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曉寧藝術簡歷
我和我的家族—雷曉寧:畫家,雕塑家,1952年生,祖籍湖南,客居南京。自幼師從著名畫家趙良翰先生(呂風子學生),劉汝醴教授(徐悲鴻學生)和藝術大師亞明先生。74年曾有幸作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插隊時生產隊出具證明,證明你是可以被教育好的人)被南京藝術學院點招,專業成績華東地區第一名。后因家庭出身問題,政治審查不過關與高校無緣。從此走自己培養自己的路。恩師們教悔提攜,親友善良人們的幫助,發奮努力!憑著天賦和勤奮,尤其獨樹一幟的畫馬風格和影響,被畫壇譽為“雷氏畫馬”“當代第一馬”。半個多世紀以來雷曉寧主功中國畫和雕塑。雷曉寧出身書香門弟,祖父雷飛鵬是清光緒恩科舉人(列全國第十七名)皇室翰林,參與康梁發,后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是辛亥革命,同盟會遼東支部領導人,被譽為中華革命之先驅!雷飛鵬還是鄧中夏的父親鄧典模的老師。
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南京面向全國發行的《周末報》出版的紀念專輯中,特別以《一個家族的抗戰往事》為題,稱頌:“雷飛鵬滿門忠烈”名垂青史!雷飛鵬與眾多辛亥、民國開國名人過從甚密,和弘一大師也是摯友。其東北為官時清廉勤政,深為民眾愛戴,民眾甚至以故事口口相傳。其貢獻堪稱光照千秋!在雷飛鵬言傳身教之下,長子雷筼(號季和,雷曉寧大伯),畢業于日本帝國大學法科、當過安徽高等法院鳳陽分院院長、懷寧高等廳廳長、天津高等法院院長兼天津市政府首席參事。因滄石鐵路對日交涉及天津屠宰稅等問題,1936年1月23日農歷年除夕,在天津法租界中國旅館,被日本浪人。后國民政府頒發了褒揚令!雷季和為維護國家尊嚴和稅收遇害時年僅49歲。
四子雷嗣尚(雷曉寧四伯)為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機要秘書,何應欽高參,曾任北平特別市副市長兼社會局局長。“七七事變”當天代表北平(現北京)市府致詞:“現在時局危機迫近,但冀察方面態度堅決,決不有負國人,如敵進犯,必予抵抗”。1938年又親受蔣介石委派,參與對日談判。1944年,日軍侵犯湘南,他受湖南省主席薛岳之命,就任湘南自衛軍司令,兼任藍山縣縣長。雷嗣尚受命于中華民族危難之時,舉全縣之力支持抗戰。因戰時積勞成疾,醫治無效,于1946年1月26日在家鄉溘然長逝,結束了他憂國憂民的一生,病逝時年僅40歲。
五子雷志潔(原名雷季輯,雷曉寧父親)曾任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楊虎城將軍秘書,機要科長,主任秘書等。親歷“西安事變”。在事變前后,擔任楊虎城將軍的機要科長、主任秘書。參與事變重大史實,參與起草了張學良、楊虎城等19將領向全國發出的抗日救國八項主張通電。也是劉胡蘭胞妹劉愛蘭的老師,1960年蒙冤病逝,年僅53歲。
六子雷季協(雷曉寧六叔) 留學日本東京明治大學,回國后歷任貴州省黃浦軍校獨山分校秘書,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秘書(任賀衷寒和黃少谷秘書),南京政府社會部勞動局視導。1949年回鄉后,受周恩來影響與胡濟石共同策動雷孟炎,(策動雷孟炎部隊是周恩來總理親授旨意的)后任人民解放軍湘南支隊獨立團參謀等,1960年蒙冤病逝,年僅48歲。雷曉寧的祖父輩們投身民國革命,經歷並直接參與中國近現代史上關乎民族存亡的三大事件:“七七事變”、“西安事變”、其家史,堪稱一部見證民國史的別樣畫卷;其家族,堪稱投身民國革命之傳奇家族!
雷曉寧現為:職業畫家,雕塑家。


《老子像》座落于中囯江蘇省句容市茅山,是雷曉寧最重要的雕塑代表作品。老子坐像連同神臺總高33米,材質銅、工藝為鍛銅(全國招標雷曉寧中標)。獲吉尼斯世界之最,老子像落成時雷曉寧感嘆:“感恩老子!感恩蒼天!感恩茅山!感恩先賢!每一個視藝術為生命的真正藝術家、誰不希望自己能有作品留存于世、百年、千年,我雷曉寧是幸運的”。感嘆人生太快、塑像已是整整二十年前的事了!

