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名稱:藏跡——李小可寫生之路
展覽時間:2018年8月9日——9月30日
展覽地點: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美術館
(北京市朝陽區弘燕路山水文園東園3號樓底商101室)
“藏跡——李小可寫生之路”展于2018年8月9日至9月30日在李可染基金會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展出李小可先生三十年里,三十四次進入藏區體驗、采風所產生的水墨創作、寫生、版畫、攝影作品百余幅,全面呈現李小可先生與藏地、藏人之間的特殊情感。

李小可 《途中》絲網版畫 2009年 64×94cm
1988年8月我和攝影家鄭云峰的黃河源之行,使我與藏地結下了不解之緣,至今已整整三十年。這塊神圣的大地和人,使我觸摸到生命最本源的狀態和那不滅的靈魂;感悟到真切、敬畏、感恩的美好和自然的圣潔、瑰麗、博大與蒼茫的震撼…藏地為我的生命注入了特殊的情感。
我企圖走的更近,可她永遠在遠方。這遠方包含著變化、失去與永恒……這就像人生總是在超越與無法超越的過程之中。
我的水墨創作、寫生、版畫、攝影作品,只是想把我對藏地無盡的崇敬、感動、記憶,不停的“跡”化,以表達我對這塊土地和那兒的人們深深的敬仰和感激……
李小可 2018年8月

李小可(攝影作品)《河源女》1988年黃河源
寫生對于藝術創作來說是連接自然與生活的重要手段;對于藝術家來說是主導創作手法的重要基礎。1954年,李可染先生邁出了試探性的寫生之路,用“師造化”對中國山水畫進行改革,從而開創了二十世紀“李家山水”的輝煌。從上世紀70年代起,李小可先生跟隨父親去黃山寫生,從此也奠定了他以寫生為主導的藝術創作方式。幾十年來,李小可先生的寫生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近些年更是遠足到異國他鄉,也從風華正茂走到了古稀之年。

李小可 《喜悅》絲網版畫 2009年 90×62cm

李小可 《陽光》 絲網版畫 80x57cm

李小可 《行》 絲網版畫 2010年 90×446cm

李小可 《祈天》 絲網版畫 2009年 56×93cm

李小可 《他們》絲網版畫 2011年 90×226cm
藏地始終是李小可先生最情有獨鐘的寫生之地。三十年來,三十余次,一次次朝拜,手中的畫筆始終表達不盡他對西藏的情感,近萬張的“藏跡”攝影作品及與攝影完美相結合的版畫作品,真實的記錄下雪域高原的自然本體與藏人真實質樸的生命,這些畫面已成為小可先生生命中不可磨滅的記憶。李小可先生曾說“我企圖走得更近,可它永遠在遠方,永遠飽含著變化、失去和永恒……藏地已成為我不滅的精神家園和創作源泉。”

李小可 《窗口》絲網版畫 2010年 85x43cm

李小可《遠方》 2016年 45x53cm 設色紙本

李小可《西藏寫生—帕崩卡遠眺》 2016年 90.5x97cm 設色紙本

李小可《西藏寫生—圣地》 2016年 69x138cm 設色紙本

2011年李小可在西藏托林寺

1990年李小可在長江源頭與牧民合影
寫生是李小可先生藝術創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他藝術創作中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所以,“李小可寫生之路”將以系列展的形式不斷按照寫生地域與不同主題推出展覽項目,此次的“藏跡”則是該系列展覽的發軔之作。

李小可(攝影作品)《山雨欲來》1996年西藏那曲

李小可(攝影作品)《山魂》2013年珠穆朗瑪峰

李小可(攝影作品)《涌》1993年甘南拉卜楞寺

李小可水墨作品 《佛崖》 2003年 77.5×113.5cm 設色紙本

李小可(攝影作品)《純凈的世界》1990年長江源

李小可《雨后》 2018年 45x50cm 設色紙本

李小可水墨作品《水墨山魂》 2016年 250x203cm 設色紙本
尋找遠去的記憶
李小可
為了尋找新的繪畫語言和感受,我曾多次到西部藏地,歷經青海的黃河源頭、長江源頭、柴達木、西藏的阿里、珠峰、那曲、甘南的瑪曲、碌曲、夏河……使我有了和藏地藏人近距離接觸的機緣。藏地大自然的純凈博大,蒼茫;藏人的真切摯熱,剛悍和淳樸,給我以震撼。在當今繽紛物化的時代里,藏地藏人那種本源狀態給人帶來了生命的感悟和靈魂的洗刷。那是一個能使人魂斷的神秘境地。我企圖走得更近,可它永遠在遠方,這遠方包含著變化、失去與永恒……這也像人生,總是在企圖超越與無法超越的過程中。
藏地留下的近萬張照片,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磨滅的記憶。隨著歲月流失,我仍被這些記憶所感動,開始探索用版畫語言再現那注滿靈動與激情的畫面……創作中我如同那世代用不息生命將佛像與經文雕刻在石頭上、印制在經幡上的藏人,懷著虔誠的心,把這不滅的記憶不斷的跡化,以表達我對藏地藏人的深深敬仰和感動……

2016年西藏采風
藝術家介紹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北京畫院藝委會顧問,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理事長,黃山書畫院院長,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
李小可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愛中國畫,上世紀70年代開始協助父親李可染創作、生活,并在父親的指導之下系統研習中國山水畫。80年代起先后三十余次深入西藏、青海、長江源頭、黃河源頭、甘肅等西部藏族地區進行寫生及攝影創作,體驗生活。近年來多次赴黃山、太行山、燕山等地寫生。藝術創作在繼承中國畫傳統和李可染藝術精神的同時,以開放的態度,注重吸取外來藝術的營養,深度地直面生活、時代,從對生活的強烈感受中尋找自己個性化的繪畫語言,在重體驗的基礎上重表現,形成了特殊的水墨表現風格。古都北京、西藏、黃山成為藝術創作《水墨家園》系列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以鮮明的繪畫語言、風格受到專業界的肯定和好評,同時得到海內外收藏界的關注和歡迎。2003年開始創作《藏跡》系列的版畫作品,以對藏地特殊視角的人文關注和視覺表現的探索引起了美術和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多年來積極參與公共美術事業的推廣普及,堅持中國山水畫的教育,培育出一批中青年山水畫畫家、學生。策劃了很多重要學術性的美術展覽,并且特別關注西藏美術事業的發展。2005年以來贊助、策劃了《雪域彩練》《大美西藏》西藏當代繪畫展,為推動西藏當代繪畫發展做出努力。2015年8月因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為天安門城樓創作巨幅山水作品《眾志成城》。水墨及版畫作品被諸多美術館、重要機構、海內外藏家等收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