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書展本周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與書籍相關的展覽也十分應景地在上海、東京、倫敦等城市舉辦。愛書的朋友們,又多了一個散發書香的好去處。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的“書藝問道”,到倫敦“被遺忘的童書插畫:彼得潘與其他”, 以及東京“改變世界的書籍展”,無不呈現出書香與藝術的融合。
此外,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剛剛開幕的展覽“覺醒的現代性: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第一代建筑師”、浙江博物館“吳昌碩和他的朋友圈”、北京的齊白石大展等均值得一看。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近期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上海
海上明月共潮生:館藏捐贈作品展
展期:2018年8月1日開始(常設)
地點:中華藝術宮

2018年8月1日起,中華藝術宮舉辦長期陳列展“海上明月共潮生——中華藝術宮藏華人美術名家捐贈作品展”,展出館藏作品150余件,向20世紀的美術家們致敬。
世紀典藏:上海博物溯源特展
展期:2018年7月17日—10月21日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2018年8月1日起,中華藝術宮舉辦長期陳列展“海上明月共潮生——中華藝術宮藏華人美術名家捐贈作品展”,展出館藏作品150余件,向20世紀的美術家們致敬。
世紀典藏:上海博物溯源特展
展期:2018年7月17日—10月21日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首次通過展出歷史文獻,以具體案例系統性梳理20世紀初期中國現代建筑的崛起與發展。
書藝問道:呂敬人書籍設計40年
展期:2018年8月8日—9月2日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展出中國書籍設計師呂敬人近350套、超過1000冊代表作品,回顧他40年的創作歷程,側面反映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書籍藝術傳承與創新發展。
沈逸千藝術文獻展
展期:2018年8月18日—9月24日
地點:上海筆墨博物館

為紀念海派畫家沈逸千誕辰110周年而舉辦的展覽,既有沈逸千所繪的國畫,又有邵力子、續范亭、胡厥文、艾思奇等名人墨跡,還有昔日《大公報》的沈逸千個人畫展特刊及其出版的畫冊等歷史文獻資料。
翰池墨海:松江區博物館藏古硯展
展期:2018年8月14日—9月16日
地點:松江博物館

展出松江區博物館收藏的超過100方硯臺,年代從西漢至民國時期,質地包括石質、青銅、澄泥、玉、陶、瓷等。
玩·物——楊冬白作品展
展期:2018年8月18日—9月6日
地點: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

此為上海油雕院第四屆雕塑學術系列展的首展,展覽將呈現油雕院創作人員楊冬白的雕塑作品60余件,其中新作《靜目》、《天風吹拂》系列、《晨煙暮靄》系列是首次與觀眾見面。除雕塑作品,還有近些年來在世界各地采風并創作的攝影作品《轉山》系列以及1990年代初期的實驗性水墨畫,共計30余件。
質趣天然:包若冰書畫作品展2015-2018
展期:2018年8月18日—8月25日
地點:朵云軒4樓展廳(黃浦區南京東路422號)

年輕的女藝術家包若冰出生于木藝世家,對藝術從小耳濡目染,其后在中國美院研習中國古代花鳥畫技法多年,在中國畫傳統用色方面增添自我體驗,營造清新雅麗之樂感,然又以大寫意的筆法,強調點線的書寫性與內在張力。她為自己的首次個人作品展取名為“質趣天然”,可以看作是對她自身筆墨個性的一次小小總結。一些書畫評論家認為,包若冰以“閨中女兒”作“潑墨寫意”。其粗筆濃墨,縱情揮灑,酣暢淋漓,一洗“玉臺畫史”的柔靡清婉,而是寓婀娜于剛健,雜端莊以流麗。展覽同時還展示包若冰的父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包天偉的部分木藝作品。
超常規:陳文令藝術展
展期:2018年8月19日 — 9月14日
地點:寶龍藝術中心 言午畫廊

展覽將展現藝術家陳文令那超常規的雕塑作品。在陳文令新的集成風格的作品中,他或把既有的雕塑成品、或把流行的符號性物像,進行超常規地搭配、重組,使之融為一體。
超自由:第21回JAALA國際交流展--2018
展期:2018年8月14日--8月21日
地點:上海梧桐美術館/東京都美術館

