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穹林·2——季平都市花鳥新作展》8月25日—8月31日亮相上海朵云軒·朵云沙龍,展出的40余幅海派畫家季平的精品力作,以其鮮明的繪畫風格和孜孜以求的創作態度,用一種全新的文化元素,展示了極具個性的花鳥之態。

季平現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水墨緣工作室副主任,水墨緣畫刊副主編,曾以水墨人物畫引起畫壇關注,這次展示的花鳥畫作,是他繼戲曲人物畫、城市山水繪畫課題之后的再一次創新。此次展覽中亮相的某些作品盡管可以找到古畫中的原型,但畫面中的鳥不再是傳統花鳥畫中的配角,而幾乎霸占著整個畫面,打破傳統構圖平衡,也不見傳統中福祿喜壽的寓意,非常直白任性。相比傳統的花鳥含蓄地臣服于畫面的點綴位,這種帶有自我中心意味的“鳥”源自畫家的創新,他從傳統出發,走上了一條自己的路徑。畫家王劼音認為,季平的花鳥畫完全打破了固定的程式,在當下顯得別具一格。

季平表示,當代繪畫的精神啟示自己,畫花鳥沒有必要再以傳統的裝飾之美去娛人、討巧?!傍B兒可以丑,可以有點笨拙,但要有精氣神,就像當下身處在都市里的人,有痛苦有孤獨有開懷,有作為一個現代人所擁有的七情六欲。有時候鳥兒也有難看的臉,但是畫面不是亂涂亂畫。我力求跳出繪畫的基本教程,追求內心的真實表達?!边@種花鳥畫的創新也源自已故海派大家張桂銘的藝術啟示。張桂銘在人物畫領域取得成果后,卻義無反顧地涉足花鳥,開創出獨一無二的視覺風格。季平由此意識到,藝術家沒有改弦更張的開拓之氣,就不會有日后的學術成果,他也用這場開拓性的視覺展覽致敬張桂銘的藝術勇氣。

上海美協副主席張培成提出,在國畫包含的山水、人物、花鳥里面,花鳥的創新在當代是最難的。“花鳥畫的創新我以前最推崇的就是張桂銘,但之后有些后繼乏人。季平的花鳥畫能夠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對花鳥畫創新的推動很有意義。”評論家蔡廣斌認為,季平的花鳥畫實踐拓展性地表現了人和自我的疆域,借助“鳥”的行為造型,隱晦表達時代與個人化的心理感受。在他的畫面中,通過一個個肖像似的獨幅大鳥或兩只大鳥的對視,明確地拓展了他的表達意念,看似單純清新或凝重安靜的畫面,實質上包含了人的思想投射?!凹酒降幕B畫是他在當代探索中取得的自然結果,如他自己所言,是‘托物言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