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力作品 《境語》之一
此岸,那不完美的迷茫之地。山川縹緲,靈魂緩慢探尋,像黑夜又像光明般神秘。
彼岸,沙羅雙樹、曼珠沙華綻放的地方,冥河之舟載著魂靈駛入圣潔之地。那金光碧波的極樂凈土啊,或是幻境。
向心靈送去炙熱的樂曲吧,此岸的迷茫,彼岸的眩暈,都活在你的心靈深處。那片人類的榮光,它陶醉于同限制終生搏斗的勇者之中。
一如《維摩詰經》所云,此岸者,生死也;彼岸者,涅槃也……

陳力作品《境況》
陳 力
男,1993年出生
合肥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生,師從安徽油畫學會副主席、合肥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教授郭凱先生。多次參加藝術與設計類展覽。
作品參展有:
2017年,第九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北京
2017年,安徽省第六屆美術大展/滁州
2017年,第五屆崔崗藝術節/合肥
2017年,第四屆青年戲劇藝術節/合肥
2015年,第二屆青年戲劇藝術節/合肥
2013年,第一屆崔崗藝術節/合肥
2018年1月12日—1月17日,陳力在合肥建筑與藝術學院藝術中心舉辦了個展,本次個展的主題是:連接此岸的風景。此次個展的開幕是對于過去創作的一次總結,這是建筑與藝術學院碩士群體第一次進行的藝術展覽,共展出作品60件。
本次展覽共分為此岸與彼岸兩個部分,此岸描繪的是以神話為文本進行的創作,彼岸是對于人類現實生活的一種描繪。展覽建筑與藝術學院師生與社會人士前來觀看,安徽省油畫協會主席巫俊,安徽省油畫協會副主席郭凱,著名當代藝術家陳宇飛,雕塑家李學斌蒞臨畫展指導并予以肯定。

展覽現場


展覽吸引來很多學生與社會人士
陳力與繪畫結緣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與眾多的同齡人一樣從少年時期開始參加各種美術班的學習,繼而參加美術高考班的培訓,直到考入合肥工業大學。于他而言,這所大學不僅有著許多的良師益友,還對他扣開藝術之門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傳統的藝術審美中,大眾的眼光普遍停留在古典主義與印象派時期,剛進入大學時,他也一樣,然而本科一年級的時候卻令他產生不小的改變。他接觸了郭凱老師與楊恩達老師的素描與色彩課,這著實讓他大開眼界。這是一種充滿自由的教學,他看到了許多從來沒有見識到的畫作與藝術創作手法,一下子豁然開朗。正是這一階段的學習讓他找到了許多與心靈貫通的契合點,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藝術直面心靈的寫照吧。

《阿賴耶識》
在那個時候,他還是個充滿熱情的十八九歲的小伙子,每次上課他都十分珍惜,會把大量的繪畫習作給老師們看,并且會得到很多意見,而在本科一年級快結束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獲得了郭老師的垂青(安徽油畫學會副主席、合肥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教授郭凱先生)。
郭老師對他在繪畫上的感覺表示贊賞,并希望他能夠在未來繼續繪畫的實踐,如果有機會盡可能的考取研究生讓藝術創作的水平進一步提高。也就是這個時候他與郭老師接下不解之緣。然后在之后考入郭老師門下成為他的碩士。

《星光》
在過去的學習生涯中,本科學習了四年的視覺傳達設計對陳力的藝術也提供了良好的養分。藝術的審美對于設計水平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而從設計之中體會到的對于作品氣質的強調也在藝術創作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光》

《泉》
在設計的學習中,對于圖形感以及視覺沖擊力的訓練使得他眼睛的判斷力不斷提升,同時在一些優秀的設計作品的刺激下,創作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在圖像的時代,繪畫的意義從僅僅只是一門手藝或者說是畫的概念轉化為了圖像的概念,視覺傳達設計的學習也進一步加深了他對繪畫的理解。

《原野》

《彼岸》
陳力說:“繪畫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為了能夠在這上面突破一點點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藝術的道路上依然需要不斷的創造新的東西。
好奇心的驅使也令人不能滿足于現狀,這一切都有賴于在日常的學習與創作之中對畫面進行思考并大量閱讀作品提升眼界與思考的能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