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8月22日,“匠心鑄夢禪意云居”——云居寺香薰佛像藝術展在云居寺三敬園開幕,活動的舉辦旨在進一步豐富景區展覽形式,更好地滿足大眾的文化需求。據悉,展覽時間自今日起至9月23日結束。中宣部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執委副局長何錦耕,中國出版協會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馭動力傳媒首席創意官張赤兵,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處主任王得軍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

藝術家孫華衛專門為本次展覽創作了云居寺開山祖師靜琬大師的香薰畫像并贈送給云居寺永久收藏。據悉,藝術家孫華衛的作品均基于墨和香兩大文化基因創作而成,新穎獨特的藝術創作形式讓人耳目一新。據介紹,孫華衛以燃香為墨,用煙霧在宣紙上呈現墨間五色,用香熏的方式將19幅佳作留存在宣紙上,以香薰而成的佛陀、菩薩、天地、山川等不僅描繪出祖國河山的遼闊和壯美,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與精深,還將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藝術魅力完美地表達出來。
云居寺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佛教經籍薈萃之地,寺內珍藏著石經、紙經、木經板等“三絕”,尤以14278塊石刻佛教大藏經而著稱于世。石刻佛教大藏經創刻于隋大業年間,綿延1039年,共刻佛經1122部,3572卷,14278石,3500萬字,被譽為“國之重寶”、“石刻長城”。
在文化交流層面,云居寺通過“請進來”、“走出去”,舉辦精品內展和外展,不斷擴大文化交流與合作。房山云居寺自1987年對外開放以來,長期致力于構建“文化與教育并重”的展陳體系,在“五大院落、六進殿宇”的寺院中,開設了“三經”展陳、石經科普知識、“鐘靈福地寶塔金經”等展覽。

為使豐富的資源活起來,講好文物故事,云居寺先后到北京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云南大學、復旦大學、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普洱市博物館等地舉辦“中華文化奇跡——北京房山云居寺歷史文化展”。云居寺更是走出國門,到緬甸曼德勒綠寶佛寺和仰光舍利寺舉辦主題展覽,在當地掀起了“中國文化”的熱潮。多年來,云居寺文物管理處堅持文化引領,舉辦豐富的文化交流活動,直接受眾達數十萬人。

為繼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云居寺文物管理處再次進行有益嘗試,舉辦了此次云居寺香薰佛像藝術展。
此次展覽以新穎獨特的書畫創作形式為載體,為藝術家與文化景區之間的交流合作搭建平臺,既是推進云居寺文化景區發展的良好契機,也是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有益探索。在參觀過程中,廣大游客不僅能夠領略到綿延千載的房山石經文化和云居寺深厚歷史底蘊,還將親身體驗獨特的書畫創作藝術帶來的沖擊力和感染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