開來。理查德·威爾遜在描繪英國本土風光以及羅馬風景時,以英式手法巧妙地延續了克勞德和普桑的風格。畫家不再僅局限于用畫筆再現斯托海德等英國貴族莊園,開始轉為對描繪寺廟、湖泊等風景主題的探索。

托馬斯·格爾丁 Thomas Girtin 切爾西的白房子 The White House at Chelsea
1800 紙本水彩 298×514 mm
泰特:1933年埃達·蒙蒂菲奧里夫人遺贈
“浪漫主義”風景畫誕生于18世紀末,對關注平衡與美感的古典美學提出挑戰。藝術家們開始尋找與自然更加情景交融的“崇高”主題。暴風雨、地震等狂暴危險的自然現象成為這類風景畫的常見主題。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是這類畫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用極端的不對稱構圖來表現雪崩沖下山坡時的巨大力量。
約翰·馬丁可能算是最極端的浪漫主義手法擁護者了。他因其以圣經為主題的巨幅畫作聞名于世,描繪了即將被上帝的怒火所毀滅的世界。

約翰·康斯太勃爾 John Constable 戴德姆的水閘和磨坊 Dedham Lock and Mill
約1817 布面油畫 546×765mm
泰特:1910年喬治·索爾廷遺贈
第三部分——自然主義與印象主義
19世紀初,人們對繪畫的興趣點再次發生轉變,“自然主義”應運而生。與許多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畫家的作品相比,自然主義畫作更加注重對自然界的精準描繪。早期風景藝術的宏偉壯麗開始受到人們的排斥,取而代之的則是通過更加細致入微的觀察描繪出的平凡景致。

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 John Everett Millais 月出黃昏 The Moon is Up and Yet it is not Night
1890 布面油畫1041×1689mm
泰特:1946年H. S. 尼爾森夫人贈送
喬治·羅伯特·劉易斯、康斯太勃爾等藝術家經常到戶外寫生,捕捉變幻的光線給畫面帶來的不同效果,更加細致準確地觀察繪畫的主體。這種方法是以18世紀后期英國獨特的水彩畫創作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塞繆爾·帕爾默的瀑布油畫就已經與后來的水彩畫十分相似了。
19世紀初,透納和康斯太勃爾對法國藝術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在世紀末,法國的印象派畫家大放異彩。克勞德·莫奈等藝術家的創作采用了外光派風格和更為隨性的手法,這種藝術風格的影響輻射到了英國,為英國風景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威尼斯斯齊亞沃尼大街:水節 Riva degli Schiavone, Venice: Water Fete
約1845 布面油畫 724×1130mm
泰特:1856年作為透納遺贈的一部分由國家收藏
來自法國印象派的影響產生了多種結果。菲利浦·威爾遜·斯蒂爾描繪了明媚海灘上的年輕中產階級女性,而喬治·克勞森則借鑒法國的藝術手法,展現了農業勞動者的悲慘境遇。在這個階段,畫作的構圖、色彩以及主題都更加多樣,由此為20世紀風景藝術的巨大變革奠定了基礎。

詹姆斯·迪克遜·英尼斯 James Dickson Innes 北威爾士阿倫尼格山 Arenig, North Wales
1913 膠合板油畫 857×1137mm
泰特:1968年購入
第四部分——早期現代風景畫
20世紀上半葉的英國風景藝術既高度創新又極端保守。詹姆斯·迪克遜·因尼斯、愛德華·沃茲沃斯和約翰·圖納德等藝術家在歐洲藝術巨變的影響下,在他們的作品中融入了野獸派、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的特點。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阿爾杰農·牛頓和斯坦利·斯賓塞則運用了更為傳統的風格來表現日常主題。

保羅·納什 Paul Nash 夢中的風景 Landscape from a Dream
1936-1938 布面油畫 679 x 1016 mm
泰特:1946年當代藝術協會贈送
許多藝術家都在尋求新舊表現形式的有機結合。保羅·納什將他對英國風景及其藝術遺產的熱愛與超現實主義和抽象藝術結合在一起,創作出了將地域感融入無意識象征主義中的經典之作。埃里克·拉斐留斯以水彩畫傳統為基礎,勾畫出古老的雕刻圖形以及近乎人類身體曲線的起伏形態,營造出英格蘭白堊丘陵景觀的神秘氛圍。
納什是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官方戰地畫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畫出了英格蘭南部風景中德國飛機在透納式紅日下被摧毀的奇特畫面。這場戰爭催生了一批20世紀初最為杰出的風景畫作,如格雷厄姆·薩瑟蘭畫筆下被戰爭摧毀的倫敦街道,以及約翰·皮波以黑暗的戲劇性手法描繪的處于侵略威脅下的宏偉古建。

斯蒂芬·麥肯納 Stephen McKenna 一棵英國橡樹 An English Oak Tree
1981 布面油畫 2000x1500mm
泰特:1982年購入
第五部分——晚期現代風景畫
20世紀50、60年代,許多英國藝術家順應歐美藝術中發生的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迅速對其風景畫進行了改變。彼得·蘭寧采用了抽象表現主義的大尺幅和動勢繪畫手法來描繪家鄉康沃爾郡的迷人風景,其中許多作品的靈感來源于其滑翔運動的經歷。
在馬克·博伊爾的杰出原創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概念藝術的影響。他用一種神秘的技法將倫敦的部分人行道以實際大小完整還原了出來。與此同時,理查德·朗、約翰·希利亞德等藝術家拋棄了繪畫的形式,用攝影和文字來展現他們在風景中的旅程。
理查德·朗還運用他在世界各地的旅行中收集的木、石等材料制作了雕塑。盡管出現了這些前所未有的創新,其他藝術家仍繼續采用傳統方式表現傳統主題,斯蒂芬·麥肯納的油畫作品《一棵英國橡樹》就是其中一例。
風景畫對英國藝術家的吸引仍在持續。這些興趣各異、風格不一的藝術家們仍在用各自的作品,繼續書寫著英國風景藝術的歷史。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