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會元,1944年生于江西吉安,1966年畢業(yè)于江西師大美術糸并留校任教。現(xiàn)為江西師大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江西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國畫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專職副會長,新華藝術網藝委會執(zhí)行副主席,江西畫院特聘畫家,江西省政協(xié)書畫院特聘畫家,臺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終身客座教授 , 湄洲媽祖書畫院名譽院長。
輕柔的海風,搖曳的漁船,透明的織網,靜謐的叢林,燦爛的荷花,透亮的陽光,清麗的女孩,溫柔的老虎,遠離現(xiàn)代都市的喧囂,沒有物欲橫流的濁氣,張會元的水墨世界正可謂一片無塵的世外桃源。不為名利之功,亦非炫技之法,質樸的筆墨傳達了深厚的傳統(tǒng)內涵,抒情的意趣滲透著深刻的現(xiàn)代藝術精神,張會元運用中國傳統(tǒng)的筆墨語匯描繪出了現(xiàn)代人物質世界中的精神樂土。他的作品因嚴謹考究的造型語言,獨特的觀察視角,淳厚的地方特色,中國傳統(tǒng)的筆墨意味以及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相互完美結合而在藝術爭鳴的現(xiàn)代水墨畫中獨樹一幟。張會元以其作品中蘊含的高格調藝術品質征服了國內乃至海外觀眾的心,并贏得社會媒體和收藏家的廣泛關注。讓我們細細品味張會元的水墨萬象,領略其中的藝術魅力。
寫意風情畫時代
張會元對中國人物畫情有獨鐘,作品皆以人文關懷為終極目的,表現(xiàn)普通人的生活情感,通過真實而生動的情節(jié)性繪畫,贊頌中國民眾樸實自然的精神特質。
時代不斷進步,人與自然的和諧成為新時期的主題,普通民眾的堅韌、勇敢、頑強、樂觀是時代精神的寫照。21世紀之初,張會元以藝術家的敏銳眼光捕捉到福建地區(qū)女性堅強與溫柔并濟的氣質,這一女性特質正與新時代精神相契合,由此開始了他的一系列的惠安女、湄洲女的創(chuàng)作。他的第一張大型惠安女題材的作品《佳麗踏歌行》(2002年)以恢弘的氣度展現(xiàn)了惠安女子們不畏生活艱辛,熱愛大海生活,樂觀向上的蓬勃朝氣。作品中美麗的惠安女形象表現(xiàn)出來的卓越精神品質給觀者以無窮的激勵。《閑暇》(2010)則是通過輕玩手指這一細節(jié)的生動描繪,透露出年輕的湄洲女孩愉悅的心情及放松的狀態(tài)。《紅頭巾》(2010年)運用特寫鏡頭刻畫了一位惠安女孩。紅潤的雙唇、微翹的小指,纖細的蠻腰再結合書法寫意的潑辣筆墨暗喻出青春女性所特有的內斂、羞澀與躁動、激情的復雜性情。

張會元作品《佳麗踏歌行》235cmX164cm 2002年

張會元作品《閑暇》 136cmX68cm 2010年

張會元作品《紅頭巾》 68cmX68cm 2010年
張會元在題材上尋求具有時代特色的代表人物,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則一直秉持“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觀念。他以傳統(tǒng)為依托,在深入研究齊白石與黃賓虹的筆墨章法后,運用繪畫與書法相通的靈動筆墨,傳統(tǒng)構圖中的黑白、虛實的布局章法,結合現(xiàn)代藝術的視覺審美形式創(chuàng)作出突顯現(xiàn)代藝術趣味的水墨人物畫作品。《杜鵑之戀》通過積墨法來準確地塑造人物形象,為歷來溫柔的女性注入了厚重的歷史內涵,創(chuàng)造出了新時期女性題材中獨具紀念碑性質的精品之作。《朝霞》(2010年)通過對漁船與透明魚筐的造型提煉,用淡墨寫意的方式在畫面中形成幾何元素的視覺空間,追求抽象意味的視覺觀感。《紅果》(2008年)、《趕集》(2011年)、《荷香襲人》(2011年)、《漁歸之二》(2012年)等作品則是準確而生動地刻畫出一批清新健康的少女形象。輕松、寫意的書法性線條,濕潤清透的層層水墨,生命與自然的親切融合婉轉地流淌于筆端,給觀者無限的遐想。