《母親》漢白玉雕像,我為母親塑像時我二十幾歲至今記憶猶新,那個時期我為母親畫過好幾幅素描還畫過油畫肖像,那時對我來說畫油畫是奢侈的。為母親塑像那天母親靜靜的坐在離我只兩米左右的地方,(全家七口人住在只有31平米由倉庫改造的平房宿舍)我端詳著母親她那美麗而蒼桑的臉,在她的臉上我讀到了母親的偉大和堅強,我父親53歲蒙冤病逝時我的母親才39歲而陪伴她的是父親留下的三頂帽子——國民黨軍官、歷史反革命,現行反革命和右派。在政治的高壓和我們姊妹6人的拖累下、母親艱難維持著我們彼此相依為命的家,而家中唯一的男人我才八歲。(我兩個姐姐三個妹妹,最小的妹妹十九歲時因家庭出身問題得不到醫治而病逝)現在母親早已駕鶴西去,我能盡孝的方式只能是為當教師的母親當年所塑的漢白玉雕像撣撣塵世的灰塵!

《雷曉寧1982年為兒子雷撼塵七個月時所作的素描寫生》

《畫家,雕塑家雷曉寧的恩師亞明(新金陵畫派最重要代表人物組織者藝術大師)先生為雷曉寧題字》

《中國國家畫院解永全副院長為畫家雷曉寧題字》

《臺灣新黨主席郁幕明為畫家雷曉寧題字》

《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先生為雷曉寧贈匾題字》

《國民黨副主席也是參加習馬會談唯一的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先生為雷曉寧題字》

《蔣經國先生待衛長李祖怡將軍贈雷曉寧回憶錄并題字》

《蔣經國總統待衛長李祖怡將軍贈雷曉寧回憶錄并題字》
自古以來,駿馬那矯健的身姿與可貴精神就不斷為人們所贊頌著,馬的題材也一直是我國傳統繪畫題材之一。以畫馬為專題始于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毛惠遠和北齊楊子華,大唐盛世的曹霸、陳閎、韓干、韋偃等畫馬名家將畫馬這一題材推向成熟完備,其后歷代畫馬名家以各自擅長的繪畫形式給人們留下了眾多的畫馬經典之作,如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趙孟頫、清代的郎世寧等。近現代徐悲鴻大師一改前人畫風,自成一格。當代畫馬流派紛呈,名家輩出,徐悲鴻的再傳弟子雷曉寧可謂是在這一題材之上集大成的畫馬大家。
雷曉寧自幼師從著名畫家趙良翰,著名美術教育家、理論家、畫家劉汝醴教授和當代藝術大師亞明,主攻中國畫,雕塑,尤擅畫馬,在半個多世紀的畫馬歲月中,他師法前人,集眾所長,融古今中西于一爐,執著地以畫馬為畢生之追求,與時代同步,自成一派,被畫壇譽為“中華第一馬”。
與時俱進 盛世駿馬展雄姿
雷曉寧在畫馬題材上勤奮探索,其藝術兼具傳統與現代,洋溢著時代的精神與審美內涵,他的創作將寫生與學習傳統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他認為學習傳統并非是墨守成規,依樣畫葫蘆,隨著古人亦步亦趨,是應師法古人精神而去蕪存菁,化用古人之法去開創屬于自己的藝術,以馬的精神謳歌時代正氣。他的畫打破傳統古今多以線條勾勒馬的形體動態,以水墨平涂馬的結構處,而雷曉寧吸取古今畫馬大家之精華,尤其在繼承和發展悲鴻大師的畫馬技藝上,大膽創新實踐,推翻了傳統繪畫中不問表現對象,強調書法中鋒用筆的教條主義,他筆下的馬有中鋒、側鋒、逆鋒、皴染點擦,總之由色墨構成的豐富多彩的用筆手法,神奇地表現了馬的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拓寬了前人畫馬的格局和表現力,他駕馭自如的筆墨技藝,不露痕跡地把西畫中優秀的多種造型藝術手法融入到他的馬的作品中,他筆下的馬結構嚴謹,個性鮮明,馬的矯健給人以靈動、流暢、瀟灑、英俊,激情澎湃,其寫意精神充滿了中國韻味。形成雷氏畫馬語言和審美特質,創造了獨具一格的盛世駿馬。
著名美術評論家左莊偉教授曾在藝術研討會為雷曉寧題寫總結:“當今世間少神駿,唯有曉寧紙上馬。”可謂確評。他的創作,以獨到的美學視角,精湛的筆觸,描繪出駿馬或揚蹄長嘶、或踏風而行、或昂然遠望的雄峻之姿,將自然狀態中馬的外形與神采完美地展現出來,仿佛真實可觸,馬的神態、行姿、嘶鳴之態、千變萬化的神態躍然紙上,幾欲破紙而出。在欣賞中讓觀者驟然感受到心靈的碰撞與互通,體驗到一種龍馬精神的生氣與力量!
“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的《房兵曹胡馬詩》用來描述雷曉寧畫馬的動態可謂確切,他的奔馬揚蹄飛騰,迎面而來的奔跑動勢,充滿了野性的力量之美。馬蹄下倒伏的勁草,映襯著風速與馬速,映襯著奔馬狂飆奔放的雄姿。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然而他的馬又不同“鋒稜瘦骨成”的悲鴻瘦馬,他所塑造的是能體現時代精神的盛世之馬,他有意將駿馬用最簡略的筆法突出最能體現馬的精神氣質外形的部分軀干,筋骨以顯雄壯、威風凜凜而不失俊美,他筆下的馬既充滿陽剛之氣又有陰柔之美,這是歷代畫馬大家們少有的一種對馬的觀察,細致入微的描繪可謂獨步古今。

