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海報
策展人:韓利誠、葉亦波、徐國權
開幕時間:2018年8月22日下午3時
展覽地點:寧波市高新區揚帆廣場5號樓二層
主辦:寧波美術家協會、寧波晚報
承辦:寧波揚帆美術館、寧波飛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協辦:寧波畫院、寧波開明畫院、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學院、寧波城市技術學院、浙江福格茨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藝術家扈海風作品
法外之法
子賀/文
對于當代中國藝術的發展來說,“當代藝術”這個命名法或許正在失去意義。
我們不得不在面對諸如扈海風先生這樣的藝術家時,對“當代藝術”的界定標準,保持一定的警惕。
首先是因為,從藝術家的代性上看,毫無疑問扈海風先生的藝術創作不屬于傳統藝術的范疇,雖然他始終沒有脫離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視覺要素,他甚至創造了一種重新觀看傳統視覺要素的印象場,用以誘發觀眾對其視覺作品在文化心理層面,對傳統的映射與聯想。
在扈海風先生一直堅持創作的《中國花園》系列里,源自莊子美學的文人傳統,散落在他的畫面構成之中,若隱若現,這個文人趣味的標準,正是扈海風先生的架上藝術實踐,所不能回避的核心。
因而毫無疑問,我們又不能冒然地,將扈海風先生的架上藝術,稱之為“當代藝術”,因為嚴格意義上的“當代藝術”,其實是討論與發掘媒介的多維度可能性,及其對大眾精神的切實干預。它更愿意回答的是:“媒介還可以是什么?什么也可以是媒介?這些媒介將指向何處?”諸如此類的問題。
也正是在這一點上,扈海風先生的架上繪畫,其實具有了“當代藝術”在某種層面上的內在標準:在媒介的多維度可能性里,并沒有要求拋棄傳統媒介,比如架上布面或者紙本等等。而對于大眾精神的切實干預來說,扈海風先生的《中國花園》系列,首先構建了一個關于視覺的印象場,其次堅決反對觀眾在誘發對傳統的映射與聯想之后,進一步視覺閱讀的深入。
扈海風先生的架上藝術,相對于傳統視覺藝術來說,其實是反閱讀的。觀眾除了能夠把握涉及傳統美學的文人趣味,以及由此構建起的一個有關趣味的印象場,并對所構建的品位進行回應,并不能實際進入畫面的內容閱讀與解讀。
這一點,又讓扈海風的架上藝術實踐,充滿了精神美學意義上的當代性。

藝術家扈海風作品
在現如今這個有關“當代藝術”的界定法則中,除了批評家們制造的太多概念與扯皮,更有對架上藝術在東方文化里的重新發酵,及其可能的新結果,進行了先決條件的價值摒棄。這直接導致了扈海風先生的架上實踐,其實很難進入所謂的“當代藝術”的游戲規則,這實則暴露了當代中國的藝術實踐,在價值認定上的合法性混亂。
毫無疑問,從西方文明的角度看,在人類的科技文明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今天,源自科技發展早期的現代架上藝術,已經失去了其歷史價值的探索意義,或者說,所有關于架上藝術的價值探索,都被認為已經結束了。
然而,在人類開始跨越“生命3.0”的時代門檻,由西方文明從現代性里,按照時間與哲學發展的裂變邏輯,所命名的“后現代”與“當代”,如今其實也已然因其進入了精神與價值標準的彌散態而失效。
因此,當下中國藝術界,正在歷經一個尚且看不見盡頭的價值模糊期,既失去了自身傳統的價值尺度,也失去了來自西方文明的藝術史書寫法則的價值尺度。
然而,一切藝術的價值定論,其實正是在這樣的文化價值模糊期里孵化出來的,這是一個有關發生與結論的命題,重新超越了已成定論的歷史與價值評判標準。

