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臻品回顧展于2018年4月21日至8月5日期間在北京今日美術館精彩呈現,展現世家杰作的詩意情趣與雅致韻味。
“咆哮的二十年代”是藝術無憂無慮萌發的時期,巴黎成為公認的藝術、奢享、娛樂之都。新藝術風潮被崇尚簡約線條的裝飾藝術風格取代。1922年,圖坦卡蒙墓的發掘為梵克雅寶的創作注入全新靈感。
這一時期,雖然幾何形態的創作展現了當時全新的美學特征,但自然元素仍是世家在這一歷史時期創作的重要主題。曾在1925年榮膺巴黎國際裝飾藝術及現代工業博覽會一等獎(Grand Prix)的紅白色Rose手鐲及胸針便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
梵克雅寶的許多化妝盒擁有藝術品般的精湛工藝。由俄羅斯畫家弗拉基米爾· 馬可沃斯基(Vladimir Makowsky) (1884年-1966年)于1926年創作的化妝盒便是其中的代表。這件佳作采用珍珠母貝鑲嵌,表面的裝飾圖案宛若中世紀風格繪畫的微繪作品。神秘的東方風情、中國和日本文化為全新寶石搭配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瑪瑙、青金石、綠松石以及珍珠母貝等材質配以琺瑯和漆繪工藝,更添新意。
20世紀20年代

Roses化妝盒
1926年
鉆石、紅寶石、祖母綠、黃色藍寶石、翡翠、琺瑯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

Nécessaire化妝盒1923
自2012年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初次展出以來,本次典藏 臻品回顧展將首次在華停留近4個月。包含最新收藏的作品在內,逾360件來自世家典藏及私人藏家的藝術臻品將在本次展覽中展露動人姿采。展品按年代順序陳列,精心甄選的高級珠寶、珠寶以及時裝配飾是梵克雅寶風格演化歷程的最佳見證。百年世家的創新技藝為世家史冊增添華彩,這些世家珍寶由有“黃金之手”(Mainsd’Or)之稱的梵克雅寶工藝大師代代傳承。正是這些獨門技藝,結合豐富的想象力與多彩的靈感之源,締造出世家源源不斷的傳世之作。本次典藏臻品回顧展的布景如夢似幻,由Jouin-Manku事務所擔綱設計。
1906年,珠寶匠之子阿爾弗萊德·梵克(Alfred VanCleef)與妻弟查爾斯·雅寶(Charles Arpels)合作在芳登廣場22號創立了第一家梵克雅寶精品店,并迅速獲得成功,由此揭開了梵克雅寶百年傳奇的第一篇章。隨后,查爾斯的另外兩位兄弟——祖利安(Julien)和路易(Louis)也加入經營行列。隨著業務發展,世家相繼在迪納爾、尼斯、多維爾以及維希開設新店,以滿足世界各地尊貴客人對世家的青睞。1919年,芳登廣場精品店開始擴張,與此同時,另外兩家精品店也在里昂和戛納正式揭幕。
梵克雅寶的輝煌歷史
1925年,梵克雅寶亮相巴黎國際裝飾藝術及現代工業博覽會(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Modern Decorative andIndustrial Arts),多款展品備受矚目。其中,“玫瑰”手鏈更是令人驚艷,榮膺展會一等獎(GrandPrix)。以嬌艷怒放的玫瑰為主題,由鉆石和紅寶石鑲嵌而成,其間點綴著祖母綠葉片,堪稱世家花朵主題的代表之作。當時,花朵與動物是風靡業界的創作主題。與此同時,埃及法老、中國、日本、波斯等東方元素也為世家提供了創作靈感,最終以青金石、綠松石、縞瑪瑙、琺瑯、漆繪工藝與其他珍貴寶石創作出全新的色彩材質組合,其中尤以化妝盒等作品最為引人注目。與此同時,梵克雅寶鉆石和鉑金珠寶作品也開始以簡約凝練的線條與靈動的自然創意表現抽象的幾何形狀,探索裝飾藝術的精髓。
1926年至1939年期間,梵克雅寶佳作頻出,這得益于時任世家藝術總監艾斯特爾·雅寶(Estelle Arpels)與阿爾弗萊德·梵克(AlfredVan Cleef)之女Renée Puissant與才華橫溢的設計師René-Sim Lacaze之間的合作。這段碩果斐然的發展時期研發的多項卓越技藝,也成就了梵克雅寶如今的盛名與經典的世家美學。Minaudière百寶匣的誕生便源于二人之間默契的美學“對話”,也是一款替代傳統化妝盒的創新佳作。Minaudière百寶匣是一個采用黃K金、Styptor合金和彩漆制成的扁平狀長方形盒子,內部設有多個分區,用于存放女士的化妝用品。
另一項飽含創意巧思的工藝是聞名遐邇的隱密式鑲嵌工藝,這項工藝也在1933年獲得了專利。它的秘訣在于塑造纖細的金屬網格,再將經過特別切割的珍貴寶石逐顆鑲嵌其中,這項工藝通常運用于鑲嵌紅寶石,也會用于祖母綠和藍寶石的鑲嵌。這一工藝的特別之處在于可以將鑲座隱藏起來,完整展現出每顆寶石的耀目光芒,令 Boule戒指、Pivoine胸針、Plumes胸針和Chrysanthèmes胸針等代表作更為璀璨耀目。1934 年,首款柔軟靈動的黃K金Ludo手鏈面世,最初采用方形圖案,之后演化為六角形,使得手鏈更加柔韌靈活。
1939年,世家參加了紐約世界博覽會(New YorkWorld’s Fair),并推出了包括Passe-Partout萬用珠寶在內的一系列充滿新意的杰作。其蛇形飾鏈上附帶花朵胸針。這件珠寶既可作項鏈和手鏈佩戴,也可作為腰鏈佩戴,而上面的花朵部分亦可拆下來作為胸針佩戴。
20世紀30年代