《萬馬奔騰》是雷曉寧重要的大寫意中國畫代表作之一。這幅畫長7米、高2.7米,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并被收藏。此幅萬馬奔騰寓意祖國欣欣向榮,人才輩出,寫意毛主席詩意中的名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工筆畫《盛世新六駿》組畫由六幅獨立的工筆畫組成。是畫家雷曉寧最重要的工筆畫代表作之一,這六幅巨作(每幅均為3.47米X2.8米)是以寫實主義手法描繪了六匹,即有陽剛之氣、又具陰柔之美的駿馬。這六幅獨立的駿馬,是畫家雷曉寧以英國純血馬、西班牙宮庭馬和汗血馬等世界名馬為原型而創作的畫家心中的駿馬。比真馬略高3一4公分,以新的中西繪畫藝術表現手法,以形寫神,駿馬呼之欲出,再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形容駿馬精神的成語“龍馬精神”!

(彼岸)是雷曉寧近期創作的巨幅工筆畫作品,畫面以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描繪了兩匹相依相伴的駿馬它們共飲造物主賜與的生命之水,悠閑快樂的生活在幸福的彼岸。它們生動活潑的形象,給人以比真馬還真的視覺沖擊效果。美侖美奐!近景是盛開的荷花,喻意清靜不染的蓮花境界,如阿彌陀經所描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水,八功德水。兩匹伉儷駿馬在荷花盛開的夏季來飲圣水。此幅作品雷曉寧以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唯美風格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美好,善良,寬容大度的幸福樂園!

父子情深是雷曉寧近期創作的新工筆畫,高3,47米,寬2,1米,意在表現父子之間的感情,歌頌父親對子女無私的愛和子女對父親情感上的依戀為畫面意境,此幅工筆畫以新的技法和表現形式,中西結合以形寫神,多種技藝的運用改變了傳統工筆畫程式化的技法,拓寬了中國工筆畫的精神內涵和表現形式,畫面的人文情懷和意氣風發的時代情感更是震撼著觀眾,人們在畫面所揭示的父子情感的世界里,感悟到獨生子女時代父愛和母愛同樣偉大!獨生子女政策使的男性傳宗接代的思想觀念變為責任,父愛得到提升,女性由于和男性一樣參與社會勞動已不再是過去相父教子單一的家庭主婦,社會責任使得她們大愛在升華!
妙筆傳神 當代畫馬第一人
雷曉寧認為,作為一名書畫藝術工作者,應該虛心研習古今各家之長,師心而不師跡,大膽探索藝術真諦,大膽創新,方能樹立自己的藝術風格,走出自己的道路。他堅定地固守著自己創作踐行的“現實主義的創作畫派,唯美主義的藝術畫風,悲天憫人的主題畫意”的“三畫”主張。現實主義,可說是曉寧的創作信仰,他認為繪畫要以形寫神,反感那些當下以抽象、試驗為噱頭的故弄玄虛;幾十年來雷曉寧觀馬、畫馬、愛馬、研究馬,對駿馬的自然至美由衷崇拜,駿馬之美在于力量、在于身姿、在于形體之美。有些畫家打著文人畫旗號,對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把書畫藝術神秘化、哲學化、宗教化,其原因是這些畫家沒有過硬的造型功底和對馬的了解,如何能以中國畫最簡練的筆法去表現馬的精神和俊美呢?
雷曉寧在藝術的道路上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拼搏、奮斗、刻苦耕耘,其筆下之馬韻味也越加醇厚凝練,蜚聲海內外。2004年,中國國禮藝術研究院特別授予雷曉寧“中華第一馬”稱號并頒發證書。首都人民大會堂和全國人大分別于2003年、2004年兩次特邀雷曉寧為人民大會堂創作《駿馬奔騰》(1.6×6米)和《萬馬奔騰》(2.7×7米)巨幅中國畫并頒發收藏證書。
他畫的長卷《萬馬奔騰圖》,無疑是國畫駿馬中少見的大手筆。展其巨幅奔馬圖,奔馬嘶風,如若破圖而出。一種激越、奔騰、繁盛的時代激情躍然紙上。在這大幅作品里,畫家以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展現自然界萬馬奔騰的雄壯詩篇展現那激越昂揚的雄壯之美,將畫面的形式美和內涵美統一起來,有力地傳達了奮勇向前、與時俱進的新時代正能量的激情。
雷曉寧的萬馬奔騰巨幅大寫意中國畫,意境深遠、場面宏大,構圖渾然天成,令人置身于邊塞萬馬奔騰之洪流中。成千上萬匹駿馬奮蹄揚鬃呼嘯而來,在廣袤的草原上山坡中逐著一輪紅日自由馳騁,令觀者贊嘆不已。以此觀之,其“當代第一馬”可謂確評,譽他為當今之曹霸、韓干亦不為過!
作品欣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