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白蒂在“曠野之火”展覽現場
2018年9月8日,“曠野之火”白蒂油畫作品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展出藝術家白蒂2016年至2018年期間共三十五幅油畫作品。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央美院美術館副館長王春辰擔任此次展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為學術主持。
白蒂從日常生活尋找創作的靈感,以當代人的感受表達當代人特有的情感,如空虛與渴望,以及真實與現實之間的困惑和徘徊,畫面中的孤獨感和憂郁情緒是藝術家對這個時代的反饋。白蒂畫中的人物通常都沒有清晰的五官,正是這種不確定性給了觀眾更多的空間,而看似不經意的場景又像是不確定結果的抓拍快照。

“曠野之火”展覽現場

“曠野之火”展覽現場
在白蒂額繪畫世界里,時間似乎是永恒的,她以一以貫之的、同一種方式處理個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這種關系并不會以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爱嬃诉@些年,我漸漸覺得畫人和畫物其實是一樣的,畫物是在畫人,畫人也是在畫物。這次展覽看到的一些新作,畫面中舍棄了人物,單獨表現空間和場景,但其中傳遞的情緒是一致的”白蒂說。
白蒂的繪畫雖然是對實在外物的描繪,但更多的是表達她對外物的感受。外部世界的精彩必須經由自我的感受才得以表現,以自我為中介而表現出來的景象,已不是客觀的景象,而是包含自我心理內容的景象,它與其說是敘述性的不如說是表現性的。白蒂關注內心的感覺化的個人表達,女性的角色使她對外部世界的表達總是經由“個人”,個人是輸出的途徑和端口。經驗的內化,觀看的內化,形式處理的內化,外部世界成為一種內觀之境。

“曠野之火”展覽作品

“曠野之火”展覽作品

《羅密歐的沉思》 150*150cm 2018年

《平行世界》 200*170cm 2018年

“曠野之火”展覽現場

“曠野之火”展覽現場

“曠野之火”展覽現場

“曠野之火”展覽現場

“曠野之火”展覽現場

“曠野之火”展覽現場

“曠野之火”展覽現場
旅德藝術家白蒂畢業于中央美院油畫系,她在央美學習即獲得了那種大筆行走、重抒情寫意的風格;當她留德深造后,又深得德國新表現主義的深邃,揮毫運色,瀟灑自如,一意盡述情懷。
這種筆法與意態的嫻熟掌握非一早一日之功,這是需要來自內心的熔煉,需要心手相合。手上的功夫恰恰是心意磨礪的結果,而心靈世界的陶冶更非一蹴而就。實質上,它是人的一生一世的修為所致。
這是我們理解德國新表現主義的必經之路,也是看透他們的藝術的奧秘所在。德國的藝術多浸透著心靈信仰的基底,如黑森林中的幽暗忽然被一簇薪火照亮般透徹。所謂蒙昧就是透過曠野之火,走出幽密的叢林,邁向地平線的曙光。
這樣的新表現主義是靈魂的震顫,是滌蕩心扉的蘇醒:驀然回首,曠野中的火焰徐徐蒸騰起來,畫筆也跟著神氣靈光起來。一抹下去,又如電閃,擊中了肌膚,不覺得就感動了。
白蒂的繪畫經過了這個慢慢的海外行走,呼喇喇地有了筆鋒如刀的力度,擊穿了畫布,通向其后的斑駁陸離的時空隧道。在透明的間隙,總有一絲火焰的光亮閃爍。喏,這就是曠野之火?;鹬?,看似火苗之姿,實際乃火之力。人類走出蒙昧全賴火來祛除寒冷,獲得世界新知。所以,畫筆如火,才能盡得表現主義的深邃,其神靈之氣才能附著于畫面,形形色色,無不撼動天地的瑟瑟秋意。白蒂用畫筆作畫,即是以這種如火的筆鋒來與頑石、枯枝、落葉、軀干、景象對辯交流。畫筆照亮了大地,在深深的虛空與繁雜里。畫布就是乾坤世界,是森林曠野,是德意志表現主義的精魂,是東方長歌落日的吟誦。
以此,白蒂讓每一幅畫穿越一次時空,帶著火一樣的顫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