此次國際美術交流展是與日本全國美術展“日展”和各大藝術學院“院展”共同構成的國際性藝術展系,參與的藝術家共計150位,覆蓋港澳臺、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其中中國選送的32位藝術家,幾乎涵蓋了當代海派藝術家各種風格。
杭州
吳昌碩與他的朋友特展
展期:2018年8月16日—10月7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出吳昌碩與友人的書法、繪畫、印章、書札等文獻史料,集中展示他與師友、晚輩之間的藝事探索與交往,借此管窺吳昌碩藝術發展中的影響因素,以及當時文人的交游、結社方式和近現代藝術的發展新方向。作為集詩、書、畫、印“四藝”于一身,承前啟后的藝壇巨匠,吳昌碩所親歷的,恰亦是一個于動蕩中眾星云集,大師輩出的時代。在他的友朋中,有著諸多聲名顯赫的積學大儒、高官大吏、收藏世家和工商巨子,也多狷介清寒的畸人墨客、在時代的潮流中安身立命并尋求突破的職業畫人。本次展覽匯聚了浙江省博物館及西泠印社社務委員會、湖州市博物館、安吉吳昌碩紀念館、蘇州博物館、常熟博物館及吳昌碩家屬親友所藏百余件(組)展品,以吳昌碩的生平游蹤和藝術發展脈絡為線索,通過他與二十余位師長、友朋之間的書畫酬答、詩文題跋和往來信札等,集中呈現彼此間的的交集與互動,借此為管窺吳昌碩其人其藝以及晚清至民國這一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社會、藝術思潮的傳承與新變提供另一種視角。
越地寶藏:一百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
展期:2018年6月8日—10月8日
地點:浙江西湖美術館

展出39家文博單位的100件/組展品,分為六個單元:走出蒙昧、精勤耕戰、陶瓷之路、梵音聲聲、武林舊事、走向自省,講述從史前到明清的浙江故事。
孤山仰賢——童衍方捐贈作品展
展期:2018年8月20日—8月28日
地點:西泠印社(西湖孤山)

西泠印社將迎來創社一百一十五周年之際舉辦的“童衍方捐贈作品展”追慕吳隱、葉銘、丁仁、王禔西泠印社創社四君子及吳昌碩先生等前輩精英。展覽涵蓋書法、論印詩冊、銘刻晉磚、砂壺、拓題金石名家文房雅玩等。西泠印社副社長、篆刻名家童衍方表示,他視創作之事,也是學習之時,重觀先賢妙跡,緬懷先賢德行,受益良多,“百余年前,印社先賢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使 命,捐獻資產、家藏,集社西泠,開創百年印壇新風,仰慕而追隨者不斷。今年一月,‘進德修業——李剛田捐贈作品展’在西泠印社社址遁庵展廳開幕, 我也前去祝賀、觀摩。剛田兄即席感言中的‘該 捐、想捐、敢捐’六字真言,尤使我心動。故亦步剛田兄軌跡,在遁庵舉辦‘孤山仰賢’捐贈作品展?!?/p>
翰逸神飛:蘇州博物館藏歷代書法展
展期:2018年6月15日—9月2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出館藏元明清等超過30位書法家的作品,包括錢良右《吳仲仁吳中唱和詩卷》、沈周《行書五律詩軸》、徐渭《草書七絕軸》、鄭簠《隸書軸》、王鐸《枯蘭復花圖卷》等。
折山圖Ⅱ:掃描·山水——關于山水問題的當代藝術現場
展期:2018年8月17日—9月17日
地點:蘇州寒山美術館

“折山圖”展覽項目從中國山水世界觀出發,山水是載“道”,山水畫是以“理”通山水而得“道”,于是山水畫的目的即在于“暢神而已”,這種所謂的“暢神”是通過對圣賢構建的世界觀的體驗而達到的精神愉悅。展覽聚集了來自北京、杭州、蘇州、海外等多地的當代藝術家,共同發起一場針對山水問題思考的藝術生產計劃。展出作品包含影像、裝置、架上繪畫等多種媒介的作品。
北京
都市·生活:18世紀的東京與北京
展期:2018年8月14日—10月7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

由首都博物館和江戶東京博物館聯合舉辦,通過兩家藏品的對話,呈現18世紀時中日兩國首都——北京和東京(舊名江戶)的都市生活,從多個角度探索兩座城市的異同,促進中日文化的交流與理解。
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
展期:2018年7月18日—10月8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精選200余件繪畫、篆刻、文獻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了齊白石勤勉艱辛的探索,心系故土的鄉愁,老而不頹的豪情,刀鋒印痕的心相。
Foster + Partners:可持續人居與共享的未來
展期:2018年7月24日—10月7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Foster 是高科技建筑的代表之一,1999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展覽呈現英國福斯特及合伙人(Foster + Partners)建筑事務所的設計作品,分享從工程研發到工業設計多專業整合的綜合式設計手法的經驗,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探索建筑設計的未來發展。
天津
清代中期繪畫特展
展期:2018年5月16日—11月中旬
地點:天津博物館