百寶匣與山茶花胸針1938年
盡管 1929 年華爾街金融危機爆發,梵克雅寶卻未受影響,在 20 世紀30年代依然綻放出奪目的創新華彩。
這一時期,創新設計無疑為梵克雅寶的聲名鵲起與樹立獨樹一幟的風格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包括為晚宴場合打造的Minaudièr百寶匣。此外,聞名遐邇的隱密式鑲嵌工藝可將鑲座隱藏起來,令人嘆為觀止。20世紀30年代中期,世家鐘愛采用黃K金進行作品創作,代表作包括1934年問世的Ludo手鏈,其命名靈感源自路易·雅寶(Louis Arpels)的昵稱。手鏈問世之初采用方形圖案,后于1935年演化為六角形圖案。1925年以后,世家開始將蝴蝶結作為珠寶設計的常用主題之一。20世紀40至50年代,大量的胸針設計采用了蝴蝶結元素(單一蝴蝶結、幾何形蝴蝶結、花形蝴蝶結等),搭配明亮式切割鉆石及長方型切割鉆石。

Peony胸針
1937年
黃K金、鉑金、鉆石、隱密式鑲嵌紅寶石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
20世紀40年代

蕾絲蝴蝶結胸針 194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梵克雅寶工坊的運營與發展出現明顯放緩。由于珍稀寶石不再被運往歐洲,眾多珠寶世家遂將目光轉向具有穩健投資保障的黃K金,傾心打造多款光華璀璨的新意佳作。即便如此,接下來的十年中世家仍不斷涌現出眾多色彩旖旎、栩栩如生的設計主題。20世紀40年代,世家于大戰前夕推出的諸多珠寶大放異彩,成為舉世矚目的臻品佳作,其中包括擁有Passe Partout萬用珠寶以及1939年在紐約世界博覽會(New YorkWorld’s Fair)上亮相的Hawaii系列。
梵克雅寶紐約精品店將1942年由巴黎工坊提出的創作構想付諸實施。芭蕾舞伶與仙子胸針,以玫瑰式切割鉆石勾勒舞者嬌媚的面容,搭配紅寶石與祖母綠頭飾,再現芭蕾舞者典雅而動人的舞姿。二戰后,伴隨著“浮夸”風潮的復蘇,時裝與珠寶完美融合,珠寶世家重新崛起。
同時,黃K金搖身變為珠寶飾品的“金紡線”,“編織”出包括人字紋帶、平針織物、薄紗、網格、滴珠、繩結與蝴蝶結等精美配飾。整個20世紀40年代,蕾絲蝴蝶結盛極一時,拋光鏤空黃K金與鉆石配飾交相輝映,展現出作品如同蕾絲般的細膩精巧。 第
20世紀50年代