張會元作品《杜鵑之戀》192cmX154cm 2005年

張會元作品《朝霞》136cmX68cm 2010年

張會元作品《紅果》136cmX68cm 2008年

張會元作品《趕集》 68cmX136cm 2011年

張會元作品《荷香襲人》68cmX136cm 2011年

張會元作品《漁歸之二》98cmX180cm 2012年
雄風柔情顯精神
如果說張會元以一個個鮮活的女性形象抒寫他對新時代的解讀,那么2000年至2011年張會元的老虎題材作品則是通過表達自然生態(tài)的和諧共存,以隱喻的手法傳遞他的傳統(tǒng)家庭觀念與自然主義的人文精神。
老虎作為中國繪畫中的傳統(tǒng)題材,在美學領域中以威武雄渾之壯美而著稱。而張會元的老虎卻為此一題材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作品重點描繪老虎充滿情趣、溫柔可人的一面,表現(xiàn)溫馨和諧、幸福融洽的現(xiàn)代家庭理念。其中《荷塘戲水》、《家園》、《母愛》、《天倫之樂》、《嬉戲》皆是表現(xiàn)老虎們的美滿生活,或是舐犢情深,或是父子嬉鬧,共享天倫之樂,一幅幅皆是和樂融融的家慶圖像。《和美圖》、《花為媒》、《親昵》等作品通過纏綿依偎的各種親昵小動態(tài),細膩地傳遞了雌雄虎之間的愛慕之情。《雄風》、《雙雄》等突出表現(xiàn)雙虎兄弟的挺拔雄姿,展示老虎雄壯之美的同時,也宣揚了一種互助協(xié)作與共同開拓的拼搏精神。

張會元作品《荷塘戲水》96cmX180cm 2011年

張會元作品《家園》 96cmX180cm 2011年

張會元作品《母愛》68cmX68.5cm 1981年

張會元作品《天倫之樂》180cmX96cm 2011年

張會元作品《嬉戲》96cmX180cm 2010年

張會元作品《和美圖》96cmX180cm 2010年

張會元作品《花為媒》96cmX180cm 2010年

張會元作品《雄風》124cmX240cm 2011年

張會元作品《雙雄》96cmX180cm 2011年
這一系列的老虎作品,即是張會元對于現(xiàn)代社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也是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一種創(chuàng)新。在造型上,運用堅實的造型能力,栩栩如生地刻畫了老虎的雄渾體魄;在趣味上,傳達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庭及親情觀念。為了在作品中宣揚中國傳統(tǒng)人文精神,張會元運用曲折意象的墨筆荷花,書法點寫的新篁翠竹,筆意老辣的深澗老松,積墨厚重的山巒巖石等一系列中國文人畫寫意題材與老虎相映襯,成功地展現(xiàn)出了一種雅俗共賞的高級審美趣味。既表現(xiàn)山中之王的威武,又以虎喻人,賦予其無限的溫柔情感,既有抒情寫意的花卉,又有堅實硬朗的山石。張會元筆下的老虎柔美與壯美并舉,含蓄與張力共顯,正是新時期中國雄壯國威與千年傳統(tǒng)禮儀之邦風范相結合的最佳形式,正是現(xiàn)代人本主義美學追求與傳統(tǒng)人文情懷相結合的藝術典范。
無論是青春美麗的女孩,還是雄壯溫情的老虎,張會元以其充滿人文情懷的胸襟,運用多變的創(chuàng)作手法,通過對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堅守,對現(xiàn)代藝術的大膽吸收,不斷在藝術道路上超越自我,用其豐富的水墨世界為當代中國畫藝術書寫下了清新亮麗的唯美篇章。
文/廖媛雨
[廖媛雨,1981年生,女。2005年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師從張會元教授。后于中央美術學院(微博)隨薛永年教授攻讀宋元明清繪畫史方向博士。現(xiàn)為江西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女畫家協(xié)會會員。在《美術》《國家博物館館刊》《中國美術館》等全國學術權威期刊發(fā)表論文十多篇,出版《海棠依舊——中國花鳥畫通鑒15》《身份、易代與陳洪綬藝術關系研究》兩書。主持省級課題三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