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森特-威廉-梵-高 雛菊與罌粟花 66×51cm 布面油畫 王中軍收藏
問:從中國古典到西方古典,再到國際視野的現當代藝術作品……您的藝術收藏范圍很廣,有怎樣的計劃嗎?
王中軍(華誼兄弟董事長、松美術館創始人):這個世界上好東西太多了,不可能全買,我也沒有收藏的財務計劃,這些年我自己賺的錢幾乎都買了藝術品,有時候也后悔,但愛好是控制不住的。
任何人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偏好的,特別是對藝術,因為風格差異比較大。對我個人而言,一定也是有偏好的,但這個偏好有階段性。我的收藏具有綜合性,同時我認為藝術需要有故事性。我認為書法像抽象藝術,就開始收藏書法作品。我收藏了一幅作品出自書法家曾鞏之手,但我認為收藏的不是他的書法,而是文化和文物。而松美術館是把我的藏品和大家共享的一個平臺。
問:開設松美術館用于展示、存放您多年精心收藏的藏品,您最初是基于怎樣的考量?
王中軍:我首先要強調一下我不是美術館的館長。坦誠來講,我現在確實沒有太多考慮美術館運營的問題。我開設美術館,說是一時沖動也好,并沒有提前制定一個特別詳細的計劃。這里原來是一個馬場,有些荒廢了,感覺很可惜。我就想收藏了這么多年,干脆做一個藝術空間,把自己的收藏擺一擺。請了一位設計師,溝通后基本上第一稿就是現在呈現的這個樣子。就這樣一點一點地做了一個很像美術館的建筑。
外部園林也是一時的啟發。最早不知道園林應該怎樣呈現,后來突然想到院子里應該就只有一種樹——就是松樹,于是就把所有的植被都移出去了。種了199棵松樹,因為9對中國人來講是個吉利數字。一開始種了99棵松,但是種完后發現不成林,顯得太少,就加了100棵。有了這些樹,氣場非常好,名字也就有了,我覺得“松”挺好,于是就有了松美術館。
問:雖然松美術館是收取門票的,但不妨礙它開館后很快成為一家“網紅美術館”,對美術館的未來有怎樣的打算?學術方面又有怎樣的定位?
王中軍:美術館建成以后,在業內反響還是不錯的。美術館賣門票,我個人覺得賣門票并不是為了經濟收入,而是對藝術品的尊重,另外我們也不希望太多人一起進到這個院里,環境和氣場也不大適合。
我了解了一下觀眾來源,個人覺得也挺奇怪的,大多數觀眾是年輕漂亮的女孩,這里成網紅的“打卡地”了,證明很受年輕人歡迎;還有就是家長,周末帶著孩子來看畫展,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風氣,也達到了美術館的目的。一個美術館一定要有美育的功能。我希望做展覽首先是有品質,不是為了展覽而展覽。一定是有了高品質的展覽計劃,再開始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品質,是對這個美術館的訴求,美術館首先要有樣子。
至于學術,我自己不具備給美術界進行學術評判的水平,將來在學術上會盡量多和美術學院進行溝通。我也盡量給團隊放權。
做了松美術館,以后我的精力是培養一個團隊。我期待未來團隊在學術上會有一些把握。“美術館群”是我的另一個計劃,中短期目標是在全國大中型城市建造20個美術館;相對長期目標,是建成100個美術館。
問:您自己也在創作藝術作品,這或許是這些藝術品給您最大的“財富”,繪畫創作對于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王中軍:我覺得我可能不會特別強調系統,一個人的性格是不會變的,我做事情從小到大,都是隨意性比較強,包括我為什么拍電影。但是美術是流在血液里的東西,我9歲開始畫畫,考進了北京市少年宮,當時進北京市少年宮是很難的事。所以我對繪畫和對藝術的理解與愛好都融于血液之中。
至于你說我畫的畫,我從恢復畫畫到現在有5年時間,我今天的畫和剛開始畫的風格就已經有所不同。最近我比較喜歡大尺幅、單色、抽象的畫。畫畫對我來講,實際上是放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