Zip項鏈 1951年
20 世紀 50 年代,經過殘酷戰爭洗禮后的各國家正處于百廢待興的階段。隨著技術創新和新型材質的層出不窮以及顧客群的不斷壯大,各創意領域的發展呈現出風起云涌之勢。此時,各大奢侈品世家都在創造力回暖的環境中逐漸復蘇,一時間,縱情歡愉的設計理念在時尚界重煥新生。
這一時期世家創作的Cascade耳環飽含著不竭的創意,于耳垂兩側綻放魅力。經典雋永的Zip拉鏈項鏈更是成為高級珠寶界最矚目的創意佳作。
作為世家最負盛名的經典設計之一,Zip項鏈背后的故事始于1938年。據傳,溫莎公爵夫人(Duchess of Windsor)曾建議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時任藝術總監芮妮· 皮森特(Renée Puissant)以拉鏈為原型創作一款珠寶。經世家工坊數年孜孜不倦的打造,首款Zip項鏈于1950年橫空出世。鉆石嵌于鉑金之上,與白K金共同鑄就項鏈的雅致風韻,可調節設計則賦予項鏈兩種截然不同的佩戴方式:拉開時可作為華麗項鏈佩戴,而合攏后則可化作精美手鐲。之后,這一世家經典項鏈便不斷以各種形式面世,尺寸或長或短,拉頭設計亦呈現四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時至今日,Zip項鏈仍是梵克雅寶珠寶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設計之一。
20世紀60年代

Five Leaves胸針 1967年
20 世紀 60 年代享樂主義頗為盛行,裝飾藝術的表現形式、作品色彩以及材質得到蓬勃發展。似乎任何全新元素均能夠運用到裝飾藝術作品的設計中來。名媛淑女身著圣羅蘭(Yves Saint Laurent)、Courrèges以及帕高(Paco Rabanne)品牌高級時裝,頸間則纏繞著由黃K金鑲嵌寶石制成的Alhambra四葉幸運長項鏈。
這一時期,世家還在多款以鳥和花朵為主題的胸針設計中采用了綠松石和鉆石的搭配。60年代進入尾聲,1967年,世家接受委托為伊朗王后法拉赫· 巴列維(Farah Pahlavi)打造加冕皇冠,同時為伊朗王室公主
們創作珠寶套裝。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雅寶家族的一些成員遷往紐約,開啟了世家在紐約的事業,并于1942年在第五大道開設精品店。正是受美國社會的影響,梵克雅寶推出首批仙子與芭蕾舞伶胸針,也開創了傳承至今的一大經典創作溯源。1944年,家族第二代成員——克勞德·雅寶(Claude Arpels 1911-1990)、雅克·雅寶(JacquesArpels 1914- 2008)和皮埃爾·雅寶(Pierre Arpels1919-1980)接管世家。1938年獲得創意靈感的Zip項鏈,在1951年最終面世。據傳,基于溫莎公爵夫人(Duchess of Windsor)給Renée Puissant提出的創意,世家創作了這款以拉鏈為原型的珠寶,它可以拉開做項鏈佩戴或合攏后化作精美手鐲。迄今,Zip項鏈已經成為梵克雅寶高級珠寶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設計之一。
20世紀60至70年代創作的長項鏈糅合了硬寶石珠粒和金絲編織元素。Alhambra四葉幸運系列長項鏈靈感源于四葉草,采用硬寶石和金質珠飾鑲邊,自誕生以來其魅力經久不衰,早已化身為世家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設計之一。20世紀80至90年代,短項鏈再度回歸,與胸針、耳環、手鏈或戒指組合成精致優雅的珠寶套裝。
20世紀70年代

項鏈和手鏈套裝1973年(項鏈)1974年(手鏈)
20 世 紀 70 年 代 預 示 著 戰 后 繁 榮 時 代 的落 幕。這 一 時 期 被 稱 為 黃 金 三 十 年(TrenteGlorieuses),見證了法國在發明創造、經濟發展、生活方式轉變、以及新材料方面的飛速發展。
風靡70年代的前衛時尚潮流也在珠寶設計上有所體現。
珍稀寶石珠寶在當時仍然屬于少數特權人士,梵克雅寶熱衷于為這群人士提供珠寶佳品。與此同時,貴金屬珠寶逐漸打破人們對傳統首飾的偏好,自成一派。金屬首飾價格雖然更加親民,但仍采用珍稀材質,并從當時重大事件中汲取創作靈感。可轉換式珠寶越發流行。1971 年,世家為阿迦汗王子(Prince Aga Khan)打造的項鏈可轉化成胸針和手鏈。項鏈以黃K金打造,鑲嵌祖母綠和明亮式切割鉆石。作為深V領禮服的完美搭配之選,世家出品的可轉換式的貼頸項鏈與吊墜套裝大獲成功。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

