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海報
2018年9月2日下午3:00,《轉音》——畢曉慧、胡簫桐、栗玉瑩、戚聿順、楊怡、葉紫、張苛作品展于北京798方圓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方圓美術館主辦,藝術家張見和評論家孫磊提供學術支持。青年策展人單宏和青年藝術家畢曉慧擔任策展人,為展覽提供專業指導以呈現青年一代的水墨品質,精神氣象。本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18日。

畢曉慧 蒼白風景之二

畢曉慧 蒼白風景之三

畢曉慧 彳亍

畢曉慧 關聯

畢曉慧 相互

畢曉慧 折疊

胡簫桐《白羽》

胡簫桐《寒幽》

胡簫桐《墨虞》

胡簫桐《凝雨》

栗玉瑩《重屏二》
轉音——青年當代工筆研究展
文/孫磊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在文化層面總有一種主客體意識,原則上,主體的語言、思想、精神是當代社會、情感、生活的絕對性條件,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有一些血緣性的特征,其表達才能夠適得其所。而令人遺憾的是,大部分人會將這種血緣性特征放大至一葉障目的地步,將自我認知變為自我膨脹,使其成為一種否決式的態度,繼而固步自封,失去活力。因此,客體的重要性就不僅僅是一種對應或者補充了。今天,客體與主體的交織是當代社會的文化現實,甚至客體轉化成主體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也就是說,目前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幾乎無所謂主客體文化的關系構建了,它已經一體化了,或者內化了,所有的聲響都來自內部的轉音。
這也就不難理解具有極為“私密特征”的中國畫的發展為什么不被世界藝術的波瀾所淘汰,在主客體一體化的進程中,中國畫的問題被強制性地“內化”了,內化成一種可以不斷自我變化的微觀景觀。重要的是,如何讓這種微觀的聲響進入到世界景觀的音浪中去。也就是說,越精微的方式可能越能夠從內部“回到”世界,回到我們曾經和正在擁有的世界。那么從工筆語言和思想出發,引導出一場別樣的音樂會,自然也就顯得堅實有效。
所以,這個展覽命名為“轉音”。
七位年青人在工筆畫的研究中都加入了他們獨特的調性,這種調性既與當下世界藝術的思潮有關,又與本體語言和思想的內省反思有關,他們各自形成細微不同的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提示出一種“轉音”的形式,一種消除了“東西方”、“主客體”、“現當代”焦慮的轉音形式。當然我們也意識到,他們似乎過于聚焦于“私生活”,實際上那是任何“轉音”的基礎,它附著于每一個人個體的真實之上。因此,我們看到新一代畫家的自足性與深入度,他們并不蒼白,他們的文化帶有強烈的主體化意識,這個世界從一開始就是他們的,他們將創造屬于他們的東方文化,從具體的轉音開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