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行遠及眾——中國水印版畫文獻展”16日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展出,展覽通過梳理和展現中國水印版畫的千年變遷歷程,探索當代水印版畫如何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建構獨立的審美價值。

版畫起源于隋唐,在宋朝發展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二十世紀以來,在新興木刻運動倡導下,創作版畫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復制版畫。水印版畫目前面臨著諸多新技術、新媒介的挑戰,同時也有新的機遇。當代中青年版畫家力圖在觀念、材料和表現形式等方面不斷探索,用開闊多元的視野和表現手法,賦予了水印版畫新的審美意趣和精神內涵。
本次展覽由江蘇省美術館策劃,共展出作品和文獻200余件,涵蓋了館藏水印版畫以及邀請、征集的中青年藝術家作品,在勾勒中國水印版畫傳承發展的歷史脈絡同時,也呈現出水印版畫在當代新的生命力和內在精神。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徐惠泉表示,水印版畫已不再主要表現為過往的圖像復制的功能,而愈發回歸到作為藝術的本體價值上來,成為藝術家思想、觀念和情感的直接表達手段。
本次展覽將展出至8月22日,期間還將舉辦學術講座等活動。
作品欣賞:

北崮夜泊 朱琴葆 27.3cm×33.8cm 1962 年

茅山頌 吳俊發 64cm×44cm 1979年

北塔 翁承豪 36cm×51.5cm 1990 年

靜物 鞏克青 90cm×60cm 2012 年

光 顧勤 40cm×75cm 2017 年

尋找夢里的未來 陳剛 63cm×89cm 2017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