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9日,2018年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大地回春:關山月梅花專題展”在關山月美術館舉行,該展共展出關山月梅花主題作品20件,為將關山月的梅花題材作品置于20世紀中國畫現(xiàn)代轉型語境中加以考察,此次展覽還從廣州藝術博物院借展了虛谷、吳昌碩、高劍父、徐悲鴻等名家畫梅作品。

梅花是中國畫家喜愛的傳統(tǒng)題材之一,不僅因其“凌寒獨自開”而被文人所詠頌,更以其獨占春色第一枝的植物季節(jié)特性,而被視為春天到來的征兆。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今年,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和試驗田,如同梅花一樣,在中國大地傳遞著“春天”到來的信息。選擇“大地回春:關山月梅花專題展”作為本次展覽的主題,既是對關山月的梅花主題與20世紀中國畫改革創(chuàng)新的學術考量,也是為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對梅花報春與改革開放春風的雙重寓意的選取。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通過關山月的梅花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傳統(tǒng)題材在時代精神的感召下,所煥發(fā)出的新的生命力。作為以山水畫家著稱的關山月,以其霸悍雄健的筆墨語言,一改古人梅花遺意,創(chuàng)造出奇崛崢嶸、勃勃生機的梅花形象,為中國畫梅花譜系增添了新樣式,體現(xiàn)了中國畫傳統(tǒng)的強大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性。“關梅”的美學品格,既源于毛澤東梅花詩意的啟發(fā),也來自關山月作為一個經歷過20世紀時代變革且極富現(xiàn)實關懷的畫家的內心傳統(tǒng)人文情懷。因此,關山月筆下的梅花對我們探求20世紀中國花鳥畫的詩畫模式、筆墨語言和現(xiàn)代轉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為入選2018年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的項目,展覽分為“傳統(tǒng)與時變”“俏不爭春”“三友新樣”“時代關梅”四個部分,同時對近現(xiàn)代畫梅名家的畫作與20世紀中后期以來花鳥畫研究文獻進行了展示和梳理,將關山月的梅花題材作品置于20世紀社會變革背景下加以考察,揭示在新的時代觀念下,花鳥畫傳統(tǒng)寓意的表達如何實現(xiàn)其現(xiàn)代轉型,從而凸顯關山月梅花藝術的時代意義和內涵,以求讓觀眾能在20世紀中國畫變革的語境中體悟關山月梅花題材作品的意義。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推進20世紀中國美術的研究,深入開展館藏精品的活用和推廣,促進20世紀50年代以來梅花主題與花鳥畫的圖式、筆墨與時代轉型的研究,關山月美術館館還召集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畫院、上海博物館、廣州美術學院、廣東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等機構的專家學者,于2018年8月10日舉辦“20世紀梅花與花鳥畫研究”學術研討會,并于研討會后出版圖錄及論文合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