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戲到村(年畫) 任率英

嫦娥奔月(中國畫) 任率英
任率英先生自幼喜愛繪畫,在傳統藝術和民間技藝的啟迪下,在徐燕孫先生的指導下,腳踏實地投身于工筆重彩人物畫的研習和創作中,在工筆重彩人物畫領域辛勤耕耘、沉潛探索,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注重創新,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
任率英的作品大都取材于中國歷史故事、古典小說、傳統戲曲、古典詩詞等傳統歷史題材,充分發掘環境特征和人物性格的同時,更充滿了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和發現,在對傳統技法的繼承和情感的傳達上,他寄注了一種真切的人文關懷,表達出對歷史的觀照和對美好理想的贊揚。他的不同時期的作品呈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時代特色,以獨特的視角和造型、以絢爛而典雅的色調,表現出他質樸的性情和執著的心靈。
任率英的藝術創作鮮明地體現了順應時代發展、反映時代生活、貼近人民群眾審美需求的特質。他年輕時期的作品已透露出研習傳統中國畫風格的良好技藝,新中國成立之后,他和所有老一輩藝術家一樣,在走進新時代的火熱生活中形成新的藝術理想。在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全國畫壇的“新年畫創作運動”中,他緊扣表現大眾生活的現實題材,畫出了《軍民一家》《送戲到村》和《送書到村》等作品,以平實真切的敘述方式,著重表現勞動人民的新生活和他們積極健康的形象。與此同時,他也更鐘情和醉心于傳統題材的描繪,充分運用民間形式,并借鑒其他畫種的表現技巧,注重人物的造型和在特定環境中的思想感情,使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洋溢著時代生活氣息。他創作的《穆桂英》《梁紅玉》《花木蘭》《岳云》《二湘》《西施》等大量作品,都以家喻戶曉的中國故事與典型人物為主題,畫出了神形并茂、意境清新、格調高雅的時代新象。他于1955年創作的《嫦娥奔月》,尤為值得稱道,一經問世便廣為傳布,深得人民群眾喜愛,可謂其藝術創作道路上的代表之作,并成為新年畫創作的經典。
任率英的連環畫創作,一改黑白單線勾描的單調形式手法,較早嘗試將中國畫中的線描和工筆重彩技法靈活運用于連環畫造型,如《白蛇傳》和《桃花扇》,作品分別以民間傳說和戲劇故事為題材,在情節、造型和場景安排上,著重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發展的起承轉合,將敘述性的故事情節與藝術的形式美感相結合,使通俗的“小人書”含有藝術美的文化價值,為連環畫藝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直到古稀之年,任率英仍堅持不懈進行藝術探索,以《古百美圖卷》將自己的工筆畫創作推向創作的頂峰,畫面的構圖布景、人物組合、造型創意、勾描設色既有徐徐展開的連綿情節,更有精微豐妙的細節,既體現了時代的、文化的角度和眼光,更偏重于心靈的、精神上的藝術追求,這件歷時3年而成的工筆大作,為中國畫工筆畫的歷史增添了有極高藝術質量的篇章,也照映出任率英藝術的雋永光輝。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