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子旖(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荏苒 綜合材料 208×68cm
第一,師范院校美術教育的“美院化”。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兩方面。其一,學校教育作為西方轉入的現代教育形式,美術學科教育整體搬移西方美術學院模式。除了早期的上海美專等少數學校屬于專業院校外,兩江師范學堂藝術學科等也被冠以“圖畫手工科”,對技術性教育的重視類似專業美院,一直未能形成具有“美術教師”特點的教育模式。其二,從學生畢業后在社會上的影響與地位看,沒有一所學校不以培養“藝術家”作為理想目標的設定,“美術教師”雖然也屬于“教師”的職業范疇,同樣具有崇高感與神圣感,所謂“人類靈魂的導師”,但這是以“奉獻”為代價!所以很少有學校認真思考過怎么來培養具有奉獻品格的優秀美術教師。
第二,專業美院西式的“師徒制”,扭曲了教師“教育”的本質。專業美院教育始終在西方與東方“師徒制”影響下選擇教育模式。中西方“師徒制”具有本質差異。西方美術學院延續的“師徒制”是行業與作坊制度下的師徒關系。而中國“師徒制”既流傳于民間,又成為文人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民間“師徒制”,類似西方體制,師徒關系以“技術”維系,徒弟拜師就是學藝;文人師徒關系,強調言傳身教,是一種感染與人格的影響,雖然也有技術性成分,但師父的人品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宋代之后的“書院”所呈現的“師徒制”便具有這一性質。專業美院傳承的中西方“師徒制”,較多保留了偏于“技術”的師徒授受,而對中國傳統文人式的師徒關系延續較少。這便造成,專業美院教育更多偏向技術性教育,與現代意義上的“教育”在內涵上是存在差異的?!敖獭钡囊环N傳授,偏于知識與技能;而“育”則有“育化”之功,偏于人品修為的誘導。“教師”的職業絕不僅限于專業知識與技能,它更體現為“如何教”,包括知識、技能與感悟方式,進而使教學與人的成長相關聯。師范院?!芭R摹”專業美院教學模式,何以培養具有“教育”素養的美術教師人才?
第三,基礎教育“美術教師”職業的邊緣化。在美術教師隊伍中,基礎美術教育的教師隊伍最為龐大,他們既承擔了中國優秀素質中小學生的培養,同時也會兼及為高校美術專業輸送優質生源。但基礎教育的實情表明,美術教師非常邊緣化。其原因有兩方面。其一,美術科目在基礎教育中的作用與意義始終沒有獲得更高的認同度,尤其是高考指揮棒的左右,美術的“副科”定位一直很“清晰”!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年級的提升也意味著美術的重要性的減弱。事實上,美術教學效果的好壞與現行高考對人才的選拔關聯不大,至于眾多美術教育家強調的所謂創造性能力的培養,那是短期內看不到的,校長看不到,家長也看不到!那是孩子以后的造化,美術教育的功能根本無法度量。其二,對于美術教師自身而言,在邊緣化的職業生涯中,他要么改變現狀努力躋身更光鮮的職業——比如藝術家、藝術行政部門等;要么得過且過,混混日子,根本無心投入教學。這兩種選擇都以“不敬業”的狀態行事,如何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三方面原因交互產生影響,共同維系著“美術教師”職業的尷尬生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