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攝影之前的三十年間,讓·克勞德·穆金一直在教授哲學。在索倫河畔的尼塞尼埃普斯博物館,他開始研習如何閱讀和分析圖片,以及攝影的哲學。當他閱讀了德國哲學家瓦爾特·本杰明并發現了尼埃普斯博物館寶藏后,包括19世紀的“自然鉛筆”福克斯·塔爾博特和偉大的碘化銀紙照相法,他開始對“光環”和攝影的替代技術產生興趣。
1980年克勞德第一次在巴黎看到保羅·斯特蘭德的鉑金印相,這是一個真正的啟示。從Pizzighelli和Hübl的書里,他看到了這種工藝的重要性。
克勞德決定完善這種技術,他很快便成為法國乃至全球鉑/鈀印相的代表人物。他在世界各地開辦工作坊,也多次受邀在中國魯迅美術學院開設課程。
他的作品在突尼斯、法國、丹麥、英國,以及中國等多國展出,其中包括尼塞尼埃普斯博物館和福克斯·塔爾博特博物館。
克勞德的作品已被眾多博物館及藝術機構和私人所收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