Venice項鏈
巴黎,1985年
黃K金、鉆石
Richters of Palm Beach藏品
Van Cleef & Arpels - Tony Falcone
如果說20世紀70年代的代名詞是自由,那么80年代的時尚潮流則是由“秩序”、“簡約”以及“莊重”這幾個詞主導。珍稀寶石珠寶不僅售價更加平易近人,還適宜日常佩戴,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珠寶套裝具有濃厚歸于古典的氣質,微妙的幾何線條勾勒出了繁復精致的結構。貴金屬珠寶佳作采用了包括珊瑚、象牙、珍珠母貝等有機材質,搭配黃K金或彩色寶石。木質材質重獲世家青睞,被運用于配有蝴蝶結設計的珠寶臻品中。蝴蝶結是梵克雅寶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最鐘愛的設計主題之一。
珍稀寶石珠寶領域的時尚趨勢與20世紀70年代形成鮮明對比。作為精美珠寶套裝的一部分,短項鏈在20世紀80年代再度回歸時尚主流。黃K金材質尤為流行,同時,鑲嵌珍稀寶石、優雅莊重的項圈和胸甲項鏈珠寶套裝層出不窮,它們采用了豐富的自然圖案。圓潤優雅的珍珠與閃耀奪目的鉆石搭配也成為當時的一種時尚潮流。
21世紀初,梵克雅寶的創作開始融入全新的創意能量。在推出高級定制時裝為主題的高級珠寶系列后,世家開始定期推出年度主題系列高級珠寶。例如,2007年的L’Atlantide系列、2008年的Les Jardins系列、2010年的LesVoyages Extraordinaires系列、2011年的Bals deLégende系列、2014年的 Peau d’Ane raconté parVan Cleef & Arpels系列、2016年的Emeraude En Majesté和L’Arche de Noé racontée par Van Cleef & Arpels系列以及2017 年的Le Secret系列。
多年來,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的藝術成就令包括伊麗莎白·泰(Elizabeth Taylor)、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等極具時代影響力的眾多社會名流傾慕不已。他們的名字令人聯想到繁榮的20世紀20年代(Roaring Twenties)到50年代期間的上流社會、電影明星的輝煌經歷與皇室貴族的過往云煙。嫁入伊朗皇室的埃及法絲婭公主(Princess Fawzia)和伊朗蘇瑞亞公主(Princess Soraya)、伊朗王后法拉赫·巴列維 (Farah Pahlavi)、印度巴羅達大公夫人(Maharani of Baroda)、溫莎公爵夫人 (Duchess of Windsor)以及摩納哥格蕾絲王妃殿下(H.S.H.Princess Grace of Monaco)等皇室成員都曾是世家的忠實擁躉。
追求卓越品質、堅持創新之道已經成為梵克雅寶的鮮明印記。世家對作品體量與細節的執著以求、嚴苛的寶石甄選標準與源源不竭的靈感創意,在高級珠寶、制表藝術等多個領域鑄就了獨具一格的藝術風格。

文森·梅蘭先生帶來《珍寶與傳奇》專題講座
7月15日,梵克雅寶邀請到法國《視點》雜志“珠寶與皇室歷史”專欄主編文森·梅蘭先生,為嘉賓們做了《珍寶與傳奇》的專題講座。文森·梅蘭從事珠寶與歷史主題寫作長達25年時間,曾出版《寶詩龍:機密檔案(Boucheron: The Secret Archives)》、《王后御用珠寶世家——麥蘭瑞(Mellerio: Jewellers to the Queens)》以及《梵克雅寶:珍寶與傳奇(Van Cleef & Arpels: Treasures and Legends)》等多本珠寶著作。他的書中記錄了名貴寶石、品味風尚、昔日主顧等珠寶相關點滴。他堅信,每一次特別定制的背后都飽含深刻的情感與鮮為人知的過往。文森·梅蘭先生的首部珠寶主題電影《珍寶與傳奇》也首度向嘉賓播映,電影以百余年間鐘情于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定制珠寶的名媛望族為切入點,描繪了世家的瑰麗歷史,讓我們在真實唯美的光影中,再一次感受到梵克雅寶的不凡魅力。
21世紀

凌波仙子自動人偶裝置 2016年
自 2002 年起,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開始創作并推出年度主題高級珠寶系列。世家青睞于從大自然和神話傳奇中汲取設計靈感,賦予珠寶更多故事和詩意內涵。大膽創新的形態搭配色彩繽紛的寶石,打破以往傳統高級珠寶設計的桎梏,開創了全新的設計風格。這一時期,設計師們無窮的想象力激發著珠寶商不斷開發和完善新工藝。世家的工坊成功打造出融合凸圓型切割和隱密式鑲嵌工藝的驚艷絕倫之作。Vitrail隱密式鑲嵌技藝于 2014 年首次發布。
有些作品極具創意,可實現多種不同佩戴方式,而另外一些經典款式借助全新的設計手法宛如新生。2016年,世家將時計功能引入精心締造的珠寶夢幻的世界,呈現首款自動機械座鐘。耗費數年心血及約二十家不同工坊的緊密的通力協作,這款 臻 品 得 以 最 終 問 世。Automate FéeOndine凌波仙子自動機械人偶以其非凡而又獨特的魅力,為本次展覽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