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個展“地理敘事”8月31月在博而勵畫廊正式開幕,此次展覽是藝術家薛峰與博而勵畫廊的第四次合作,展出涵蓋了藝術家最新創作的繪畫作品,將持續展至10月7日。

展覽現場
薛峰的創作以油畫作為主要媒介,其作品以夸大且極具有表現力的筆觸、對空間的個性化闡釋、對當代人就其操控的政治和大自然風景所引發思考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本次展覽中,薛峰將在最多元化的當代視角下,以他在過去十年的實踐中所逐漸形成的、經由轉化并被清晰表述的個人繪畫語匯,呈現出虛構和想象的地理疆域。

筆觸景觀 2017-1(系列:無系列作品), 2017
此次展覽延續了藝術家以往與畫廊合作的個展所呈現的脈絡。其中,“地理” 的概念不僅標志著薛峰在對視覺語言的發掘和探索中融入于新的系列,同時也作為主題為他提供了推進的其創作方向。薛峰在博而勵畫廊舉辦的前三次個展——“延伸的風景”、“包圍”和“寂靜-新作”中,探索了室內空間與自然在畫布上的錯覺置換,他繼而在第二次個展上,把這一概念從畫布轉譯至展廳三維立體的物理空間,之后又重新回到架上,以尋覓隱喻和精神層面上的維度。從這個意義上說,“地理敘事”把薛峰的實踐引向了虛構層面。既然虛構通常作為對現實體驗的映現,那么這組新作品將為觀者提供如此的一種過程,薛峰將長期以來所探索的圖像、主題、敘事、構圖和筆觸,在此延伸、提煉、滲透和升華,并對其視覺語言做出全新的、明確的定義。

看不見的地盤2018-1(系列:無系列作品), 2018
此外,此次個展是藝術家首次完整地呈現出“地理” 系列演變的不同階段。從“筆觸場”、“筆觸景觀”到“地盤”和“流動的形狀”,從展覽所呈現的四個系列中清晰地看到,薛峰有意放大了筆觸——一個通常賦予著抽象形式之精髓的基本單元——的轉化過程,即從表現主義無拘無束的處理手法到精心分配的形式。同時,他也展現了一個升華的過程,其中風景作為一個在地理上可識別的地點之概念,延伸至一個更為抽象的地理概念。這些視覺圖像以地圖格作為基底,它們剔除了通常與地圖有關的社會、政治和文化聯想,而新的視覺建構也為這些想象提供了全球化的視覺語境。

地盤2018-3(系列:無系列作品), 2018
從過剩到消弭的畫面,從單色到色彩斑斕意境,從直覺的揮灑再到深思熟慮的凝練,薛峰的畫面由被密密麻麻的筆觸所侵占和勾勒,轉化為輕盈擴散和緩和的積聚,形成了島嶼與海洋般的構圖。在持續的求索和實驗中,藝術家不斷地定義和磨練著個人的繪畫語言。這正映現了那句諺語“摸著石頭過河”。薛峰所觸動的每一塊基石,都被他用來鞏筑著其鮮明個人的繪畫風格與語言。因此,這些潛在的機遇必將開啟更為壯闊的景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