藝術家扈海風作品
我們知道,自美國著名批評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為現代藝術理論進行了法典化的技術強調后,其實也就是,將直至現代藝術的藝術史,與未來的一切,進行了權威化切割:自此,現代藝術之后的一切藝術創新,本質上都僅僅是“非法”嘗試,或者叫“法外之法”。
由此,“當代藝術”在新的歷史展開序幕的時候,已然暴露了其作為“過渡藝術”的精神本質。
在藝術的價值標準認定上,除了藝術史的線性否定序列,我們或許可以通過“生命3.0”的人工智能期,以新的坐標對“生命2.0”的人類期進行回望,從而更加概括地,看見在人工智能有可能產生全新藝術的設想條件下,人類藝術的生命發展本質:
人類文明史上,最終能夠得以定論的,一切藝術表達與展演形式,皆與人類文明的內在本質相呼應:當人類開始覺察到自身或本我的時候,有了原始藝術;當人類開始環視與尋視的時候,有了對來處的思索,和巫術/宗教藝術;當人類開始經驗他者與自我的時候,有了精神性表達與浪漫主義藝術,直至符號藝術和抽象藝術;當人類對存在已然有了超驗的領會,對知識有了先驗的體悟時,人類便開始重新尋求凌駕自身對自身進行再覺察于是有了抽象表現主義以及往后的諸多藝術形式的展開。
而后,人類在科技的高速發展條件下,快速進入“深度現代社會”,這個“去靈性”色彩濃厚的社會生存形態里,開始將藝術與社會群體的心理動態方向掛鉤,藝術,開始純技術性地,試著不斷去站在一切主體社會心理動態方向的對立面,以此技術性地應答出藝術的“反思”機制。

藝術家扈海風作品
這樣的藝術,其實已經不再如同現代藝術之前的一切藝術訴求:真實地關注內在自我的經驗、超驗與先驗,并試圖給出安撫或描述性的呈現。現代藝術之后的藝術,或者叫“后現代藝術”,它只是繼承了曾經關注內在自我的經驗、超驗與先驗的形式,因此,它看起來更加注重“自我”,卻在本質上,離“內在的自我”越來越遠。
藝術在現代主義之后,進入了一種強顏歡笑與技術謀略相結合的自我娛樂。人類個體在現代科技的輔助下,早已膨脹為“自神”,因而其實每個個體的人,都不再恐懼于“存在”及其意義這一命題。人類已經在這一方面累積了太多的知識與答案,這讓個體的人類,成為了一個個得以“自答”的“先知”。人們通過互聯網與搜索引擎,自行解決古老的靈魂設問,而將情緒的設問,投射給藝術。
藝術也已然先驗地準備好了各種答案與選擇可能,這便是有關藝術的消費主義。
這個時候,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里,可以說與遠古保持著千絲萬縷精神紐帶聯系的藝術史,已經階段性地結束了。如今,藝術正處在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價值模糊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最無效的藝術,其實就是對藝術史的模仿,因為它依舊是對經驗的無意義重復。
人類藝術從遠古開始,自模仿自然到模仿自身,最終,藝術開始模仿藝術史,這其實是一個不容易被警覺的死胡同。因為人們對藝術的合法性無法自判,因而對作為藝術家的身份合法性無法自判:藝術家既不再是古典主義的手藝人,也不再是現代主義的思想家

藝術家扈海風作品
藝術,正在成為人類文明事物里,第一個流離失所的精神“貴族”。
正是在以上的前提下,我們觀看扈海風先生的架上藝術創作與實踐,便能夠非常清晰地,“看”清楚,他作為傳統藝術家的,對經驗的反叛,而若作為“當代藝術家”,又體現出非哲學意義,和作為手藝人的非詩學意義。
這種“非意義”或許恰恰是有效的,因為扈海風的創作,即不完全模仿自然,也不完全模仿自身,更加重要的是,他甚至并不像其他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一樣,模仿藝術史。
扈海風作為一名畫家,他的造型能力是出類拔萃的,這讓他在創作他的架上作品時,得以駕馭所有情緒呈現的東西,讓技術與情緒水乳交融無法分辨。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將這種駕馭,呈現為一種非思考狀態的直覺特征,并成功地將這一直覺特征,塑造成畫面本身。
我們可以淺顯地發現:扈海風先生的架上藝術里,既有非透視的主觀性,也有非主觀的客觀實在。在某種內在動態范圍里,表達了一種多維度的時態空間。
因此,扈海風的繪畫,呈現為一種介于中國水墨與西方架上藝術之間的一種視效語感,或者說,在架上藝術的材料范疇內,扈海風創造的視效語感,具有中國水墨的時空韻腳,這是與老莊玄學基本同構的玄妙時空觀。
這種交疊錯綜的時空韻腳,甚至相比較水墨而言,其實更接近古琴的時間美學:有極強烈的“吟哦”感與不確定性;抑或,相比較古琴美學的“吟哦”感與不確定性,更接近中國酒文化里的“微醺”調;再或者,相比較中國酒文化里的“微醺”調,更接近中國飲食文化里的“復合口感”。
不論如何用通感的技術手段,皆無法精準描寫出扈海風先生的架上藝術作品的品類歸屬:水墨傳統里沒有他的造型;架上傳統里沒有他的形式,扈海風先生駕馭著主觀的圖式,在布面的介質上吟哦著水性的形制,探求著一條不同尋常的路徑和藝術的法外之法。

