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白石《借山圖冊》其一
齊白石畫蝦,畫牡丹,畫桃子,這些都是讓人喜聞樂見的題材。但他的山水畫似乎沒有那么多人了解。2017年,齊白石畫于1925年的《山水十二條屏》拍出了9.315億元的天價,成為中國最貴的藝術品。天價之數未必能說服所有人,對于齊白石山水的爭議,從來就沒停止過。
齊白石的山水畫沒有老師教導,啟蒙于《芥子園畫譜》。
彼時,身為木匠的齊白石行走于十里八鄉做雕花活計。偶有一天,在一位主顧家中,看到一套殘缺不全的乾隆年間的《芥子園畫譜》。齊白石借回家中,用了半年時間臨摹了一遍。后來,他將《芥子園畫譜》中的山水元素活學活用,再融入自己骨子里的那份野性天真,畫出了不同于時人的山水畫。
這幅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齊白石早年的山水畫《蒿嶺臥云圖》和康熙版的《芥子園畫譜》相對比看,就不難發現二者從構圖、山石畫法都有相通之處,但齊白石巧妙地加進了可以讓畫面鮮活的煙云,又將自己擅長的色彩感賦予作品,整個畫作便生動起來了。
但是,就算齊白石日后的山水畫獨具個人特色,他在清朝末年,一樣無法免俗地要學習“四王”的山水。如今觀看齊白石的早年山水,有一幅《龍山七子圖》,其中便能清晰地看到“四王”山水的影子,和王翚的《小中見大冊》中的一幅對比觀看,《龍山七子圖》仿佛是《小中見大冊》的局部放大款。畫過“四王”山水,齊白石才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么。
1902年,齊白石的好友夏午詒邀他去西安,教自己的如夫人學習畫畫。齊白石先過洞庭湖,被瀟湘之景所打動。到了西安游大雁塔,又去了華山觀景,又從西安到北京路過華陰縣看到十里桃花。他仿佛被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從1902年到1909年,五次遠游,不管是舟行還是車途,他都將最感動的景色畫下,不覺間累積了不少寫生稿。
1910年他回到家鄉,整理了途中的寫生稿加上心中的印象,畫下了《借山圖冊》。他畫了五十二幅,如今只剩二十二幅,均藏在北京畫院。在《借山圖冊》中,齊白石已經完全跳脫出了“四王”和《芥子園畫譜》的影響,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至簡的山水畫格調。《借山圖冊》也成為齊白石山水畫創變期重要的代表作。
清末民初的中國,文人畫的都是“四王”一路的山水,在一派復雜的皴擦點染中,齊白石的山水以至簡的風格跳脫出來,一時難以被人接受。然而,自信如齊白石,在黯然無人識自己山水的時候,他還是大膽說出這樣的話:“逢人恥聽說荊關,宗派夸能卻汗顏,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慣桂林山。”
齊白石是一個有著藝術遠見的人,他的山水畫放到今天來看,依然具有現代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