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文同《墨竹圖》
由浙江省文化廳、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中國當代墨竹大展》將于11月14日至25日在杭州浙江美術館舉辦。組委會特向全國擅長墨竹的中國畫作者廣泛征稿。展覽由浙江美術館、杭州國畫院、浙江省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書法藝術學院、浙江省中國畫家協會承辦,浙江永康盤龍谷休閑旅游有限公司協辦。
據《中國當代墨竹大展》籌備辦公室介紹,本次展覽是為紀念中國墨竹畫始祖、“湖州竹派”開創者文同誕生一千周年,弘揚墨竹畫所蘊含的虛心向上、清風勁節的中華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為辦好本次展覽,組委會將向全國征稿。本次展覽展出作品總數260幅左右,入選作品(含展出作品)數380幅左右。入選作品均編入《中國當代墨竹大展作品集》。
竹,作為中國畫“四君子”之一,已成為歷代文人雅士借物抒情,以物詠志的經典形象,在歷代高士藝術家的淬煉中,竹完成了從自然景物轉化為中華民族理想人格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精神內涵和審美精神的鮮明體現。相傳中國畫竹始于唐代,唐玄宗、王維、吳道子等都喜畫竹。唐代畫竹名家蕭悅以能用“一色”畫竹,后人推測蕭悅的”一色“應該還是青綠色。蕭悅作為畫竹名家在唐代已一竹難求,他卻畫了15支竹給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有感而作了《畫竹詩》:“植物之中竹難寫,古今雖畫無似者。”相傳到了五代宰相、名將、軍事家、戰略家郭崇韜之妻李氏看到月夜窗下竹影得道德靈感創出了墨竹法。元夏文彥撰《圖繪寶鑒》:李夫人,西蜀名家,未詳世胄,善屬文,尤工書畫。郭崇韜伐蜀得之。夫人以崇韜武弁,常郁悒不樂,月夕獨坐南軒,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揮毫濡墨,橫寫窗紙上,明日視之,生意具足,自是人間往往效之,遂有墨竹。
現今存世最早的墨竹作品之一是北宋文同 (公元1018一1079年)的《墨竹圖》。文同字與可,自號石室先生,又號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文同品行高潔,文采斐然,書畫俱佳,特別擅長畫竹。北宋皇佑年間進士,曾受命守湖州,元豐初年任湖州太守,后人稱"文湖州",為湖州竹派創始人。蘇軾蘇東坡是文同表弟,曾隨文同學畫竹。蘇東坡《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