展出84位畫家的逾160件繪畫作品,聚焦清代康熙末年至乾隆、嘉慶年間的中國畫壇,梳理清代中期繪畫的發展脈絡。
南通
張明油畫作品展
展期:2018年8月18日開始
地點:江蘇南通現代美術館
'
這是畫家張明在蟄伏多年后的首次個展,展覽由江蘇翰弘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出品,共展出畫家多年來極具思想和個性的油畫作品近60幅。張明1961年出生于江蘇南通,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專事油畫創作及研究。曾游歷美國舊金山、洛杉磯、紐約近10年,其作品《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覺醒的巨人》被收藏于美國洛杉磯亞太藝術博物館。
成都
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
展期:2018年7月27日—10月31日
地點:成都博物館

展出成都平原、關中平原和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逾250件,其中一級文物55件,包括何尊、西周獸面紋大口尊、云紋編鐘、三星堆銅人頭像、四十三年逨鼎、伯多父盨等。
西安
三秦華章 光耀四方:陜西周秦漢唐文物展
展期:2018年1月9日—待定
地點:陜西歷史博物館

展覽以周秦漢唐四個時代為主題,展出逾600件館藏文物,展示了陜西的歷史文化特色與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陜西作為中華文明發祥地的特殊地位。
巧工大美最長安
展期:2018年5月17日—9月10日
地點:西安博物院

從西安博物院館藏文物中遴選82件/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圍繞文物之美、制作工藝、文化交流等全新視角進行展示和解讀。
臺北
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
展期:2018年7月1日—9月25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出院藏仙境題材繪畫30幅,年代橫跨宋元明清,呈現古人渴望羽化升仙的精神追求。
東京
改變世界的書籍展
展期:2018年9月8日—9月24日
地點:上野之森美術館

日本金澤工業大學的“工學曙光文庫”,現藏有2000多冊歷史重大科學發現著作的初版,展覽由專業教授負責甄選展品,旨在將這些珍貴資料呈現給更多的人。
禪僧的交流 - 賞玩墨跡與水墨畫
展期:2018年9月1日—10月8日
地點:根津美術館

宋元時期,日本與中國的僧侶借海上商船之便,屢屢渡海,保持親密的交流往來,其中情況,可從師徒相授之作,及僧人們富有個性的書法墨跡中窺知一二。
京都
誕辰110年 東山魁夷展
展期:2018年8月29日—10月8日
地點: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

東山魁夷,被視為日本19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作品以風景畫為主,單純簡潔同時又具有深厚的精神力量,1969年獲得日本文化勛章與文化功勞者稱號,2018年是其誕辰110周年。
大阪
高麗青瓷 - 翡翠之光
展期:2018年9月1日—11月25日
地點: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2018年正值高麗王朝建國1100周年,本展獲得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協助,集合了日本國內藏家的代表作,展出以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館藏為中心的約250件展品。
普希金博物館展 - 旅途上的法國風景畫
展期:2018年7月21日—10月14日
地點:國立國際美術館

國立普希金造型美術館是歐洲最大的美術館,藏品數量達到10萬件,其中以法國為中心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繪畫藏品享有國際聲譽。
新加坡
吳冠中:畫境與文心
展期:2018年8月31日—2019年9月30日
地點: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為迎接吳冠中(1919-2010)誕辰100周年,本次展覽將展出他的繪畫作品與文章,展品來自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和東南亞重要的私人收藏。
倫敦
蛇與陰影:“拉奧孔”的隱喻
展期:2018年8月16日—10月10日
地點:皇家藝術研究院

展出皇家藝術研究院的藏品及歷屆學生的作品,從“拉奧孔”群雕出發,探索其中“蛇”和“陰影”兩大元素在藝術史上的象征和隱喻。
被遺忘的童書插畫:彼得潘與其他
展期:2018年8月25日—11月18日
地點:希思·羅賓遜博物館

展覽旨在紀念兩名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女性插畫家——Alice B。 Woodward 和 Edith Farmiloe,展出她們被世人遺忘的作品,致敬女性藝術家堅持創作和獨立思考的精神。
巴黎
畢加索:杰出創作展
展期:2018年9月4日—2019年1月13日
地點: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展出巴黎畢加索博物館藏和從其他藝術機構借展的畢加索作品,結合博物館內檔案部門的資料,呈現“杰作”對于畢加索的含義,部分展品首次在巴黎展出。
鄉村生活:梅隆藏品展
展期:2018年9月4日—12月2日
地點:巴黎狩獵與自然博物館

美國慈善家保羅·梅隆與邦尼·梅隆藏品展,展出梅隆夫婦贈予弗吉尼亞美術館的“鄉村生活”主題美術作品。
柏林
倫勃朗工作室繪畫展
展期:2018年8月24日—11月18日
地點:柏林國家博物館

展出超過120幅中國山水畫和其他以山水為主題的裝飾藝術品,展期內將更換三次展品。
華盛頓
古代也門文物展
展期:2018年8月18日—2019年8月18日
地點: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