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君慧夫人像》

《桂圓》
方君璧1898年生于福州,家中兒女眾多,兄弟姐妹共有11人,她就是最小的那個,被家人稱為十一妹。當時福州是最繁榮的港口城市之一,福州九彩園方氏家族借經營茶葉貿易而逐漸發展起來,后又在湖北漢口經營公信存公司,富甲一方。
1912年,方君璧14歲,初到法國,方君璧隨姐居于蒙塔奇區,這里聚居了許多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其中就有蔡元培等人。由此,方君璧也近水樓臺,得到蔡元培教授中文、書法、詩詞,良好的國學素養對她日后的繪畫藝術影響深遠。
1915年,方君璧考入波爾多美術學校,一年后離開波爾多回到巴黎朱里安畫院學習美術,為考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做準備。1920年,方君璧成為第一個考入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的中國女生。巴黎高等美術學校是與佛羅倫薩美術學院齊肩的殿堂級美院,它有多難考呢?徐悲鴻當初因為法語掛科,只能在這里做個旁聽生。從這里,方君璧正式開啟了她的藝術生涯。在接受了五年的系統學院訓練后,方君璧再次創造了一個第一:成為第一位參加巴黎春季沙龍展的中國畫家。
20世紀初留學西方的這批中國畫家,都有著如何將中西繪畫合于一治的思考,方君璧也不例外。1925年之后,方君璧師從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高劍父、高奇峰學習中國水墨,提出寫生中國畫的概念,開始了將中西繪畫方法融為一治的嘗試。
《陳君慧夫人像》是方君璧紙本水墨肖像人物的代表作,畫中女子眉清目秀、氣質高雅。方君璧采用了中國畫勾勒暈染,結合西畫的結構塑造和明暗對比,彌補了傳統中國畫人物缺少立體感和空間感的不足,表現了東方女性溫潤如玉、娟秀端莊的人物特性。
她獨特的中西融合畫法獲得了蔡元培的肯定與贊賞,在1938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方君璧畫集》中,稱其“借歐洲寫實之手腕,達中國抽象之氣韻”。
方君璧從出生就與政治相關聯,雖然她對政治毫無興趣,將繪畫視為畢生追求,可是人始終無法逃避家庭的影響。
1939年3月21日凌晨,丈夫曾仲鳴在河內被刺身亡,方君璧也在這次刺殺中身中四槍,與死神只有一線之隔的她,最終頑強地生存了下來。經此生死劫難,她更加規避政治,一心從藝,終身未再嫁,寄望以藝術忘卻失去至愛的痛苦。她的繪畫風格在此之后變得更加內斂含蓄,不僅將西方的寫實和透視原理融入中國畫,也將中國畫雅致雋永的意境表現在油畫創作中。《桂圓》和《繁花》,兩幅油畫卻有著水墨畫的寫意畫境,與我們常見的西方靜物油畫有著明顯不同的文化差異,有著極為鮮明的東方情調。尤其是《白玉蘭》這幅油畫,無論是繪畫語言還是技法,青花瓷與白玉蘭的中國元素,平涂留白的背景,整幅作品彌漫著特屬于方君璧古典優雅的東方氣質。
1949年,方君璧帶著三個孩子重回法國。隨著歲月的流逝,身處海外的她越發思念故國,在她的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到這樣的情愫。在1968年出版的《方君璧國畫集》序言里,她這樣抒發了自己的感懷:“試問孤根何處是,剩此殘紅片片。”在中國國門打開之后,她四度回國寫生,創作了大量水墨寫生作品。1978年,值方君璧八十壽辰之際,中國美術館為她舉辦了大型畫展,成為中國美術館邀請的第一個海外中國畫家。
1984年,在她逝世前兩年,巴黎博物館為她舉辦了“方君璧從畫六十年回顧展”,對這個溫柔又堅韌的東方藝術家給予了最大的贊賞與肯定。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