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派水墨畫家、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季平8月27日在朵云軒·朵云沙龍舉辦《穹林·2——季平都市花鳥新作展》開幕式。40余幅作品展示了極具個性的花鳥之態,展覽將于8月31日結束。

從字面上看,“穹”字仿佛屋頂下站著一只笨笨的鳥。簡單地圖說背后幾重意思:穹屬“穴”部,在象形上更接近屋頂,“弓”則完全是鳥的代表。穹有穹玄、穹宇的意思,在中國文字中通常代指天空與屋頂,“林”字簡單許多,代表樹林、森林。
在季平的繪畫中,總會流露出濃郁的都市氣氛,城市風光如此,市井人物亦如此,就連花鳥、街景也是滿紙的城市味,一樹一鳥,幾筆隨興的淡墨,最后得到的卻是城市味道。
季平花鳥畫的當代樣式
季平的花鳥畫首次個展今年春天在紹興張桂銘美術館舉辦,后來又返回上海與各界見面。這次又是攜帶一批花鳥畫新做舉辦新的個展。祝賀之余,我查閱了之前上海美術界人士對季平花鳥畫的各種評論,特別是是王劼音、張培成兩位先生的言語,慧眼識才,及時發現并肯定了季平花鳥畫所取得的成就。

王劼音先生在3月30日為季平寫的一篇文章中從現代的角度分析了季平花鳥畫,認為季平的花鳥畫完全打破了固定的程式,自古以來直至今日畫壇似乎從未見過這種“季平模式”的寫意花鳥畫。我十分贊同王劼音先生的評價,但認為季平受到傳統的影響,耳熏目染了幾十年,潛移默化,中國人的價值觀和自然醒悟早已深入骨髓。 然而我深信季平從人物畫到城市風景再到城市花鳥(藝術家自語及美術界人士認為),經歷的主要是他的內心感悟和精神需求的變化,這在他轉發給我的幾段藝術心得中可以得到品察。我覺得季平的花鳥畫是種個人化的當代樣式,這樣樣式也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研究。
一、季平花鳥的內心追求和觀念拓展
關于此,季平曾說他的花鳥畫是毫無顧慮的將繪畫帶入“托物言志”的情感表達之中。通過借助“鳥”這樣的和人類相處密切的動物,以卡通式的表情包,傳遞自己對社會的情感和關懷。的確,我從季平的藝術經歷和探索線路可以得出結論,“人的問題”貫穿了他作品的三個階段。而這三階段又分別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自身的問題”;“人生存的空間環境”、“上海街頭巷尾”、“弄堂居室”;“屋檐下的鳥鳴”、“鳥語-人生”等使季平一步一悟,讓他反觀對人的思考,以繪畫的方式,水墨的靈動予以內心的追求。

另外從觀念的角度,季平的花鳥畫實踐拓展性地表現了人和自我的疆域,由直接表現人與人的關系和人的內心孤獨到居住場所的黯淡,憂傷躍入到借助“鳥”的行為造型和卡通式的表情包,隱晦表達時代與個人化的心理感受。從直接表達到隱晦表現是季平水墨藝術之路在觀念和內心追求上的明顯變化。 通過一個個肖像似的獨幅大鳥或兩只大鳥的對視再或鳥的行為細語,明確的拓展了他的表達意念,看似單純清新或凝重安靜的畫面,實質上包含了人的思想的投射,復雜而難以言表。
所以,我認為季平的花鳥畫是他在當代探索中取得的自然結果。如他自己所言是“托物言志”言明自我的觀念的外延和拓展。
二、季平花鳥畫的筆墨結構和造型表現的當代性
季平的花鳥畫符合水墨的當代性標準,即先觀念、后有筆墨構造,繪畫形式統一到位。季平認為他的花鳥畫是傳遞個人的思想觀念和個人感悟的過程和方式。而他的花鳥畫的筆墨結構和對鳥的突出放大正是因觀念而生,并隨之而變化而發展。季平的花鳥畫大跨度的直中含曲的用筆和因鳥因物因畫面結構均可以兼而統一的處理,將筆墨結構和造型表現融為一體。他越來越將多年來形成的用于人物畫的構成方式體現在花鳥畫的實踐中,“柔和”的用筆、用墨、用色,在鳥與背景、枝葉、花卉里形成了彈性的“靈魂與肉身”之間的關系,以表達作品靈魂的統一。

他說“時代需要有情感的筆墨來呈現,而非用程式化、表面化的筆墨去描摹時代場景”。他又說“我想要的花鳥畫,就是區別于大家認同的“華麗、精美、娛人”的傳統花鳥畫。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被季平轉化過的是他所慣有的“直率粗曠”的書寫性筆墨性質的他心中獨特的花鳥畫,是“用以鳥為主體的視覺樣式來重建原來的以場景為主的娛樂性的傳統花鳥畫”。“托物言志、鳥似人化、訴說自我情感、傳達時代觀念”,這正是季平用以其花鳥畫筆墨結構和造型表現的依據和動力。
三,季平花鳥畫的“當代之美”
王劼音先生在談到季平花鳥畫的美時將其總結為“畫面之美”。他認為人們往往樂于看畫中所描繪的對象之美,而從不關注畫面之美。這種對畫面結構之美、氣韻之美、內蘊之美的漠視,正是我們欣賞現代美術作品中的一個“坎兒”。其實在今天我們關注當代藝術之美時一定要認識到與傳統的唯美意識有本質的區別。如果對自我價值的體驗提取,對當代科學和文化藝術形態的理解、對生存環境的徹底改變視而不見,只能使我們將今天的審美歸入原有的文化及知識結構之中,而失去對當代生活中新的視覺環境、新的欣賞要求、新的心理感受所形成的多元化的時代性的審美理解。如在季平花鳥畫的當代樣式探索中,我們會看到在他作品表面的背后是他追求內心的真實表達,崇尚甚至還原人的樸素敘述,畫中求真的時代之美的心理。我認為季平花鳥畫的當代之美首先是他抓到我們這個時代對人、對物的本質化的美,一種返樸歸真的美,和求其心理的真實與以鳥代人表達他的思想情感中的意識化的美。其次季平花鳥畫的畫面之美,也是彌足珍貴的,他所探索的當代方式的筆墨形式和個人化的“托物言志”的當代心理表述,使其畫面貫通著個人化至集體意識為一體的當代之美。當然他作品中的鳥的形象表情如卡通式的表情包,同樣充滿了當代之美。

綜上所論,研究季平的花鳥畫要與他之前的人物及上海城市風景畫統一聯系起來,而且還要繼續跟隨他研究前行的腳步,目前他的花鳥畫探索還是早期心象的顯現和手工繪畫的階段性成果。我相信他的未來和對未來探索的理解,期待季平走向縱深,為時代留下思想和探索的痕跡。

季平
1956年生于上海,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海書畫院畫師,中國劇曲人物畫研究會副會長。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林風眠藝術研究協會會員,上海文史研究館書畫研究社特聘研究員,現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水墨緣工作室副主任,水墨緣畫刊副主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