藝術家扈海風
藝術家簡介
扈海風
1989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微博)版畫系。一位深受中國古典文化影響的藝術家,對油畫、水墨、版畫、等諸多藝術形式及語言均有涉獵與探索,并且融會貫通,確立了以“中國花園”為主題的創作。他的作品既避開了流行于當代中國的西方藝術的主流范式,也沒有重復中國傳統文化的經驗與趣味,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獨樹一幟,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與路徑。
主要個展
2016 “中國花園”扈海風作品展 內蒙古美術館 呼和浩特
2016 “中國花園”扈海風作品展 寧波畫院 寧波
2014 “中國花園”扈海風作品展 寧波美術館 寧波
2013 “中國花園”扈海風作品展 橋舍畫廊 深圳
2008 “中國花園”扈海風作品展 橋舍畫廊 北京
2007 “中國花園”扈海風作品展 橋舍畫廊 北京
2003 圣母瑪利亞展覽中心邀請展 威尼斯 意大利
2003 貝魯諾博物館邀請展 貝魯諾 意大利
聯合展覽
2017 “ART北京”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北京農展館 北京
2015 “光州-北京”國際RESIDENCE交流展 光州 韓國
2014 “景相”中外當代藝術家作品展 寧波美術館 寧波
2013 “就地出發”中國現代陶藝大展 今日美術館 北京
2013 “朝花夕拾”當代名家小幅油畫作品展 奧加美術館 北京
2012 “ASIARTS”中韓藝術家聯展 首爾宮平美術館 韓國
2011 “ASIARTS”中韓畫家聯展 元典美術館 北京
2011 中國當代藝術名家版畫作品展 東方之光藝術中心 北京
2011 中國當代藝術名家版畫作品展 寧波美術館 寧波
2010 寧波-中國當代繪畫展 寧波美術館 寧波
2010 “原漿”當代藝術聯展 東方之光藝術中心 北京
2010 “中國容顏”中國當代藝術展 伯明翰 英國
2010 “ASIARTS”中韓畫家聯展 首爾宮平美術館 韓國
2009 “建國60年”中國當代油畫學術邀請展 香港
2009 中德藝術家交流展-“東西對話Ⅲ” 柯布倫茨 柏林 耶拿 德國
2009 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主題展 中國國際貿易中心 北京
2009 “春暖畫開”王文生扈海風二人展 橋舍畫廊 北京
2008 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主題展 中國國際貿易中心 北京
2008 首爾國際藝術邀請展 韓國
2008 “龍之舞”中國當代藝術聯展 美國
2008 當代繪畫三人展 第五元素畫廊 北京
2008 “中國當代繪畫展” 維也納 奧地利
2007 567當代藝術巡回展 北京 法國 德國 比利時
2007 501開放藝術展 重慶
2007 “中國花園”二人展 橋舍畫廊 北京
2007 中德藝術家交流展-“東西對話Ⅱ” 柏林 德國
2005 中國畫家七人聯展 維也納 奧地利
2002 奧地利商會邀請展 維也納 奧地利
2001 “藝術之夜”中德畫家九人展 科布倫茨 德國
2001 中國畫家6人展 維也納 奧地利
2000 中國當代繪畫展 帕多瓦 意大利
2000 帕多瓦國際藝術展 帕多瓦 意大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